黄帝内经的分类解析(灵枢锦囊)

黄帝内经的分类解析(灵枢锦囊)

 

雅4班  周静

 

 

1.金句: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

出处: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治则治法

说明:徐缓进针而疾速出针,是为充实正气,属于补法;疾速进针而徐缓出针,是为邪气随针而泄,属于泻法。

 

 

2.金句:在內者,五脏为阴,六腑为阳,在外者,筋骨为阴,皮肤为阳。

出处:灵枢,寿天刚柔第六

分类:阴阳五行

说明:人体内外的阴阳属性不同,根据内外阴阳的关系,再视病情所发生的部位,就可以选定治疗的方案。

 

 

3.金句:凡刺之道,气调而止,补阴泻阳,音气益彰,耳目聪明。反此者,血气不行。

出处:灵枢,终始第九

分类:经络针灸

说明:内为阴,外为阳,通过针刺补其内在的正气,泻其外来的邪气,就会出现身体健康的表现。反之,血气不能正常运行。

 

 

4.金句: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虛空,血气 不次,乃失其常。

出处:灵枢,口问第二十八

分类:病因学

说明:各种疾病的发生,都与外感六淫、内伤七情、生活无规律有关,体内的一切平衡由于这些原因失去正常的运转。

 

 

5.金句:人之情,莫不恶死而喜生,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出处: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分类:医德医风

说明:医生要开导劝慰病人,加强对病人的说服工作,也体现医生的职业道德。

 

 

6.金句:春夏先治其标,后治其本;秋冬先治其本,后治其标。

出处: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分类:医术学习

说明:春夏之际,阳气充沛体表,应先治其在外的标病,后治其在内的本病;秋冬之际,精气敛藏于内,应先治其在内的本病,而后治其在外的标病。这也是在解决主要矛盾。

 

 

7.金句:六气者,各有部主也,其贵贱善恶,可为常主,然五谷与胃为大海也。

出处:灵枢,决气第三十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六气以水谷与胃为本,强调了胃与水谷精微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8.金句: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出处:灵枢,五乱第三十四

分类:天人合一

说明:木、火、土、金、水五行的生克有一定的内在顺序,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也有一定的规律,而人体经脉的运行,要与五行四季的规律相适应,做到天人合一,就可以相互顺应。

 

 

9.金句:脉出于气口,色见于明堂,五色更出,以应五时,各如其常,经气入脏,必当治里。

出处:灵枢,五阅五使第三十七

分类:四诊方法

说明:五脏的变化不仅通过脉象而且以五色的形式表现在鼻子上。五色交替出现,是与春、夏、长夏、秋、冬五季气候的变化相对应,每一个时令都有其正常的现象即五季分别出现青、赤、黄、白、黑五色,这是规律。当经脉的邪气进入内脏,必然会出现五色的异常,则一定要从内在脏腑治疗。“有诸内者,必形诸外”,这是中医望诊的一个重要内容。

 

 

10. 金句:腰以上者为阳,腰以下者为阴。其于五脏也,心为阳中之太阳,肺为阳中之少阴,肝为阴中之少阳,脾为阴中之至阴,肾为阴中之太阴。

出处:灵枢,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分类:阴阳五行

说明:运用这个规律来说明五脏的阴阳属性:心位于隔上属火,为阳中之太阳,肺居于隔上而属金,为阳中之少阴,肝位于隔下属木,为阴中之少阳,脾位于隔下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肾位于隔下属水,为阴中之太阴。以此提醒应该注意的五脏阴阳属性。

 

   

11. 金句: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是气之常也,人亦应之,以一日分为四时,朝则为春,日中为夏,日入为秋,夜半为冬。

出处: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分类:天人合一

说明:人体中的阳气变化与四季中自然界阳气变化规律是相对应的。将一天按四季划分,早晨是春季,中午是夏季,傍晚是秋季,半夜就是冬季。这样的划分对应,是顺应一日的阴阳变化来诊治疾病。

 

 

12. 金句:故远者,司外揣內,近者,司內揣外,是谓阴阳之极,天地之盖。

出处:灵枢,外揣第四十五

分类:病机学

说明:从外部说,掌握了外部变化就可以测知内脏的疾病,从内部说,察知内脏的疾病,就可以推测外部的证候,这些察外以知内、知内而测外的道理是阴阳理论的精髓。

 

 

13. 金句: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是谓五官。

出处: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分类:四诊方法

说明:这是五色主病的重要学术观点,通过观察五色的变化来推断疾病的情况,也是中医望诊需要掌握的要点。

 

 

14. 金句:沉浊为内,浮泽为外。

出处:灵枢,五色第四十九

分类:辨证要点

说明:根据面部色泽变化来判断疾病。面色沉滞晦暗的,说明在里、在脏有病变。而面色浮露有光泽的,说明在表、在腑有病变。

 

 

15. 金句:春青风,夏阳风,秋凉风,冬寒风。凡此四时之风者,其所病各不同形。 

出处:灵枢,论勇第五十

分类:天人合一

说明:春季吹温风,夏季是热风,秋季吹凉风,冬季是寒风。因为在四季分别感受不同风邪的侵袭,所以发生疾病时就会有不同的证候。

 

 

16. 金句: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內于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卫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营气。阴阳相随,外內相贯,如环之无端。

出处:灵枢,卫气第五十二

分类:藏象学说

说明:五脏储藏精、神、魂、魄等的器官,六腑是接受和传化饮食物的器官。由饮食物所化生的精微物质,内入五脏,外布肢体关节。其中浮漂在外而不在经脉中运行的是卫气,在经脉中运行的是营气。属阳的卫气和属阴的营气相互依存,内外贯通,在人体内的运行像圆环一样循环往复永无休止。

 

 

17. 金句: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其次,刺其已衰者也。

出处:灵枢,逆顺第五十五

分类:防病治未病

说明:高明的医生会在没有发生疾病的时候就用针刺来预防;其次,在疾病初期,邪气尚未亢盛的时候施用针刺治疗;再次,在邪气已经衰减而正气逐渐恢复时,施用针刺因势利导。这就是防患于未然的上工治未病。

 

 

18. 金句: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谷味苦,先走心,谷味甘,先走脾,谷味辛,先走肺,谷味咸,先走肾。

出处: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食物的五味与五脏的关系是按五味、五脏的五行属性相联系的,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亲和的脏。因此,谨记五味与相应五脏的关系有利于养生。

 

 

19. 金句: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

出处: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在养生保健上要了解五脏生病时,各自所禁止服用的五味。

 

 

20. 金句:夫病变化,浮沉深浅,不可胜究,各在其处,病间者浅之,甚者深之,间者小之,甚者众之,随变而调气,故曰上工。

出处:灵枢,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分类:医术学习

说明:疾病的发展变化、病位的深浅、病情的轻重,无法数尽,应该根据不同疾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治疗。病情轻的,用浅刺的方法、取穴位要少一些,病情重的,用深刺的方法、取穴位多一些。能够随着疾病的变化而施以不同的治疗,这才是高明的医生。

 

 

21. 金句: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

出处: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分类:病因学

说明:百病始生的三大部位,都是由于风、雨、寒、暑、阴冷、潮湿等邪气的侵袭和喜怒哀乐等情志所伤。喜怒不加节制,会使内脏受损伤。风雨寒暑之邪,会伤人体外部。其中风雨之邪,会损伤人体的上部;阴寒潮湿之邪,会伤害人体的下部。

 

 

22. 金句:肺心有邪,其气留于两肘;肝有邪,其气流于两腋;脾有邪,其气留于两髀;肾有邪,其气留于两腘。凡此八虚者,皆机关之室,真气之所过,血络之所游,邪气恶血,固不得住留。

出处: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分类:藏象学说

说明:人有八虚,人体的肘窝、腋窝、髋窝、膝窝这八个气血经常流注的地方叫八虚。当肺与心受到了病邪,会随着经脉流注到两肘窝。当肝受了邪,可以随着经脉流注到两腋窝处。当脾感受了病邪,随着流注到两髋窝。当肾受到邪,就随着经脉流注到两侧膝窝。这八虚所在的部位都是四肢关节屈伸的枢纽,也是气血经常流注的地方,因此不能让邪气、恶血停滞在这些部位。

 

 

23. 金句:阴阳和平之人,其状委委然,随随然,颙颙然,愉愉然,暶暶然,豆豆然,众人皆曰君子,此阴阳和平之人也。

出处:灵枢,通天第七十二

分类:精神气血

说明:一个好的精神状态就是阴阳平和的人,从容稳重,雍容自在,性格温和,态度端正,待人和蔼,目光慈祥,举止得体,这就是有德行的健康之人。

 

 

24. 金句:泻其有余,补其不足,阴阳平复,用针若此,疾于解惑。

出处: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分类:医术学习

说明:无论证候多么复杂,必须泻其邪气的有余,补其正气的不足,使之达到阴阳平衡。这样用针是治其根本,其奏效迅速,比单纯解除神志迷惑要快捷。

 

 

25. 金句:谨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出处: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分类:养生保健

说明:对养生之道素有高度修养的人,时刻防避四时不正之风,免受其危害,就像躲避箭矢和石头一样,从而使外邪不能入侵,保证着自己的健康。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