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枢》课后作业

《灵枢》课后作业

by 朱天雷


[金句]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

[出处] 灵枢·本輸第二

[分类] 经络针灸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治疗时应随着季节的变化而有所不同

 

[金句] “是故三阳之离闔也,太阳为开,少阳为枢,阳明为闔;是故三阴之离合也,太阴为开,少阴为枢,厥阴为闔。”

[出处] 灵枢·根结第五

[分类] 治则治法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六经气化的理论,六经的开闔枢关系对于伤寒论临床治症有指导意义。

 

[金句] “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出处] 灵枢·本神第八

[分类] 养生保健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明智之人的养生方法,必定顺应四时寒暑气候的变化,调和喜怒而安定起居,节制阴阳之偏而调谐刚柔,象这样,才不至被虚邪贼风所侵袭,可以长生不老。

 

[金句] “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出处] 灵枢·骨度第十四

[分类] 辨证要点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人体经脉如果呈现于体表浮浅坚实或明显粗大的,是多血的经脉;细而深伏的,是多气的经脉。

 

[金句] “夜半而大会,万民皆卧,命曰合阴,平旦阴尽而阳受气,如是无己,与天地同纪。

[出处] 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分类] 阴阳五行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夜半时,营气和卫气皆在阴分运行,正是二者相互会合的时候,人在这时都已经入睡了,因此称为合阴。到黎明的时候内脏卫气衰尽,而阳经卫气开始运行。就是这样没有中止,如同天地日月一样有规律。说名阴阳就像白天黑夜一样周而复始地运行不间断

 

[金句] “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能言,取手阳明......齿痛,不恶清饮,取足阳明;恶清饮,取手阳明

[出处] 灵枢·杂病第二十六

[分类] 经络针灸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就八纲证治而言,阳证多用针法,阴证多用灸法;表证宜浅刺,里证多深刺;寒证多用灸法,热证多用针法;虚证宜用补法,实证当用泻法。

 

[金句] “胃者水谷之海,其输上在气街(冲),下至三里;冲脉者,为十二经之海,其输上在于大杼,下出于巨虚之上下廉;膻中者,为气之海,其输上在于柱骨之上下,前在于人迎,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其盖,下在风府。

[出处] 灵枢·海论第三十三

[分类] 经络针灸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人身体的四海都分别代表治疗什么,穴位是哪些,有助于临床取穴。

 

[金句] “黄帝曰:夫气之令人胀也,在于血脉之中耶,脏腑之内乎?岐伯曰:三者皆存焉,然非胀之舍也。黄帝曰:愿闻胀之舍。岐伯曰:夫胀者,皆在于脏腑之外,排脏腑而郭胸胁,胀皮肤,故命曰胀

[出处]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分类] 治则治法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这句话说明了 胀病的病因以及病位

 

[金句] “其于胀也,必审其弥,当泻则泻,当补则补,如鼓应桴,恶有不下者乎?

[出处] 灵枢·胀论第三十五

[分类] 治则治法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 不论是虚证是实证,胀病初起时,关键在于急用泻法以去邪。

 

[金句] “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 . . . .

[出处] 灵枢·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分类] 病因学、阴阳五行

[说明] 这段堪称中国版“梦的解析”通过梦境断阴阳,找病因在那个脏腑。

 

[金句] “黄帝问于岐伯日水与肤胀、鼓胀、肠覃、石瘕、石水,何以别之?

[出处] 灵枢·水胀第五十七

[分类] 病因学、辨证要点、病机

[说明] 本篇都很重要。水肿、肤胀、膨胀、肠覃(肠息肉)石瘕(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的临床诊断做了鉴别,并且分别论述了这些病证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

 

[金句] “岐伯日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流于肠中则虫寒,虫寒则积聚,守于下管,则肠胃充廓,卫气不营,邪气居之

[出处] 灵枢·上膈第六十八

[分类] 病因学、病机

[说明] 本段阐述了呕吐的病因病机合治疗原则

 

[金句] “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出处] 灵枢·邪客第七十

[分类] 阴阳五行、药物方剂

[说明] 本章节阐述了胃不和则眠不安 半夏粳米汤

 

[金句] “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为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焦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曰痈。

[出处] 灵枢·痈疽第八十一

[分类] 临床疾病 辨证要点

[说明] 本段重点阐述 痈疽的区别如何鉴别 痈病位浅 皮薄而光亮,疽病位深 皮色晦暗而坚硬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