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金句摘选与感悟
雅一班 刘建华
【金句】 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出处】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分类】 天人合一
【说明】 这是自然规律。从字面意思上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实际上这也是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上看,此为天道---道法自然,人们要顺天道而行,也就是顺其自然。
【金句】 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出处】 灵枢·大惑论
【分类】 天人合一
【说明】 这一句说明了正常人睡眠的机制。睡眠与醒寤是阴阳交替的结果。从天人合一的角度来看,我们应该悟圣人之道---法于阴阳,在阴气盛则入眠,阳气旺则醒来合理睡眠。
【金句】 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出处】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分类】 养身保健
【说明】 这是自然规律。从字面意思上是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实际上这也是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从天人合一的角度上看,此为天道---道法自然,人们要顺天道而行,也就是顺其自然。
【金句】 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出处】 灵枢·顺气一日分四时
【分类】 养身保健
【说明】 人的病受到四时气候变化的影响。一年有四季,一日有四时。许多病人多在早晨病情减轻而神志清爽,白昼较安静,傍晚病势渐渐增重,夜间病势最甚,这是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而造成的。
【金句】 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
【出处】 灵枢·逆顺篇
【分类】 防病治未病
【说明】 这句话的意思是高明的医工,在疾病尚未表现于外时就予以治疗,而不是等疾病发露于外才予治疗。从防病的角度上看正如上工重视防病,防病就像抓安全工作一样,防患于未然。
【金句】 见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脉,知其病,命曰神。问其病,知其处,命曰工。
【出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
【分类】 防病治未病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高明的中医达到的境界---望色知病者明,按脉知病者神,问情知处者工。
【金句】 故善调尺者,不待于寸,善调脉者,不待于色。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为下工,下工十全六
【出处】 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
【分类】 防病治未病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医技不同,治愈率亦不同。善于诊察尺肤的医生,不必再诊其寸口之脉,就可知病;善于诊脉的,不必再去望色,亦可知病。能够将察色、切脉、观察尺肤三者配合起来进行诊断,就可称为上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九个。能够运用两种方法进行诊断的,称为中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七个。仅用一种方法进行诊断的,称为下工。这样的医生,十个病人可治愈六个。
【金句】 候虚风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出处】 灵枢.九宫八风
【分类】 防病治未病
【说明】 这一句说明了避虚邪风很重要。避开虚邪之风的来路,要象避开飞来的矢石那样,虚风邪气就不能伤害人体了。要避虚邪贼风如矢石,是防病的一个关键点。
【金句】 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不听者乎?
【出处】 灵枢·师传第二十九
【分类】 医德医风
【说明】 这句话说明医生为了病人着想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意思是:如果告诉病人哪些是对他身体有害的,哪些是对他有利的,引导病人做适宜的事情,用得病者的痛苦来劝诫病人,如此这般即使有不通情理的人,哪里还会不听从劝告呢?体现了古人良好的医德医风。
【金句】 言不可治者,未得其术也。
【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 医德医风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了说久病不可治,是因为没有掌握针刺的技术。
【金句】 人有髓海,有血海,有气海,有水谷之海,凡此四者,以应四海也
【出处】 灵枢·九针十二原第一
【分类】 医术学习
【说明】 人体穴道有四海,中医知识亦如四海博大精深。
【金句】 五行有序,四时有分,相顺则治,相逆则乱
【出处】 灵枢·五乱篇
【分类】 阴阳五行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人应顺应天地与四时---逆则乱。五行有其相生相克的次序,四季变化有其规律,与它们相顺应就会安定正常,与它们相违背就会导致紊乱。
【金句】 四时之变,寒暑之胜,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出处】 灵枢·论疾诊尺篇
【分类】 阴阳五行
【说明】 这句话说明阴阳既联系又相互转化-物极必反。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与暑的更互相胜,其规律就是阴盛到了极点必然转化为阳,阳盛到了极点必然转化为阴。
【金句】 胃者,五藏六府之海也。
【出处】 灵枢·五味第五十六
【分类】 藏象学说
【说明】 胃的重要性,要注意养胃
【金句】 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
【出处】 灵枢·脉度
【分类】 藏象学说
【说明】 五脏的精气,常从体内经历于面部而上通于七窍。心气通于舌,心气和调,舌头就能辨别五味。如果五脏不和,七窍就会不通而导致六腑不和,使人生病。
【金句】 肝气通于目,肝的则目能辨五色矣。
【出处】 灵枢·脉度
【分类】 藏象学说
【说明】 五脏的精气,常从体内经历于面部而上通于七窍。肝气通于眼,肝气和调,眼就能辨别五色。
【金句】 脑为髓之海。
【出处】 灵枢·海论
【分类】 藏象学说
【说明】 脑是髓海,它的输注穴上在脑盖骨顶的百会穴,下在风府穴。
【金句】 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
【出处】 灵枢·营卫生会
【分类】 藏象学说
【说明】 这句话说明三焦的作用。上焦如雾是指上焦主宣发卫气,敷布精微的作用。中焦如沤是指脾胃运化水谷,化生气血的作用。下焦如渎是指肾、膀胱、大小肠等脏腑主分别清浊,排泄废物的作用三焦的功能实际上是五脏六腑全部功能的总体。
【金句】 两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谓精。
【出处】 灵枢·决气篇
【分类】 精神气血
【说明】 这句话说明精的产生。男女阴阳相交,合为新的形体,在新的形体产生之前的物质叫做精。
【金句】 两精相搏谓之神。
【出处】 灵枢·本神
【分类】 精神气血
【说明】 这句话说明神的产生。两精指阴阳两精,即精子和卵子,阴阳一碰才能产生火花,才会出现巨大的、无形的能量。
【金句】 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出处】 灵枢·营卫生会
【分类】 精神气血
【说明】 这句话说明汗为心之液,血和汗同出一源,所以已经失血的,不能再发其汗;已经发汗的,不能再去其血。如果血液损失而又发汗,汗液耗损而又去其血,汗血两失,会加重病情。
【金句】 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合者也。
【出处】 灵枢·本脏
【分类】 精神气血
【说明】 卫气主宰汗腺的开合。热则开,寒则合;情志舒展则开,情志恐惧则合;白天开,夜晚合,此为开合适时,开合正常。反之则为“开合不得”。
【金句】 人之有常病也,亦因其骨节皮肤腠理之不坚固者,邪之所舍也,故常为病也
【出处】 灵枢· 五变篇第四十六
【分类】 病因学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人生病就像树木的损伤,主要表现为伤及树枝,如果树枝坚硬刚强就不会被伤害。人体也是因为骨节、皮肤、腠理等部位不够坚固,邪气侵入而停留在这些地方,才会经常发生疾病。
【金句】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卒恐。则血气分离,阴阳破败,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卫气稽留,经脉虚空,血气不次,乃失其常。
【出处】 灵枢 · 口问篇第二十八
【分类】 病因学
【说明】 这句话说明疾病发生原因。各种疾病的发生,大多是风雨寒暑侵袭于外,房室不节,或喜怒过度,饮食失调,起居无常,以及突受惊吓等原因造成体内血气分离而逆乱,阴阳失去平衡,经络闭塞、脉道不通,脉中之气阴阳逆乱,卫气不能如常地敷布于外而滞留于内,经脉虚空,气血循行紊乱,体内的一切平衡都失去正常的运转而造成疾病。
【金句】 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汗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汗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出处】 灵枢 · 百病始生篇
【分类】 病因学
【说明】 这句话说明人体阴阳表里发病的原因。忧思伤害心脏。重寒伤害肺脏。气忿恼怒伤害肝脏。酒醉后行房事而且出了汗、受了风寒,则伤害脾脏。用力过度,或是行房后汗出洗浴,则伤害肾脏。
【金句】 冬伤于寒,春生病热;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夏伤于暑,秋生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是谓四时之序也
【出处】 灵枢 ·论疾诊尺篇
【分类】 病因学
【说明】 这句话说明风、雨、寒、暑乃百病之始生,应顺四时而避之可少生外感病。控制喜怒忧思悲恐惊勿过可少生内伤之病。 所以说冬季感受的寒气太多了,到了春季就容易发生热性病;春季感受的风气太多了,到了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的病;夏季受的暑气太多了,到了秋季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感受的湿气太多了,到了冬季就容易发生咳嗽。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