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_九针十二原第一

《黄帝内经》灵枢_九针十二原第一

读灵枢九针的体会在于:

凡用针者,虚则实之,满则泄之,宛陈则除之,邪胜则虚之。大要曰: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言实与虚,若有若无。察后与先。若存若亡。为虚与实,若得若失。

虚实之要,九针最妙,补泻之时,以针为之。泻曰,必持内之,放而出之,排阳得针,邪气得泄。按而引针,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也。补曰,随之随之,意若妄之。若行若按,如蚊虻止,如留如还,去如弦绝,令左属右,其气故止,外门已闭,中气乃实,必无留血,急取诛之

大凡用针时,正气虚刐用补法,邪气满刚用不用泻法,有长久淤血的用破除法,邪气胜的用攻下法,慢进针而快出针,急按针孔为补法,快进针慢了针,不按针孔为泄法,这种补和泻作用,似有感觉又无感觉,还要观察气的后来与先至,决定去针和留针,总之,不管是用补法还是用泻法,要让病人感到补之若有所得,泻之若有所失。

补泻的要点,在九针有不同之妙,需要补和泻明,用针刺手法就可以了,如用泻法根椐时日将针纳入,得气之后,摇大针孔,转出而出针,可使邪气随针而出,假如出针后马上按闭针孔,邪气就会蕴积于内。淤血不散,起不到泻的作用,施用补法,不拘时日,可随时用针,意念中若无其事,如行如止,像有蚊虻叮在皮中,侯气之际,如同停留徘徊,得气之后,急速出针,像离弦之箭。右手拔针,左手紧闭针孔,经气因而留止,针孔已闭,中气就会充实了。如果皮下出血,不可任其淤留,一定要作速除去。

临床上遇到很多病人到外针炙效果不好可能是选穴位不准,也可能寒热虚实没搞懂,不懂补泄手法的缘故。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