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廷贤(1522~1619,97岁),明代中医名家。字子才,号云林山人,又号悟真子。江西金溪人。代表作品《古今医鉴》、《寿世保元》、《万病回春》、《鲁府禁方》。 明·万历十四年(1586),开封大头瘟流行,廷贤发秘方“二圣救苦丸”,以牙皂开关窍而发其表,以大黄泻其诸火而通其里,全活甚众。
1、龚氏辨证重脉诊,论病首言脉法,认为脉明则病理自明。2、 “血气论”指出人身之根本为血气,血气不通则百病始生。治疗以“人之一身,调气为上,调血次之”为主导思想,重在调气,气行则血随,并强调在调气调血的同时,要不忘助胃气,此乃治病之本。在治疗血证时,尤勿使滋腻之药损伤胃气。龚氏认为气为阳,血为阴,故左血右气,夜血昼气。此观点对临床辨证有重大的指导意义。3、“脾胃论”中强调脾胃为五脏六腑之主,为血气生化之源,并说“补肾不若补脾。”脾胃受损乃内伤之根本,将脾胃受损原因概括为饮食劳倦、恣味纵欲、饮食自倍三点,其总纲为“凡以饮食,无论四时,常令温”。4、“衰老论”阐释了人体衰老的机理为肾阴肾阳虚衰,而恣味纵欲会加速衰老以致早夭不救。提出“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反对单纯运用补药以保生,反对恣食厚味,认为不过加速正气的衰退。倡导节欲清心以保精。5“延年良箴”具体给出了摄养的思想和主张,包括饮食、运动、劳逸、心理等多方面的内容。
龚廷贤的治未病思想提出万病之原为虚,致虚之由有四,一为饮食失节,损伤脾胃;二为劳役过度,耗散元气;三为思虑过度,损伤心血;四为房欲过度,耗伤肾水。虽智者亦难免犯之一二,故运用王道和平之剂来进行调摄,早晚间服坎离既济丸和保合太和丸。则可免终身之患,延年益寿。
另治未病思想体现在各科证治当中,如预防中风,指出中风先兆为大指、次指麻木不仁或肌肉蠕动。可提前预知并防范。
龚氏在内科上首先命名了“五更泻”,称之为“肾泻”,将五更泻的病因归为肾虚。
妇科创制了“加减四物汤”,既可治由体虚而引起的外感疾病,又可治内伤饮食等杂病;既可治诸窍不利,又可治肢体不和;既可治经带胎产诸病,又可随四时之气的变化而灵活调方。
写出了第一部以“推拿”命名的儿科专著,强调望诊在小儿疾病诊断的作用,注重乳母饮食及情志变化对小儿的影响。
外科上为运用砷剂治疗梅毒,根据疾病的不同阶段和症情进行不同的治疗。明确指出梅毒具有可传染性。
原创方剂如乌鸡白凤丸、清上蠲(juān)痛汤、高枕无忧散等。
将前人之方补中益气汤广泛应用于内科杂病、妇产科及五官科、外科。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