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部医书关于中风辨析治症之异同
万病回春--中风
脈中風浮吉,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治痰風,未可疏。浮遲者吉,急疾者殂
中風者,有真中風、有類中風之分。真中風者,中時卒倒,皆因體氣虛弱,榮衛失調,或喜怒憂思悲驚恐,或酒色勞力所傷,以致真氣耗散,腠理不密,風邪乘虛而入,乃其中也。有中腑、中臟、中血脈、氣虛、血虛之不同,因而治法亦有異也。大抵中腑可治,中臟難醫,有不治之證。
凡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如鼾睡、肉脫筋骨痛、髮直、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綴如珠、痰喘作聲,皆不治也。若動止筋痛,是無血滋筋故痛,曰筋枯不治。
凡卒中昏倒、不醒人事、牙關緊急者,此中風痰也。(宜後方。)先用通關散吹鼻,次用吐法:吐後未醒,急灸百會、人中、頰車、合谷;即服導痰湯或攝生飲。俟稍醒,其氣未盡順,痰未盡除,唯當服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防風、當歸一、二劑,然後視其中某症,則當以某方治之,慎毋膠柱而鼓瑟也。
寿世保元——中风
脈微而數。中風使然。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夾寒則脈帶浮遲。夾暑則脈虛。夾濕則脈浮澀。大法浮遲者吉。急疾大數者凶。
中風惡症
夫口開者心氣絕。遺尿者腎氣絕。鼻鼾者肺氣絕。手撒者脾氣絕。及髮直吐沫。睛如直視。聲如鼾睡者。不治之症也。及筋枯不活。舉動則筋痛。是無血以滋養其筋故也。面赤如妝。環口黧黑。汗綴如珠。不治之症也。
一論中風中氣。痰厥不省人事。牙關緊急。湯水不下。宜夺命通关散
种杏仙方——中风
中風身溫口多涎,卒然昏倒不能言。急用通關開噤口,化痰順氣治當先。
鲁府禁方——中风
不辩虚实,根据症状开处方
古今醫鑑——中风
脈
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挾寒則脈帶浮遲,挾暑則脈虛,挾濕則脈浮澀。《脈經》曰: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氣實相搏,入於腑則愈。此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死。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而復自愈。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者,宜吐。或浮而滑,或沉而滑,或微而虛者,皆虛與痰也。大法宜浮遲,不宜強大數。若脾脈緩而無力者,最為難治。蓋風喜歸肝;肝木克脾土,則大便洞泄,故不治也
雲林神彀——中风
真中风:屬厥陰風木。脈浮滑弦數順,沉細短澀逆。
中風口禁遲浮吉,急實大數三魂脈。
类中风:類中風者常有之,寒暑濕火氣食隨,勞房痰血卒中惡,十一般類要君知。
中寒脈浮緊,冬月中寒氣,昏冒口牙噤,肢攣惡寒是。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