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次课前作业提交版 雅2 徐维
第十七次课前作业:《龚廷贤先生学思研究》1.万病回春和寿世保元中的名方
请看我们上课网页中的「龚廷贤先生著作综论」,请列出在「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鲁府禁方、古今医鉴、云林神彀」这几本书中都有讨论到的症状。
比方说「中暑」。 我们可借此了解有哪些症状是先生在各书中都会探讨的重要症状!
在《龚廷贤先生著作综论》里,在“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鲁府禁方、古今医鉴、云林神彀”中基本都有讨论到的关于中风症状的描述,具体如下:
1、万病回春:“脈中風浮吉,滑兼痰氣。其或沉滑,勿以風治。或浮或沉而微而虛,扶危治痰風,未可疏。浮遲者吉,急疾者殂。 中風者,有真中風、有類中風之分。真中風者,中時卒倒,皆因體氣虛弱,榮衛失調,或喜怒憂思悲驚恐,或酒色勞力所傷,以致真氣耗散,腠理不密,風邪乘虛而入,乃其中也。有中腑、中臟、中血脈、氣虛、血虛之不同,因而治法亦有異也。大抵中腑可治,中臟難醫,有不治之證。 凡口開手撒、眼合遺尿、吐沫直視、喉如鼾睡、肉脫筋骨痛、髮直、搖頭上攛、面赤如妝、汗綴如珠、痰喘作聲,皆不治也。若動止筋痛,是無血滋筋故痛,曰筋枯不治。 凡卒中昏倒、不醒人事、牙關緊急者,此中風痰也。(宜後方。)先用通關散吹鼻,次用吐法:吐後未醒,急灸百會、人中、頰車、合谷;即服導痰湯或攝生飲。俟稍醒,其氣未盡順,痰未盡除,唯當服藿香正氣散加南星、木香、防風、當歸一、二劑,然後視其中某症,則當以某方治之,慎毋膠柱而鼓瑟也。” 2、寿世保元:“脈微而數。中風使然。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夾寒則脈帶浮遲。夾暑則脈虛。夾濕則脈浮澀。大法浮遲者吉。急疾大數者凶。 風者百病之長也。即內經所謂偏枯、風痱、風懿、風痹是也。而有中腑、中臟、中血脈、中經絡之分焉。夫中腑者為在表。中臟者為在裡。中血脈、中經絡俱為在中。在表者宜微汗。在裡者宜微下。在中者宜調榮。中腑者。多著四肢。手足拘急不仁。惡風寒。為在表也。其治多易。用疏風湯之類。中臟者。多滯九竅。唇緩失音。耳聾。目瞀。二便閉澀。為在裡也。其治多難。用滋潤湯之類。中血脈者。外無六經之形症。內無便溺之阻隔。肢不能舉。口不能言。為在中也。用養榮湯之類。中經絡者。則口眼喎斜。亦在中也。用復正湯之類。其間又有血氣之分焉。血虛而中者。由陰血虛而賊風襲之。則左半身不遂。用四物湯。加鉤藤、竹瀝、薑汁。以補血之劑為主。氣虛而中者。由元氣虛而賊風襲之。則右半身不遂。用六君子湯。加鉤藤、竹瀝、薑汁。以補氣之劑為主。氣血俱虛而中者。則左右手足皆不遂。用八珍湯。加鉤藤、竹瀝、薑汁。或用上池飲。乃治諸風左癱右瘓之神方也”
3、种杏仙方:“中風身溫口多涎,卒然昏倒不能言。急用通關開噤口,化痰順氣治當先。 治中風痰厥,不省人事。即將病人頭髮提起勿放,用大指掐刻人中穴,將兩手足頻頻往下四梢趕之,使痰氣不上攻心,即以半夏末少許,吹入鼻內。或牙皂、細辛等分為末,吹之亦可。候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如口噤不開,用烏梅肉揉和南星、細辛末,以指蘸藥擦牙,自開。如喉中痰盛,用綿紙捻一長條,密密打成疙瘩,插入喉中、轉動,扯出痰來,頻頻將痰引出,急用香油灌之,或生薑自然汁,或竹瀝皆可。或用染布活靛缸水一鍾,溫服亦可。”
4、鲁府禁方:“神仙奪命丹:治中風、痰厥、氣厥,牙關緊,不省人事。 南薄荷葉(一兩) 天南星(湯泡透切片,薑汁炒,五錢) 殭蠶(三錢) 南羌活(五錢) 荊芥穗(二錢) 川椒(去目,一錢) 遼細辛(二錢) 牙皂(刮去皮弦,八兩) 石腦油(真者二兩)硼砂(一兩) 上各制如法。將牙皂以上八味,共合一處,用好酸漿水四碗,入磁盆內浸藥,春秋五日,夏三日,冬七日。臨熬時,濾去滓,存淨汁,入銀鍋或銅鍋內,用桑柴火熬,以槐柳汁頻攪。熬數十沸,方入石腦油、硼砂,再熬成膏,形如琥珀色,乘熱攤於厚連四紙上,干收貯。臨用時,剪方寸一塊,以溫漿水溶化盞內,用二葦筒,吹入二鼻孔中,良久吐痰涎即省。若吹之太重,或藥水太熱,致鼻出血,勿懼,即飲淡鹽湯一二口便止。” 5、古今医鉴:细分为:脉、证、治、不治证、方五则要素。具体如下: “-脈 風邪中人,六脈多沉伏,亦有脈隨氣奔,指下洪盛者。挾寒則脈帶浮遲,挾暑則脈虛,挾濕則脈浮澀。《脈經》曰:脈微而數,中風使然。寸口沉大而滑,沉則為實,滑則為氣,氣實相搏,入於腑則愈。此為卒厥不知人,唇青身冷為入臟,死。身溫和,汗自出,為入腑,而復自愈。脈陽浮而滑,陰濡而弱者,宜吐。或浮而滑,或沉而滑,或微而虛者,皆虛與痰也。大法宜浮遲,不宜強大數。若脾脈緩而無力者,最為難治。蓋風喜歸肝;肝木克脾土,則大便洞泄,故不治也。 -證 夫風中於人也,曰卒中,曰暴僕,曰暴喑,曰矇昧,曰喎僻,曰癱瘓,曰不省人事,曰語言謇澀,曰痰涎壅盛,或死,或不死,皆以為中風之候也。《內經》曰:風者,百病之長也。至為變化,乃為他病,無常方。又曰:風者,善行而數變。又曰,風之傷人也,或為寒熱,或為熱中,或為寒中,或為厲風,或為偏枯。《金匱要略》曰:寸口脈浮而緊,緊則為寒,寒虛相搏,邪在皮膚;浮者血虛。絡脈空虛,賊邪不瀉,或左或右,邪氣反緩,正氣即急,正氣引邪,喎僻不遂。邪在於絡,肌膚不仁;邪在於經,即克不勝;邪入於腑,即不識人;邪入於臟,舌即難言、口吐痰沫。是以古之明醫,皆以外中風邪立方處治。 -治 治風之法,全在活變,若重於外感者,先驅外邪,而後補中氣,重於內傷者,先補中氣,而後驅外邪。或以散風藥為君,而以補損藥為臣使;或以滋補藥為君,而以散邪藥為臣使,量重輕而處之也。《內經》曰:有取本而得者,有取標而得者;有本而標之者,有標而本之者。又曰:急則治其標,緩則治其本。 -不治證 凡中風,但見髮直、搖頭、吐沫,上竄、面赤如妝、汗綴如珠,或頭面青黑、痰聲如拽鋸者,皆不治。若目閉,手散、鼻鼾、口張、遺尿不知,此五者為五臟絕,死候。但見其一,猶當施治。若心腎絕,尤難治也。若動止筋痛,是無血養筋,故痛,白筋枯。不治。 一切初中風、中氣,昏倒不知人事、牙關緊急、涎潮壅塞、口眼喎斜、半身不遂、精神恍惚,倉卒之際,急以手大指掐刻人中,即醒。或急令人將病者兩手兩足,從上而下,頻頻趕出四肢,痰氣即散,免致攻心,即醒。或急以三稜針刺手中指甲角、十井穴,將去惡血,就以氣針刺合谷二穴、人中一穴,皆是良法。 -方 通關散(秘方)〔批〕(按此方治不省人事者,吹鼻通竅之劑)治中風不語,不省人事,水湯不入。 天南星 半夏 豬牙皂莢(各五分) 上為末,每用少許吹鼻。有嚏可治,無嚏不可治。 破棺散 〔批〕(按此方治口噤者,擦牙開關之劑)治中風牙關緊急,難以下藥。 天南星(五分) 片腦(少許) 上五月五日午時合,每用五分,於病人牙間頻頻擦之令熱,牙關自開。 奪命散 治卒暴中風,涎潮氣閉,牙關緊急,眼目上視,破損傷風,搐搦潮作,及小兒急驚風並治。 天南星 甜葶藶 香白芷 半夏(湯泡,去皮) 巴豆(去殼,不去油,各等分,生用)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生薑汁二三匙調下。牙關緊急,湯劑灌不下者,此藥輒能治之。小兒以利痰或吐為愈。按此方風痰必頑結者,宜用之。 獨聖散 〔批〕(按此方治痰壅盛者,吐痰之劑)治中風痰迷心竅,癲狂煩亂,人事昏沉,痰涎壅塞,及五癇心風等證。 甜瓜蒂 上為末,每服五分,重者一錢,熟水調下,即吐,如不吐,須再進一服,倘不止,以白湯止之,或蔥湯亦妙,或麝香少許,研,水飲之,即解。如吐風痰,加全蠍五分微炒。如有蟲者,加雄黃五分,豬脂油五分,甚者加芫花五分,其蟲立吐。如濕腫滿,如赤小豆末一錢。凡吐令人目睛上竄,吐時令閉雙目。 太白散(秘方) 治中風痰氣厥絕,心腹微溫,喉間微響,此藥下痰如神。 陳石灰(千年古者) 石刮去土為細末,水飛過,每服三錢,水一碗,煎至七分溫服。 太玄湯(秘方) 治中風失音,昏迷欲死。 染布活靛缸水一盞,溫而灌之,即能言語。 化風丹 治一切中風痰厥風癇,牙關緊急,不省人事,及小兒驚風、搐搦,角弓反張,發熱痰嗽喘促。 天南星(牛膽制過,二錢) 天麻(煨) 防風(去蘆) 荊芥穗 羌活 獨活(去蘆) 人參(去蘆) 細辛 川芎(各一錢) 木香(五分)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芡實大,硃砂為衣,薄荷泡湯研化服。因氣忿,用紫蘇湯化下。如牙關口噤,用少許擦牙即開。 攝生飲 治一切卒中,不論中風、中寒、中暑、中濕及痰厥、氣厥之類,不省人事者,初作即用此方,神效。 蒼朮(生,一錢) 南木香 天南星(濕紙煨) 半夏(湯泡,各一錢五分) 遼細辛 石菖蒲 甘草(生,各一錢) 上㕮咀,生薑七片,水煎溫服,痰盛加全蠍(二枚,炙) 三生飲 〔批〕(按此方治一切風痰氣厥,不省人事初作者,通治之劑) 治中風昏不知人,口眼喎斜,半身不遂,聲如拽鋸,痰涎上壅,無問外感風寒,內傷喜怒,或六脈沉伏,或指下浮盛,並宜服之。兼治痰厥、氣厥及氣虛眩暈。若直氣虛,而風邪所乘,加人參一兩。 天南星(一兩) 川烏(去皮、尖) 黑附子(去皮、尖,各五錢) 木香(二錢五分) 上㕮咀,生薑十片,水煎溫服。如氣盛人,只用南星五錢,木香一錢,生薑十四片,水煎服。”
6、 云林神彀:分真中风及类中风。
第十七课课前作业之2
在「万病回春、寿世保元、种杏仙方、鲁府禁方、古今医鉴、云林神彀」这几本书中都有讨论到的症状如下:
1、中暑 2、乳病 3、中风 4、五疸 5、健忘 6、伤食 7、口舌
8、吞酸 9、咳嗽 10、大便闭 11、妊娠 12、小便闭 13、带下 14、折伤
16、杖疮 17、杨梅疮 18、水肿 19、泄泻 20、消渴 21、牙齿 22、产后
23、疗疮 24、疥疮 25、痔漏 26、痞满 27、痢疾 28、痼冷(阴症)
29、瘟疫 30、疟疾 31、瘰疬 32、癫风 33、癣疮 34、癫狂 35、眩晕
36、眼目 37、破伤风 38、积聚 39、结核 40、经闭 41、翻胃 42、胁痛
43、脱肛 44、腰痛 45、脚气 46、腹痛 47、镰疮 48、诸气 49、诸疮
50、诸虫 51、遗精 52、金疮 53、霍乱 54、头痛 55、须发 56、鼻病
第十七次课前作业
雅2班 徐维
20220726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