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7临证1班冯世伟17课课前作业


六部医书关于崩漏(血崩)辨析治症之异同


万病回春——血崩

寿世保元——崩漏

种杏仙方——崩漏

鲁府禁方——血崩

古今医鉴——崩漏

云林神彀——血崩

六本医书,对于这个危急情况下会立即夺人性命的妇科大病的命名各不相同,一半血崩,一半崩漏。

对于古人古书,我是非常认同亚圣孟夫子的思想的,尽信书,不如无。也非常赞同西方哲人亚里士多德的理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真理何在,何谓真理?现代圣人的话历历在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即实践。这个标准,可为万世圭臬。

一、万病回春,血崩。

脈:帶下崩中,脈多浮動;虛遲者生,實數者重。

崩漏者,有新久虛實之不同也。初起屬濕熱者,宜解毒也。黃連、黃芩、黃柏、生地黃、蒲黃。上銼一劑,水煎,空心服。

治婦人血崩。年四十以上,悲哀太甚,則心悶急,肺葉舉焦,而上焦不通,熱氣在中,故血走崩而面黃肌瘦。慎不可服燥熱之藥。蓋血熱而流行,先以黃連解毒湯,後以涼膈散四物湯調治,效。

仅摘抄这一小段,可以看出,书家以湿热为证,主寒凉苦泄及生血滋阴之药。书家又言:久之虚寒,宜温补也。

脉证辨,虚实判,前有验方加减近十方,后有偏方治症十一方。再后医案。甚是完备。

二、寿世保元,崩漏。

婦人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又曰。脈小虛滑者生。大緊實數者死。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不可治也。

关于脉辨缓急预后,与前书相近。只是其中所言,脉小虚滑者生……尺寸脉虚者,漏血。漏血脉浮,不可治也。二说似有冲突,未知如何区分。

再看本篇第二段

夫婦人崩中漏下者。由勞傷血氣。衝任之脈虛損故也。衝脈任脈為經脈之海。皆起於胞內。而手太陽小腸之經也。手少陰心之經也。此二經上為乳汁。下為月經。婦人經脈調適。則月水依時。若勞傷衝任。氣虛不能制其經脈。血非時而下。淋漓而不斷。謂之漏下也。故五臟傷損。五臟之色。隨臟不同。若五臟皆虛損者。則其色隨血下。診其脈寸口弦而大。弦則為減。大則為芤。減則為寒。芤則為虛。虛寒相搏。其脈為革。婦人即半產而漏下。又云。尺脈急而弦大。風邪中少陰之經。女子漏血下赤。又漏下赤白不止。脈小虛滑者生。脈大緊實數者死也。又漏血下赤白。日下血數斗。脈急疾者死。遲者生也。又云。尺寸脈虛者漏血。漏血脈浮。不可治也。若經候過多。其色瘀黑甚者崩下。吸吸少氣。臍腹冷極。則汗出如雨。尺脈微小。由衝任虛衰。為風冷客乘。胸中氣不能固。可灸關元百壯。(在臍下當中三寸是其穴也)

书家之意,月经以任冲为本,少阴太阳为养,而虚寒为主,则成崩漏,可急灸关元百壮。此论与万病回春大相异。我认同此说。

无论崩漏的诱因何异,但直接生理指标是,气为血之帅,气行血行。血行不定,首责气虚。气为阳而血为阴,阴平阳秘,阴阳乃固。阳虚阴浮,阴阳离绝。阳气不能控阴血,则或崩或漏,病症乃成。因此,虚寒阳虚乃崩漏的直接因素,温阳扶正才是根本。再下寒凉药,不啻驱虎逐狼,预后必然受害。

血崩用寒凝之药,几为今日医家常识,无论中医西医,给病人带来的危害却是日久已甚,不可挽回。关于这种医证治则,李可先生的弟子郭博信的医书有详细记载。

郭博信医书《中医是无形的科学》,其中一则医案详细记载,妇人产子大出血,医院用凝血剂,导致静脉血栓,逐渐上延,全身血脉淤堵,肢体浮肿,不可行动。为防血栓回流心脏,医院给腿部装静脉支架,导致病情更加危重,医院建议高位截肢。患者多方求医,找到郭博信。郭老立刻重用黄芪党参行气活血之药。中医同行疾呼不可,已经有血栓,还用活血行气之药,会将血栓导向心脏,危矣!郭老不为所动,重药猛剂,不仅没有血栓回流心脏,而且血栓融化,病症全部消退,患者康复如初。郭老认为,气为血之帅,不仅仅是血量少才用行气药,血量多也是气不足,也需要行气药。人体有本神,温阳扶正,补气到位,该收则收,该放则放,该止则止,该行则行。止血活血,都用阳热。这就是中医的辩证思维。而不是西医的机械思维——活血就用溶血剂,止血就用凝血剂。中医的思维是止活皆用气,阳气足则收放自如,不劳医家操心。由此观之,倪师给人治病,一再强调,病皆自医,医家不过顺势利导,稍微助力而已,切不可贪天之功为己有。诚为良言!

三、种杏仙方,崩漏。

崩漏虛溜熱則通,陰虛陽搏謂之崩。更有冷熱並虛實,辨得陰陽藥自靈。

治血崩。用刺刺芽搗汁半碗,熱酒半碗,合而溫服。

本书关于崩漏比较简单,也很神仙化,一首七绝,八方单方。看似以温服为主。其思想比较接近寿世保元一书。简单粗暴挥洒自如。想来作者也是神仙人物。

四、鲁府禁方,血崩。

本书关于血崩,不论虚实脉证,直接开方。看似偏方为主,药方很少。其中一个偏方,在万病回春中出现过——干驢糞為粗末,入壇內燒煙,令崩婦人坐其上煙燻,久久自止。治血山崩。

无辩证,无验方,不好判断。

五、古今医鉴,崩漏。

脈:洪數而疾,漏下血赤白,日下數升。脈急疾者死,遲者生;緊大者死,虛小者生。

證:崩之為病,乃血大下,豈可為寒?但血去後,其人必虛,當大補氣血為主。東垣專主於寒而不言熱者,亦間而有之,但不知熱之多也。丹溪曰:有虛有熱,虛則不溜,熱則流通。《內經》曰:陰虛陽搏謂之崩。

从脉、证两层进行辨析。同万病回春之意。“崩之為病,乃血大下,豈可為寒?”血下即为热?机械矣。譬如儿童力气不足,开门不得,跑步助力,将门撞开,过于常位。难道大于常位就是能量更强大?阳气更充足?不然,阳气足,能量够,开合皆如意。阳气虚,能量弱,开合皆不到位(过犹不及)。血下不止,乃气虚不固之像,功能为能量所推动,能量不足,功能受损。阳气不足,关门不住,阴血不守。岂非阴寒所致能量不足。温阳扶正,不亦宜乎。东垣主寒,不亦宜乎!

六、云林神彀,血崩。

崩漏之為病,乃血之大下,稍久屬虛熱,清補不須怕,日久屬虛寒,溫養真無價。

认为血崩起于虚热,清热补虚。日久血虚,属于虚寒,健脾生血方可。

附方小方为主。或有灵验,留待有缘。

1个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