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书查询结果】
感悟: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能生血,气化是血液生化的动力,营气是化生血液的原材。气能行血,气能直接推动血运行,也能通过脏腑功能推动血液运行。气能摄血,使血液循环于脉管而不溢出,实际是脾统血的作用。血液在脉管循行,出现任何异常,直接原因是气血出现异常,间接揭示身体出现了异常。脉平证自息,气血调和,才能一气周流,气血遍布全身经络,如涛涛江河,川流不息,让身体各功能保持正常状态。
[黄帝内经]----- 气 and 血 :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笔记】: 这是黄帝内经首次提到气和血的关系,大怒形与气脱离,气血上涌,气推动着血运行,血跟着气往上跑,导致气血堵在头部而使人昏厥。
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笔记】: 阴阳各司其职,阴平阳秘,经脉柔顺,骨骼坚固,气血才能通畅,这其实谈到了气血运行的前提和物质基础。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笔记】: 此句同样提到了气血流动的前提和气血濡养肌肤腠理,使得骨气精强,延年益寿。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肝者,罢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笔记】: 五脏与血脉的关系,心主血脉,肝生血回血,心和肝与血的联系最为直接。
【素问】宝命全角论篇第二十五
岐伯对曰:夫盐之味咸者,其气令器津泄;弦绝者,其音嘶败;木敷者,其叶发,病深者,其声哕。人有此三者,是谓坏府,毒药无治,短针无取,此皆绝皮伤内,血气争黑。
【笔记】: 病深(重)者,容易呃逆,气血枯槁,针药都已经回天乏术。气血与人生死关系重大,气血是身体营养健康康复的根基,所以重病必先恢复病人的气血!
岐伯曰:木得金而伐,火得水而灭,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故针有悬布天下者五:黔首共余食,莫知之也。一曰治神,二曰知养身,三曰知毒药为真,四曰制砭石大小,五曰知腑脏血气之诊。五法俱立,各有所先。今末世之刺也,虚者实之,满者泄之,此皆众工所共知也。若夫法天则地,随应而动,和之者若响,随之者若影,道无鬼神,独来独往。
【笔记】: 用针刺治疗疾病的其中一大关键,就需要知道脏腑气血的诊断方法,再用补泄针刺,进行对应调节。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