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中关于“喘”相关论述的部分摘要》临证1班

《内经中关于“喘”相关论述的部分摘要》

素问_阳明脉解篇第三十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素问_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帝曰:人有逆气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

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

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今逆而上行,故

息有音也。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

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

夫起居如故而息有音者,此肺之络脉逆也,络脉不得随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

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

液,主卧与喘也。

帝曰:善。

——本段讲述阳明经证气逆可诱发喘。

素问_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本条文讲述医原性损害,可能是现在的气胸。素问_五藏生成篇第十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

虑而心虚,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

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临床上可有心源性哮喘即支气管哮喘,此处从脉象上、机理上有所阐述

素问_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

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此处说明,肺部的气机壅滞是“喘”的基本病机

灵枢_五乱第三十四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营气顺脉,卫气逆行,

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

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

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清浊、阴阳、气机逆乱上受于肺,可出现喘咳。

素问_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呜肩息者,脉何如?

岐伯曰:喘呜肩息者,脉实大地。缓则生,急则死

——“喘”的诊脉要点。

素问_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肺病者,喘咳逆气,肩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

报息,耳聋嗌干。

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

清厥意不乐。

——本段讲述“肺喘”与“肾喘”的临床鉴别

素问_痹论篇第四十三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噎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痹”风寒湿三邪合而为病,阻遏不通也,“肺痹”、“心痹”均可表现

为喘,治法肯定不同,待进一步查找补充。

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

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诸痹不已,亦益内也。其风气胜者,其人易

已也。

素问_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是以夜行则喘出于肾,淫气病肺。

有所堕恐,喘出于肝,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喘出于肺,淫气伤心。

渡水跌仆,喘出于肾与骨。

当是之时,勇者气行则已,怯者则着而为病也。

故曰: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就像五脏六腑皆令人咳,五脏六腑亦可令人喘,本段讲述各种不同原因所造成

的喘。

太阳脏独至,厥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太阳邪实而喘的治则—表里同泻。

素问_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肢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

入,夏日出。

—肺病喘的预后。

灵枢_卫气失常第五十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

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

上下皆满者,旁取之。

——卫气逆乱或壅滞不同补位均可作喘,本条文分别说明不同所犯的治则。

灵枢_胀论第三十五

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

咳;--------胆胀者,胁下痛胀,口中苦,善太息。

素问_厥论篇第四十五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惊、衄、呕血。

手太阴厥逆,虚满而咳,善呕沫,治主病者。

手心主少阴厥逆,心痛引喉,身热死,不可治。

太阳厥逆,耳聋泣出,项不可以顾,腰不可以俛仰。治主病者

——再次论述阳明厥逆多使人喘,此处可应用“石膏”。

灵枢_本神第八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指出“喘”多为雍实。素问_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

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肠胃之外也。

——说明血在胁下、水停胁下亦可发喘

素问_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帝曰:秋脉太过与不及,其病皆何如?

岐伯曰:太过则令人逆气而背痛。愠愠然,其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

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秋”本主肃降,肺气失于肃降而作喘。但为何太过会使人背痛?不解。

笔记:内经中涉及“喘”的条文很多,其中“五运六气”部分章节亦有详细论

述,本人感觉太过深奥,未感触及。上述条文,上述条中说明了“喘”的常见

基本病机——肺气壅滞,亦说明了五脏六腑皆可令人作喘,提及了“喘出于肝、

喘出于肺、喘出于肾、”其中涉及“阳明气逆”作喘的论述条文较多,最后,

针对不同病因病位,内经给出了不同的治则(阳明经“实喘”表里俱泻)及“肺

喘”的预后。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