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作业引发对左右的疑问227雅11班黄海

<目录>卷上·脉证治法

<篇名>面上证

左腮为肝,右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

此图显然是按照洛书的方式排列。

【靈樞】五色第四十九

黃帝曰:庭者,首面也; 闕上者,咽喉也; 闕中者,肺也; 下極者,心也; 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 下者,脾也; 方上者,胃也; 中央者,大腸也; 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 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 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 目內眥上者,膺乳也; 挾繩而上者,背也; 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 巨分者,股裏也;巨屈者,膝臏也。 此五藏六府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此图的排列方法是按照全息对应的方式排列

一个长期以来困扰我的问题是:这里说的左,是指患者的左还是医者的左?所以很多事情一旦涉及到左右内容就含糊。比如说五色第四十九对应的面部之脏腑形体内应图,“肝左者,胆也;”而在该图中画的是两侧。

又比如在腹针、脐针以及一些全息针法上,这里的左指的是医者的左。而在脉诊、气功等方面“左肝右肺,左升右降”又是指本人的、被医者的左。所以在全息八卦图中。离位和坎位没有问题,哪边是震哪边是兑可就不一样了。

而在灵枢五色第四十九中说道“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由此看来,男女的左右对应应该是不同的。如果这一点不搞清楚,我们很多长期以来应用的中医诊疗方法的根基就是动摇的。

这两个就是反的,这种例子不胜枚举。

五运六气也涉及左右的问题。这个问题有没有权威的解读。


10个回复

  • ***2022年7月20日 08:14

    这个问题同样也困惑我

    黄帝内经里面的五运六气是有左右的,有面南而见的顺序,也有面北而见的顺序。

  • ***2022年7月22日 12:46

    这个问题到现在还没形成共识,只能说明中医界一盘散沙,严谨度不够,给后学者造成很大的困扰。西医解剖入门第一课介绍的就是中立位,约定了人体各部位的前后左右。

    从医理上来讲,人体之气,左升右降,应左肝右肺

    • ***回复***2022年7月30日 10:45

      这个左右阴阳的问题在黄帝内经里很是明确。之所以不明确是看不懂的人装懂的结果!


  • ***2022年7月22日 22:11

    左升右降,左肝右肺,都是说的以患者的方向为准,患者的左手主升,这个跟把脉是一样的道理。

    中医治病是随证治之,看的是谁身上的证,就以他的身体的方向(左右前后)为准,这个很简单。

    万化定基,中医一直是很明确的,不能因为中医思维有阴阳互根互用的特点,就以为中医不严谨。

    中医是大道医学,外无其外,内无其内,当我们还无法明辨的时候,只是因为我们的思维还很低维,无法跟古圣贤对话。一起加油吧!

    • ***回复***2022年7月28日 21:50

      脐针也算是目前比较流行的针法门派,研习应用之人众多,它的左就不是患者的左,还有很就不列举了。那句“能别左右,是谓大道;男女异位,故曰阴阳。”又怎么解释?

  • ***2022年7月30日 13:16

    当然是患者的左右,为什么要纠结?

    要解决问题的是患者,当然是以患者来看。

    脐针有所不同是因为有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之区别。


  • ***2022年7月30日 22:55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说明同学特别认真,已经掌握了很多知识结构,我自己感觉应该是以患者为基准,脐针应该是医者方向看。


  • ***2022年8月3日 11:48

    我不知道脐针最早见于什么时候,脐针和全息针法应该是后来的后世针法,当以内径为准。


  • ***2022年8月6日 12:31

    这位同学研究很深刻啊,向你学习!致敬!

  • ***2022年8月8日 13:59

    道家早有脐针。左升右降是易经里太极阳升阴降规则,是以观察者的角度描述的。中医的皇帝内经是易经在医学领域的发展,理论根源于易经。


0 / 2000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