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课前作业:灵枢·大惑论 临1班黄靖荣

《黄帝内经·灵枢·大惑论》

多卧的成因。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 肠胃大则卫气留久; 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 夫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 故肠胃大,则卫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 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 其肠胃小,皮肤滑以缓,分肉解利,卫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卒然多卧(忽然嗜睡)的成因。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 歧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卫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体悟:《内经》以阴跷、阳跷,阴阳二气相交,阳气盛则寤,阴气盛则寐,来解释睡眠的生理常态。故中医治疗失眠,一般多用滋阴、养血、安神,对神倦嗜卧又常用扶阳化湿法。然而其中有虚有实,便当补其不足,泻其有余;又必须观察其它脏气有无不平,加以调整。因此,“胃不和则卧不安“成为《内经》的名言,半夏秫米汤又为著名的方剂了。半夏秫米汤出自《黄帝内经·灵枢邪客篇》,距今已有两千余年,因为其疗效显著,所以至今仍在临床上应用。半夏秫米汤由半夏、秫米组成,而秫米就是现在人们常见的小米。半夏秫米汤可用于治疗由湿痰内盛、胃气不和引起的失眠,具有祛痰和胃、化浊宁神的功效。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