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
解析:春天针刺时,应取浅表部位的络脉和各经荥穴以及大筋和肌肉的间隙,比较严重的病要深刺,轻的要浅刺。夏天针刺时,要取十二经的腧穴以及肌肉、皮肤之上的浅表部位。秋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合穴,深刺或浅刺与春天针刺的方法一样。冬天针刺时,应取十二经的井穴和脏腑的腧穴,要深刺并且留针。这是四时气候的暖热凉寒的次序,脉气所聚的处所,病疾发生的部位,针刺最为适宜的地方。
心得:这句话从阴阳角度提出不同经络五输穴对应的四时取穴法。春天是万物生发阳气出地,而络脉属于少阳,阳气从阴部出于阳部,所以春刺荥穴;夏天阳气最盛,输穴在阳部阳气亦盛,孙络最表浅,所以夏刺输穴;秋天阳气收敛,阴气渐长,合穴为气血从阳部转阴部的穴位,所以秋刺合穴;冬天阳气收藏,阴气最盛,井穴为气血在阴部,所以冬刺井穴。这样取穴完全与自然界变化达到了统一,体现了中医天人合一的整体观、统一观。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