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课前作业 灵枢名句理解---by雅4班王涛

第二课课前作业 灵枢名句理解---by雅4班王涛

 

 靈樞】周痹第二十七故刺痺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視其虛實,及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及虛而脈陷空者而調之,熨而通之。其瘈堅轉引而行之。

理解:痺症主要是肢体关节的疼痛,麻木或者沉重等不适感觉,比如肩周炎,各关节炎等,都有六經经过,即手足三阳与三阴,如何确定是哪些经络有病?必先切循其下之六經,即经络切诊,就是在病变部位的上下左右前后切压循按,找到疼痛,结节或条索状物或者青筋(即“大絡之血結而不通”,即实症),或者按之虚软,凹陷(即“虛而脈陷空者”,即虚症),如此一来,就可以确定经络和虚实。比如肩周炎痛点在小肠经,除了在小肠经痛点和后溪穴外,还可以在其表里经心经,同名经膀胱经和别通经脾经上找到痛点进行按压或者针灸,虚实补泻(实则泻其子,虚则补其母,母能令子虚,子能令母实)。

靈樞】師傳第二十九

胃中寒,腸中熱,則脹而且泄,胃中熱,腸中寒,則疾飲,小腹痛脹。 黃帝曰:胃欲寒飲,腸欲熱飲,兩者相逆,便之奈何?歧伯曰:便此者,食飲衣服,亦欲適寒溫,寒無淒愴,暑無出汗。食飲者,熱無灼灼,寒無滄滄。寒溫中適,故氣將持,乃不致邪僻也。

理解:如果胃中寒腸中寒或者胃中熱腸中熱,可以按照寒则热之,热则寒之的治则处理,但是如果内有寒热,胃中寒腸中熱,胃欲热饮腸欲寒饮;或者胃中熱腸中寒,胃欲寒饮腸欲热饮,应该如何处理?调内之寒热应该是:熱無灼灼,寒無滄滄,调外之寒暑应该是:寒無淒愴,暑無出汗。食物,衣着寒温适中,则阴阳协调,有利于身体健康。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