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乙先生儿科》面诊:“左腮属于肝,右腮属于肺,额上(前额上面)属于心,下巴属于肾,中间鼻子周围代表脾胃”。
根据小儿面部不同部位出现的各种色泽变化,结合所属脏腑,来推断病变的部位与性质:
①气池(从山根鼻子处做一个三角区)部位,发青、发黄、发暗,代表脾胃不好。腮红,还代表肠胃既积滞,还有热气;应“健脾益胃”
②承浆(下嘴唇下部正中),发青,代表惊厥,受惊。
③山根发青,代表惊厥,还代表乳食的积滞,食积;
④人中发黄,代表吐泻。
⑤嘴唇周围干燥、起皮、泛红,代表脾经里面有热气。他平时肯定有个习惯,就是喜欢用舌头舔嘴唇四周。胃热、脾热都会出现这种情况。
⑥腮帮子处,属于肺,如果泛红 发热,为肺热;腮发白、发暗,为肺寒。
⑦两眼睛下颧骨处,代表肝气,如果泛红,说明肝热,这时候需要清肝。
《素问·刺热篇》把五脏与面部的相关部位划分为:左颊候肝,右颊候肺,额候心,颏候肾,鼻候脾。并说:“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肝热病者,左颊先赤;心热病者,颜先赤;脾热病者,鼻先赤;肺热病者,右颊先赤;肾热病者,颐先赤。”
古代面部脏腑分属:
1 庭为首面。
2 阙上为咽喉。
3 阙中(印堂)为肺。
4 阙下(下极、山根)为心。
5 下极之下(年寿)为肝。
6 肝部左右为胆。
7 肝下(准头)为脾。
8 方上(脾两旁)为胃。
9 中央(颧下)为大肠。
10 挟大肠为肾。
11 明堂以下为膀胱、子宫处。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