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气and脾气---雅2班
经查询,符合肝气and脾气全文共九篇,
1、灵枢_淫邪发梦第四十三
黄帝曰:有余不足,有形乎?岐伯曰:阴气盛,则梦涉大水而恐惧;阳气盛,则梦大火而燔?;阴阳俱盛,则梦相杀。上盛则梦飞,下盛则梦堕;甚饥则梦取,甚饱则梦予;肝气盛,则梦怒,肺气盛,则梦恐惧、哭泣、飞扬;心气盛,则梦善笑恐畏;脾气盛,则梦歌、身体重不举;肾气盛,则梦腰脊两解不属。凡此十二盛者,至而泻之,立已。
【笔记】肝气盛梦怒。肝藏魂,在志为怒,性喜条达,主疏泄,肝气盛,失其条达,故梦烦躁易怒、打架、烦事纠纷不清。脾气盛梦歌乐,身体重不举。脾藏意,在声为歌,脾气运化功能失常,则水湿停滞于肌腠,而梦身体沉重不能抬举。梦与健康问题,除去心理因素的原因,某些反复呈现的噩梦确实具有预兆疾病的作用。梦象的阴阳属性是体内阴阳关系的反映,借助于体内阴阳的盛衰这个透镜,我们便能反观人体的病理变化应正确辨别病属何脏及其寒热虚实,同时又要注意梦证与脏腑之间的相互关系,这样才能正确判断病痛的由来,及时施治。
2、灵枢_天年第五十四
黄帝曰:其气之盛衰,以至其死,可得闻乎?岐伯曰:人生十岁,五脏始定,血气已通,其气在下,故好走;二十岁,血气始盛肌肉方长,故好趋;三十岁,五脏大定,肌肉坚固,血脉盛满,故好步;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荥货颓落,发颇斑白,平盛不摇,故好坐;五十岁,肝气始衰,肝叶始薄,胆汁始减,目始不明;六十岁,心气始衰,若忧悲,血气懈惰,故好卧;七十岁,脾气虚,皮肤枯;八十岁,肺气衰,魄离,故言善误;九十岁,肾气焦,四脏经脉空虚;百岁,五脏皆虚,神气皆去,形骸独居而终矣。
【笔记】五十(肝木)---》六十(心火)----》七十(脾土)
人的一生需要经过的阶段,黄帝内经全部描述得很清楚,关于肝气,到了五十“肝气先衰”。女子七七任脉虚天癸竭,而男子五八肾气衰,男女均表现为肾气的逐渐衰退,此为所有衰弱的根源,因精气已不足。精气不足的第一个表现,是肾水滋养的木,首先表现出来。肝逐渐衰退的同时,肝胆同源,胆汁也就不充盈了,胆汁不充盈,则消化肉的功能也随之变差。肝开窍于目,眼睛在肝气逐渐衰退时,也逐渐珠黄,白眼球上,也因胆的衰退出现很多黄斑或者是黑斑。
七十脾气虚,徐文兵老师说:脾,月字旁加卑下的“卑”。为什么是“卑”字呢?它代表着脾的地位在身体各器官中的位置最为低下吗?我们常说“善用人者为之下”,脾的 位置是卑的,但是脾是极具包容性的器官,可以容纳和吸收营养物质,也可以在人消化不良的时候藏污纳垢。 “脾气虚”则脾的包容、吸收性变差了。即便人吃了很多东西,也消化吸收不了,脾气的减少,还会导致身体脂肪含量下降,所以自然“皮肤枯”,皮肤没有弹性。
3、素问_方盛衰论篇第八十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借借。得其时则梦见兵战。
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船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
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
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
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
此皆五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笔记】肝气虚,会梦见草木。肝气旺时,还会梦见自己趴在树下,不敢起身。肝属木,草木皆秉肝木之德。因此,肝气虚时,会梦见草木。肝气郁而不达,肝气郁滞。则身形潜伏于树下,不敢站起来,也是侧面表达了一个人的心理特点。脾气虚弱时,会梦见饥饿,总想吃东西。当脾气盛时,会梦见盖房子,打地基。脾属土,饥饿会导致脾土之气不足。因此脾虚时会梦见饥饿,当脾土之气旺盛时,会梦见盖房子。而建房屋,则是脾土之气坚实的表现。
4、素问_痿论篇第四十四
黄帝问曰:五脏使人痿何也?
岐伯对曰:肺主身之皮毛,心主身之血脉,肝主身之筋膜,脾主身之肌肉,肾主身之骨髓。
故肺热叶焦,则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躄也。
心气热,则下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枢析挈,胫纵而不任地也。
肝气热,则胆泄口苦,筋膜干,筋膜干则筋急而挛,发为筋痿。
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肉不仁,发为肉痿。
肾气热,则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为骨痿。
【笔记】肝脏受到热邪侵犯,可使胆汁外溢而口苦,引起筋膜失养而干燥干枯,以至筋脉挛缩拘急,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筋痿。脾脏受到热邪侵犯,则灼耗胃津而引起胃干口渴,肌肉失养而麻木不仁,逐渐变生不知痛痒的肉痿。
《素问·举痛论》提出“百病皆生于气” ,气能推动精血津液的运行以及维持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反之若精血津液及脏腑功能失常,也往往见气病。
痿病病位虽在肌肉筋脉,但关乎五脏,因肝藏血主筋,肾藏精生髓,津生于胃,肺通调布散津液,肝血不足,肾精亏虚,肝不主筋,肾不主骨,髓枯筋痿,肌肉也随之不用,发为痿病。5、灵枢_脉度第十七
经脉为里,支而横者为络,络之别者为孙,盛而血者疾诛之,盛者泻之,虚者饮药以补之。五藏常内阅于上七窍也。故肺气通于鼻,肺和则鼻能知臭香矣;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谷矣;肾气通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五脏不和,则七窍不通;六腑不合则留为痈。故邪在腑则阳脉不和,阳脉不和则气留之,气留之则阳气盛矣。阳气太盛,则阴不利,阴脉不利则血留之,血留之则阴气盛矣。阴气太盛则阳气不能荣也,故曰关。阳气太盛,则阴气弗能荣也,故曰格。阴阳俱盛,不得相荣,故曰关格。关格者,不得尽期而死也。
【笔记】肝主目,眼睛有赖于肝气的疏泄和肝血营养。如肝藏血不足,则会出现眼干眼涩的现象。肝的生理功能是“主疏泄”和“主藏血”,肝脏贮存极为丰富的血液 ,靠肝的疏泄功能来调节和输布全身。故《内经》曰 :“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肝血的作用之一是营养眼睛 ,保护视力,所以 “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
脾的运化功能与人体的食欲、口味的关系。脾气健旺则知饥欲食。脾的经脉 “连舌本,舌下”,舌又主司味觉,所以,食欲和口味都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是否正常。脾气健旺,则食欲旺盛,口味常。
6、灵枢_本神第八
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
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笔记】肝属木,肾属水,水生木,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子(受邪)能令母实,母(受邪)能令子虚。肝(子)气虚原因在肾(母),所以恐;肝气实原因在肝自己"邪气盛",病在肝,所以怒。
脾为后天之本,有化生和储藏营气的作用,精神活动中的意念是依附于营气的,所以说"脾藏营,营舍意"。如果脾气虚,不能化生水谷精微,营气不足,四肢肌肉失养,故四肢不用。"脾者土也,治中央","土灌四脏",若脾气虚则不能输精于四脏,致使五脏功能不能调和,故日"五脏不安"。如果脾气虚,气机滞寨,升降失常,就会出现腹部胀满,二便不利。
7、素问_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笔记】五味太过而致病,主要是五行生克,五行中,肝喜条达而恶抑郁,有疏泄的功能,故以肝属木。脾有运化水谷,输送精微,营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之功,为气血生化之源,故以脾属土。肝脾二者在生理上互相影响,密不可分,主要体现在肝的疏泄和脾的运化方面。
酸味过盛,则肝气偏胜失于条达,成为实证。肝气实滞,克伐脾土,打破了五脏五行的平衡,影响脾的运化功能,出现脾失健运的肝郁脾虚证,或肝气郁结等一系列相关问题。酸味的东西吃得过多,同时还常出现饭量减少,饭后胃胀,大便稀,言语低微等脾气虚的症状。
8、素问_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然其卒发者,不必治于传,或其传化有不以次,不以次入者,忧恐悲喜怒,令不得以其次,故令人有大病矣。
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怒则肝气乘矣,悲则肺气乘矣,恐则脾气乘矣,忧则心气乘矣,此其道也。故病有五,五五二十五变及其传化。传,乘之名也。
【笔记】木(怒)火(喜)土(思)金(悲)水(恐)
怒则肝气乘矣,- 怒伤肝,来乘脾,大怒,肝气过盛,受伤了,那时肝气盛,容易克害脾土之气,怒则肝气乘脾
恐则脾气乘矣,- 恐则脾气乘肾,恐本来是伤肾,那么又肾气虚,所以脾土之气乘虚而入。
9、素问_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风行于地,尘沙飞扬,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其主暴速。
阳明司天,燥气下临,肝气上从,苍起木用而立,土乃眚,凄沧数至,木伐草萎,胁痛目赤,掉振鼓栗,筋痿不能久立。
暴热至土乃暑,阳气郁发,小便变,寒热如疟,甚则心痛;火行于槁,流水不冰,蛰虫乃见。
太阳司天,寒气下临,心气上从,而火且明。丹起金乃眚,寒清时举,胜则水冰,火气高明,心热烦,溢干、善渴、鼽嚏、喜悲数欠,热气妄行,寒乃复,霜不时降,善忘,甚则心痛。
土乃润,水丰衍,寒客至,沉阴化,湿气变物,水饮内稽,中满不食,皮(疒上君下巾)肉苛,筋脉不利,甚则胕肿,身后廱。
厥阴司天,风气下临,脾气上从,而上且隆,黄起,水乃眚,土用革。体重,肌肉萎,食减口爽,风行太虚,云物摇动,目转耳鸣。
火纵其暴,地乃暑,大热消烁,赤沃下,蛰虫数见,流水不冰,其发机速。
【笔记】“肝气上从”,指阳明司天之年,气候偏凉,人体的肝因为受寒凉的影响而发生疾病。“苍起木用”,燥金用事,金可以克木,但是由于郁发的原因,又可以出现“木郁之发”的现象,而在气候上出现暴温的气候变化。即阳明司大之年,由于郁发的原因,可以出现“术郁之发”的现象而使土的正常运化作用受到损害。
“脾气上从”,指厥阴司天之年,风气偏胜,人体的脾因受风气偏胜的影响而容易发生疾病。风气偏胜,风可以胜湿,木可以克土。但是,由于郁发的原因,土被木郁,到了一定时候又会出现土郁之发,土气偏胜而湿盛的现象。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