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风之原因


浅析中风之原因    雅2班-王庆丽

素问_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浏览 1859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皇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之伤人也,令人疾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

 

 

 

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与湿气,藏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适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比有因加而发焉。”

个人理解:这里讲出了中风的人曾经被湿气所伤,因为湿邪藏与血脉肉腠之间,久留而不去,才导致中风。岐伯在这里说明了导致中风的五种原因;

1,湿邪中风,

湿气藏在血脉当中,藏在肌肉腠理之间,久留而不去,遇邪气就会遭贼风侵袭。

2,体内有淤血

比如,摔伤,车祸等外伤导致的淤血,人体自保功能会时时调元气去化瘀血,久而久之,身体内虚,也容易被贼风侵袭。

3,情绪的大起大落,“卒然喜怒不接,饮食不适,寒温不适,腠理闭而不通,情绪的错乱,情绪的动荡,再加上饮食不适,就会造成腠理闭而不通,眼斜口歪”人情绪不稳,不良情绪会让人气血内乱,会一个冲动接着一个冲动,气火攻心,就会中风。

4,新寒与旧病相连,比如夏天皮肤腠理的都打开泄热,这时一洗冷水澡毛孔马上闭住了,人体会激发出更多的力量把热往外带,又得把皮毛打开,这时还开着空调,毛孔反复的开合就会伤肺,肺的宣泄功能久差了,新的寒邪与旧的寒邪留在身体里就是寒痹了,即为中风。

5,汗出太多造成内虚,也容易中风,“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汗为心之液,大汗淋漓则伤心,心为生命之动能,心伤则不能泵气血到体表,体表久虚,这时即便没有贼风,人也还因为内虚而中风。

以上了解中风的各种原因,待学到伤寒,金贵时就加以辩证论治,不同的病因使用不同的方子,这是我对中风的一点学习心得。不当之处,请大家指正。

气不竭唯圣人从之,故身无奇病,万物不失,生气不竭。

 

 

 

 

灵枢_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浏览 1387

黄帝问于岐伯曰:邪气之中人也奈何?岐伯答曰:邪气之中人高也。

 

黄帝曰:高下有度乎?岐伯曰:身半以上者,邪中之也。身半已下者,湿中之也。故曰:邪之中人也。无有常,中于阴则溜于腑,中于阳则溜于经。

 

黄帝曰:阴之与阳也,异名同类,上下相会,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邪之中人,或中于阴,或中于阳,上下左右,无有恒常,其故何也?

 

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汗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黄帝曰:其中于阴,奈何?岐伯答曰:中于阴者,常从臂胻始。夫臂与胻,其阴皮薄,其肉淖泽,故俱受于风,独伤其阴。

 

黄帝曰:此故伤其藏乎?岐伯答曰:身之中于风也,不必动藏。故邪入于阴经,则其藏气实,邪气入而不能客,故还之于腑。故中阳则溜于经,中阴则溜于府。

 

黄帝曰:邪之中人脏奈何?岐伯曰:愁忧恐惧则伤心。形寒寒饮则伤肺,以其两寒相感,中外皆伤,故气逆而上行。有所堕坠,恶血留内;若有所大怒,气上而不下,积于胁下,则伤肝。有所击仆,若醉入房,汗出当风,则伤脾。有所用力举重,若入房过度,汗出浴水,则伤肾。

 

黄帝曰:五脏之中风,奈何?岐伯曰:阴阳俱感,邪乃得往。黄帝曰:善哉。

 

黄帝问于岐伯曰:首面与身形也,属骨连筋,同血合于气耳。天寒则裂地凌冰,其卒寒,或手足懈惰,然而其面不衣,何也?岐伯答曰: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其别气走于耳而为听。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其浊气出于胃,走唇舌而为味。其气之津液,皆上熏于面,而皮又厚,其肉坚,故天气甚寒,不能胜之也。

 

黄帝曰:邪之中人,其病形何如?岐伯曰:虚邪之中身也,洒淅动形。正邪之中人也,微,先见于色,不知于身,若有若无,若亡若存,有形无形,莫知其情。黄帝曰:善哉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