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成人面诊与《钱乙先生儿科》面诊区别
《小儿药证直诀》面上證:左腮為肝,右腮為肺,額上為心,鼻為脾,頦為腎。赤者,熱也,隨證治之。
《黄帝内经》灵枢五色节选:雷公再拜曰:善哉!其死有期乎? 黃帝曰:察色以言其時。 雷公曰:善乎!願卒聞之。 黃帝曰:庭者,首面也; 闕上者,咽喉也; 闕中者,肺也; 下極者,心也; 直下者,肝也;肝左者,膽也; 下者,脾也; 方上者,胃也; 中央者,大腸也; 挾大腸者,腎也;當腎者,臍也; 面王以上者,小腸也,面王以下者,膀胱子處也; 顴者,肩也;顴後者,臂也;臂下者,手也; 目內眥上者,膺乳也; 挾繩而上者,背也; 循牙車以下者,股也;中央者,膝也;膝以下者,脛也;當脛以下者,足也; 巨分者,股裏也;巨屈者,膝臏也。 此五藏六府肢節之部也,各有部分。有部分,用陰和陽,用陽和陰,當明部分,萬舉萬當。能別左右,是謂大道;男女異位,故曰陰陽。審察澤夭,謂之良工。
个人观察感觉钱乙对小儿的面诊,更类似于五脏对应的方位,古人是上南下北,中间为中土,心为南肾为北肝为东肺为西脾居中,而肝和肺的位置有点不同,可能是视角原因,以站在人的后侧看过来,肝与肺的对应就符合上肝东肺西的方位了。
而对比看黄帝内经的成人面诊,更为接近于现在人体解剖位置所对应,肺为华盖居最上,接下来为心,两者都在上焦,中焦有的肝胆脾胃大小肠,下焦的膀胱、肾。但肾的位置更类似于现今的解剖位置。但从图中的信息表达出来更像是古人把人体放入了面部做一个巧妙的排布。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