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关于“水道”的条文
素问_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脾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 凡此十二官者,不得相失也
灵枢_经水第十二
太阳外合清水,内属于膀胱,而通水道焉。足少阳外合于渭水,内属于胆。足阳明外合于海水,内属于胃。足太阴外合于湖水,内属于脾。足少阴外合于汝水,内属于肾。足厥阴外合于渑水,内属于肝。手太阳外合于淮水,内属于 ...小肠,而水道出焉。手少阳外合于漯水,内属于三焦。手阳明外合于江水,内属于大肠。手太阴外合于河水,内属于肺。手少阴外合济水,内属于心。手心主外合于漳水,内属于心包。凡此五脏六腑十二经水者,外有源泉,而
灵枢_五味论第六十三
其何由?愿闻其故。少俞答曰:酸入于胃,其气涩以收,上之两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于胃中,胃中和温,则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则缩绻,约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阴者,积筋之所终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素问_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权衡,权衡以平,气口成寸,以决死生。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 太阳脏独至,厥
素问_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一人之气,病在一脏也。若言三脏俱
灵枢_痈疽第八十一
,可得闻乎? 岐伯曰:经脉留行不止,与天同度,与地合纪。故天宿失度,日月薄蚀;地经失纪,水道流溢,草萓不成,五谷不殖;径路不通,民不往来,巷聚邑居,则别离异处。血气犹然,请言其故。夫血脉
灵枢_本输第二
。少阳属肾,肾上连肺,故将两脏。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春取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俞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
素问_刺法论篇第七十二(遗篇)
大肠之源。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可刺小肠之源。肾者,作强之官,伎巧出焉,刺其肾之源。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刺三焦之源。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刺膀胱之源。凡此十二官者
《黄帝内经》简介
盛之腑。肝合胆,胆者,中精之腑。脾合胃,胃者,五谷之腑。肾合膀胱,膀胱者,津液之腑。三焦者,中渎之腑也,水道出焉,属膀胱,是孤之腑也。是六腑之所与合者。” 经络系统可以分经脉、络脉和腧穴
倪海厦老师讲《黄帝内经》提及的水道
1、第八篇 灵兰秘典论 第一节 十二脏象
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膀胱者,州都之官,津液藏焉,气化则能出矣。三焦看膀胱,现在膀胱你懂了,气化者出焉,因为膀胱贴到小肠嘛,是不是气化了,所以出来了这个小便就排出来了,排出来之前还有很好的水要到肝脏去,所以这个我们人正常人应该不会浪费一滴水才对。那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个三焦呢,最早源自于肾脏的地方,肾脏的中间呢,我们第十三椎是三焦肾脏的中间呢到这个关元,最早的焦原,源头在这一带,源头在这一带,那这个三角如果往上走,进入横膈膜的时候,这个大的位置,大的位置。
那横隔,横隔以上呢我们叫做上焦,横隔到肚脐的中间呢,中焦,肚脐以下,到少腹的地方,我们称为下焦,那这个交呢就好像这个焦,就好像这个,我写字怎么这样子,这个月焦,这个焦有肉月,也就是说我们脏腑之间呢有很多有油网连联系到,那这个油网联系到这就是三焦,有网,为什么要这个油网,这里面有油在里面,油呢那水才会跑得快,代谢的快,有水才会,这个有油这个水才会跑的快。这个三焦里面的油呢就来自,脾脏,所以三焦跟脾脏也是紧密相连的,实际上三焦跟所有的脏都有关系的,那这个里面的油呢是来自脾脏。那也
就是说脾脏有问题的时候油就没了,油就没的话那水就会总在三焦里面了,所以三焦是决渎之官,因为什么?因为里面除了有肾阳的热以外,还有就是脾脏的油,它水在身上跑得很快,这是决渎之官,水道出焉。
2、第十六篇 诊要经终论 第四节 摇针:治肿病
那这种摇针,如果遇到肿胀,比如我手肿起来了,肿得很大,扭到了对不对,那针扎到我们的八风上面的时候,针出来要摇针,摇针是泄气,把针泄出来,摇针,尤其我们用细针去摇。像我们以前墙上那种九针,拿个很粗的针进去摇,那一定大出血,那就过了,一个很细的针下去。摇针是在肿病的时候用的。那经刺勿摇,那刺到经络上的穴道的时候,不可以摇,这是刺法的大要。所以我们刺在肿的地方,我现在讲,一个是形肿,如果你手肿起来,我们针这样下进去,摇大针口,脚踝如果关节肿起来,我们商丘透过去的时候,摇大针孔,这都可以的。
这个脚呢,这是膝盖的内侧,内侧腿,内侧,那我们这个里边的骨头在这边,另外一根骨头在这边,我们在学针灸的时候我们学过,三皇,这是阴陵泉,再下三寸呢地肌,然后踝裸,内踝裸上三寸这是三阴交,我们合为天人地三皇。这是水道,因为脾通水嘛,水道的位置上,病人脚水肿的时候,你针扎进去摇一摇出来,肿症通通可以用摇针的,摇完出来以后,因为你砸的是水道上面,不会出血哦,会出水,水在那边滴,就给它漏没有关系,摇针以后出来让他水,压力就会释放掉,病人那个胀痛的现象就会疏解掉,不单单可以倒水出来,针下去以后病人小便量就会增加。这是赤肿,要摇针。那除了这个,我们在经络上去下针的时候就不要去乱摇它了,不要乱摇它,这是刺的道理。所以整本《黄帝内经》跟针灸是不是完全是密合的。
3、第二十一篇 经脉别论 第一节 气血
春夏秋冬下四时的阴阳呢,生病起于过用,人会生病,什么病?就是这里了。你用它太过,你不用它又不行,比如说两个腿,膝盖,这是我们要走路用的,你每天在那边跑,用它太
过,会生病。我们要用,但是不能过用。食气入胃善进于肝,你把胃改成小肠,食气入小肠,善进于肝,淫气于精。精要改掉,要改成筋,因为肝主筋。那如果食气入小肠,浊气归心,淫精于脉,浊气就是血气,看到是深色的,血气,吃东西吃到小肠里面去以后,小肠里面化成食物,再化成血,血再回到心里面去,心血就会照顾全身的血脉。这个时候脉、脉气流经,经气归于肺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毛脉合精,行气于府。府精神明,留于四脏,气归于权衡。权衡以平那这一段呢,用简单的方式来讲,我们人呢,气跟血是相辅相成的,血是来自饮食进入小肠,消化以后变成血,进入了心脏。我们有气,气也是来自于饮水,也是跟食物有关系,但是是来自饮水,还有来自我们平常的食物的精华。进入肺部的都是气,进入心脏的都是血,进入心脏的都是血。那也就是说,因为这样子两个关系。所以,我们人身上到处都有血脉,血会到我们身上所有的地方。肺呢?像皮毛像华盖,把全身包住。所以,气和血,就是我们的心和肺两个都是阳在上。我们可以利用心和肺,利用胸阳来决定一个人的生死。
饮入于胃,这个就是喝水了,喝水跑到胃里面去,这个胃不要改,喝水跑到胃里面去,游溢精气,上输于脾所以,我前面讲过,食物到小肠,喝水到胃里面去。脾气散精,上归于肺,脾是土嘛,上归于肺,土生金。这个时候脾脏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所以,这个是正常的。所以,脾脏呢,是土,但是它在治水,管水。你除了治水以外,不单单要想这个治,同时还要像水利局一样治水,有脾脏在就不会有这种现象。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最主要有一个重点你们要了解到,我们中间横膈是到这个地方,这个膈一再跟诸位强调,这个膈
就是我们中医认为是分清浊的地方,位置。所以,清改好气会上升,进入肺,浊气会下来,所以,五谷杂粮吃的浊物统统从下面排,大小便会排掉,清气会上升到肺里面去。所以,我们流出来的汗是清的,你不能流出来是大便,不会,这是我们的膈,横膈的功能是在这边。所以,水道、排水的系统统统是它来管。我们在前面有介绍过,三焦是决读之官,这个绝读之官就是管水,我们的脾脏,三焦跟脾脏,源生于脾脏,因为脾脏有很多油脂的东西,所以,从脾脏生出来之后,长了全身的内脏之间,脏腑、肠胃之间,统统有网联到。你看我们常常
夜市买的油炸那些东西,它有油网,包个油网下去炸,那个油网就是三焦。那个三焦就是水道,里面有油在里面,就是因为有油在里面,所以它能够利水,所以,水能够跑得很快。像地上如果洒了油,你就会滑到,水一下子就过去了,就利于输送水的。
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这是正常人应该要的,我们的脾脏在管我们的水道。所以,记得凡是出现水的问题,统统要用去治脾脏。水在身上走的时候应该是热气,不应该是冷水,不应该是冷水。如果是冷水的时候,我们就要想办法把这个冷水化成气,或者是排掉,这是我们治水的方法。那在《伤寒》里面就很多处方,在排水。
4、第二十三篇 宣明五气篇 第一节 五味均衡、五脏五病
第二十三篇,“宣明五气篇”,在明确的分析五种气的变化。第一段呢,食物的选择,所谓五味,大家都慢慢熟起来了,酸入肝、心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书脾,这个五个味对五脏的时候,意思是叫你适量,不及不可以,太过,不可以,平均的吸收。你不能从早到晚都在吃酸的,从早到晚都在吃甜的,每天都在吃甜的,什么都不吃,就吃甜的,这是不行的,太过了都不好,要合并、均匀的摄取。那对饥饱的定义,我们中医认为七八分饱就好了,不要吃得太撑,太撑的话,太过的话会产生热。
毛病不是很好。那五脏气有病的时候,就是讲气有病,气有病的时候,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欬。肝为语。脾为呑。肾为欠,为嚏,这个意思就是病人会讲嗯,常常会发出这个声音。那咳嗽,都知道了。语就是会自言自语,就是重复讲话,那病人有吞的动作,吞口水,吞东西的动作。肾气有问题的时候,就是欠,有嚏。那腹呢?像胃为气逆,为哕,会打嗝,会恐惧,眼睛会瞪得很大。一个人恐惧的时候,你看眼神就可以看得出来,眼睛瞪得很大。大小肠气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下痢,拉肚子。下焦气,满溢的时候为水,因为三焦是水道,三焦就是气的所在。我们的脏器跟腹器能够交接,就是靠三焦系统来交接,三焦系统里面都是中气、热气。如果是有出现问题的时候,气出现问题的时候,就会有积水的现象。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这个不利就是堵住了,排不出来。所以,东西堵到了可能有结石,有石头在里面堵到了。还有呢?小便无法控制它,就是虚症了,就是寒症了,就会遗尿。胆气出现问题的时候,病人会发怒,这个是脏的气有病的时候。
好,那五经所病。所谓“五经所病”呢,中医的观点认为说,如果你其中一个,这五个脏,木火土金水、肝心脾肺肾,有一个脏气虚,一虚的时候,其它的脏气就去,因为它正常是均衡的状态之下,很平衡的生存在这边。一个脏气一虚,其它的脏气就会并过去,叫做经气会并过去。所以,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如果心气虚,这个时候其它所有的气都会并到心脏,就会出现过喜的现象。并于肺则悲,肺气虚的时候,其它的脏气并到肺气里面去的时候,就会产生悲的现象,病于肝则忧。这一段主要是跟诸位讲,一个脏气所虚,病人呈现的症状,我们就知道,这个病人有一个症状,就知道他是哪一个脏气虚了,我们就治好那个脏就好了。比如说肾气虚,其它的四个脏气都往肾上去集中,产生了集中就是恐惧的症状,这就是五并,因为虚而相并。
5、第四十七篇 奇病论 第一节 疹、息积之因、伏粱症
397 页呢,有一种病呢黄帝问,专门病胁下满气逆,胸斜肋骨这边,胸的气非常的胀满,两三年呢都不好,好,常常有气往上冲,好,为什么?岐伯说这个病叫做息积,我们平常有累积东西在里面,是有真正的东西肿瘤肿瘤在里面,有的是气息堵在里面,这个不妨于食,还是可以吃东西的,但积为导引服药,好,我们开一些药,开始要做内功,练功夫做导引的法,把气导出来就好了,好,原因是这样子。我们身上呢胸肋的地方,这个胸肋的地方,好,我们统称呢它为少阳,少阳,因为胸肋这边呢是有三焦,有,好,很多三焦有网在这边,聚在这个地方,所以肋骨它的肋属于三焦系统。那当有病在这个地方的时候一定会造成胸肋两边呢胀满,很难过,胸肋胀满,可是它是胀在三焦的系统里面,三焦是在肠胃中间,不是在内脏腑,或者是消化系统里面,它在脏腑中间,不在里面,所以胀增加了。好,那这种呢我们用,好,吃药可以,还用导引呼吸足呐了,把气让它散开来,不要囤积在这边,因为没
有在胃里面,也没有在脏里面,所以吃东西照样吃的,好。
那另外一个奇症呢,有的人呢身体的髀股,䯒骨,髀就是我们外侧这边,好,环跳外面这个髀骨,好,这个地方,还有我们的䯒骨在脚的胫骨的上方,胫骨在胃经脾经中间那个骨头,还有呢都肿起来了,这个骨头肿痛,好,还有环脐而痛,绕着肚脐一圈而痛,这个怎么从哪里来的呢?
岐伯就说,这个病呢我们称为伏粱,这个风根,我们常常过去呢在大陆上从古到今我们生下来小孩的时候我们都是给他做个肚兜,你如果没有看过肚兜你去看那个庙,神婆里面那个红孩儿有没有,穿个肚兜,老师他四肢都露在外面,肚子要遮起来,连这个神仙都要肚子遮起来,好,那手脚露在外面你那个遛鸟都没有关系,可是肚脐一定要遮起来,好,因为肚脐有感知到风寒,肚脐是神阙,任脉从这边,那是阴的地方,那刚好凹下去,凹下去刚好这个风口,我们受风的地方,所以我们小孩子再怎么样,天气再怎么热,肚子一定要照顾好,好,所以你不要他那个是个肚兜,老师,那个都是过时的,我们现在都是 BBD,那个什么那个尿布什么的包起来,肚兜最好,所以你那个肚子,肚脐都要你稍厚一点,肚脐一定要遮好,好,那你那个小 baby 遛鸟都没关系我告诉你讲,但是肚子一定要遮好,好,肚兜。那如果你没有遮好,风吹到时候,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着于肓,因为这个,我们这个肾脏,这个中间是命门,那三焦的源起在这边,好,那跑到前面来了,有的我们讲石门,有人讲气海,这是差一点点,实际上肓膜了很大,好,碰到这边,也会连接到这边,也会连接到中焦,隔到这边来,好,都会连接到,这个三焦的,这是油网,身上的油网,油膜,里面有黄油在里面,那三焦是行气的所在,由于三焦呢跟肾是靠在一起,所以我们治肾脏,治肾呢我们一定会去治三焦,这两个同时,都要同时去治它,所以我们光去治肾不会好,要同时去治它的三焦,所以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有没有,这个是三焦流往里面的水呢因为有油里面,所以水跑的速度很快,这个水是热水,好,跑得很快,好,这是正态,常态。
6、第六十一篇,水热穴论
第一节 治水症之穴道与重要观念
再来了,我们介绍这个,这个第六十一篇,水热穴论。好,这里讲这个水热穴。一开始,黄帝问啊,少阴为什么主肾?你看,我们在讲针灸的时候,少阴主肾啊,什么就讲完了,对不对?他讲原因,为什么少阴主肾呢?“肾何以主水呢?”
岐伯就说了,肾是至阴,是主,盛水。肺者,是太阴,少阴者,是冬脉也,“故其本在肾,其末在肺,皆积水也。”这个意思就是,你光看中国的文字,你比较,很难衡量他为什么用这个文字,肾脏在这边,横膈是地,地表。心脏、肺脏,这出于地,地上,地上为阳嘛,地下为阴,所以肾呢,是水脏,冬天的脏,这个水在下面集合以后,上来,然后到肺,肺像树叶一样,树叶一样展开来,所以肾为本,肺是为末,所以我们一个自然界的树长得很大,因为树根在下面吸水,中医就是把人放到自然界去,两个相比较一起,好,那这两个地方都是会积水的地方,积水的地方。那肾为什么能够聚水而生病?
第471页,岐伯就说了,“肾者,胃之关也,关门不利,故聚水而从其类也。上下溢于皮肤,故为胕肿,聚水而生病。”这个肾的水,当他如果过满的时候,会反逆,到胃,中间是脾土嘛,这是土嘛,地就是土,所以在胃的位置上,那胃如果是我们饮水,吃食物进来,累积起来,就好像水坝,水坝在,我们肠胃是那个腹之海,那个毂海,有没有?我们饮食的精髓通通是毂之海,这个毂嘛,之海,就好像,毂之海就好像水坝,这个是水坝,那水坝里水太满了,是有一个门要,那个闸门,对不对?闸门呢,要打开,这个门开的时候,这个门
呢,就是肾。所以我们说肾者,胃之关。当你肾脏功能很好的时候,这个水一满,肾就打开了,这个闸门就打开来,水就放出去了,那你如果肾有问题,“关门不利”啊,这个水停在里面没有去了,那你不断的在吃,不断的在喝,所以你遇到水肿的病人的时候,他会告诉你,你说你口渴不渴?我渴啊,那你喝不喝水?我不敢啊。为什么?因为喝水身更肿,一喝水身体更肿。正常人呢,你喝水以后,会生津液,因为循环回来以后,舌头下方会有津液,唾液,唾液会出来。那你不正常的是累积在下面,这个水,寒水在土地,这个横膈之下为地下,
整个土是满的水,那满的水,水没有办法汽化,所以你上层是很口渴,很干的,这个水,你不能吸收。
那黄帝就说,那所有的水病都是从肾脏开始吗?
岐伯就回答,肾者,牝,这个念 pin,在我们《易经》里面有牝马之争,牝,就是母。
“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汗出,肾汗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藏府,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这个意思就是啊,我们地气,之所以上,上面的水液,他说渗于肾,属于肾,而于水液,那上面水的本来就是供应下面的,那肾脏的水呢,实际上是这样子走,这个大肠跟肺是表里,小肠在大肠的下方,小肠的火把大肠的水,津液上去,我这是上升,上升以后,前升后降,那个肺里面的津液会下降,肺法象天,天一下雨,就是肺的那个水,肺里面的水要到肾脏里面去。金,金要去生水,这个水渗下来,渗到肾脏里面,肾脏里面以后,就碰到小肠,小肠再把它汽化以后,肾脏的水进入,肾主骨嘛,骨中有髓,脑为髓海,这个水到骨髓里面,一路到我们头骨里去。
那现在呢,一个人发劳,就是劳力,出劳力工作的人,当他劳动量很大的时候,在劳动的时候,汗出流汗。
结果呢,汗出的时候就当风,身体里面很热,我们知道,当你劳力,花劳力的时候,这个汗是所谓肾汗,因为肾主骨,骨头才有力量,所以肾脏,你有劳动力量,代表肾脏有力才能劳动,肾脏不行的时候,没有力量。当我们的汗,表汗出的很多的时候,外面的环境是风很大,一吹干掉了,这个风在吹的时候,皮肤毛孔会缩起来,那里面,你又不断的在辛苦的在劳力,在工作,汗又流出来,汗流出来,又不能出,毛孔出来就停在皮肤,肌肉和皮肤之间,就这个意思。这个呢,成为玄府,就是汗孔,造成胕肿,脚胕先肿。
那“本之于肾”,我们称为风水。那一会儿我们会介绍,这个风水,这是脾水,这是什么水什么水什么水,我们用处方都不一样,最早就来自这里,当然仲景呢,把它分得更细一点,分得更细一点,不但分细,还把处方都开出来,所以他是治,我们的医圣。那为什么刚开始在胕肿?这个水,你用想的,正常人的水在身体里面的时候,是汽化的,很热的,所以气是往上升的,那你现在气是冷的,冷水,当然会往下沉,沉的,从脚上开始,脚是身体上最低的地方嘛,最底的地方。
那黄帝就问啊,水的俞穴,等于水的运输的地方,有五十七的穴道,它是主施什么功能呢?
岐伯说,肾俞的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所有的阴呢,水通通聚在这个地方,“水所从出入也。”这个“尻上五行行五”,这个呢,就是从背后来算,尾椎骨,这是den部的地方,那从尾椎骨开始往上,实际上,我们从上面来看的时候,是命门,这是命门,命门旁开一寸呢,就是我们的肾俞,这是一寸,这是肾俞,左右,从中间往下看,每下一寸,每下一个关节,差不多是一寸半的地方,一个关节一个穴道,连下,中间呢,一二三四五,中间有五个穴道,就是跳回lu关节,然后从这边再开一寸半,从这边开一寸半,一寸半,一寸半,
这边一寸半,所以再开一寸半,这样子的时候,下来的话,刚刚好有二十五穴道在背后,那这是“阴之所聚”。
那这是肾俞,所以“水病下为胕肿大腹”,腹部会撑大,这个前面就是腹部,整个是,都是肾脏在管,那上面,是“喘呼”,因为,你下面积水的话,你的肺气,你的吸的天阳下来,本来要进入肾脏,没有办法,到了这边遇到水,遇到水就回逆,所以呼吸变得很短促。那没有办法躺下去,“标本俱病”,这里的标讲的就是肺,本呢,讲得就是肾,肾脏有问题的时候,原本是出自肾脏,但是它会影响他的标,就是表症,也会影响到肺,肺本身,原来肺没有问题的,是因为肾脏出问题,那我们后面还有一个标本论,会讲得更详细。所以造成“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肺因为这个水挡在那边,肾水挡在下面,没有办法,这个排掉,那肺气就变得很短。我们在治水的时候,有观念,有观念要有,比如说,我常常讲的,如果我们这是一个空的管子,我们放到水杯里面,你手按到这个空管子,拉出来,水就在这个地方,对不对?那你要让水排出来,是不是上面打开来?这是大家都知道,对不对?上面打开了,有时候我们阴有玄府,就是一下去,用表药,病人一发汗,水排掉。还有时候,不是表,表面的水我们要发,那个肺让他一吐的时候,下面水也排掉,这是中医的观念。那西医呢,就是利水,利水利水,排水药,利尿剂,就这样,所以利了半年利不出来了,人就肿在那边,然后就没有办法了,中医有很多种方法来排水。
第二节 积水:肾之街、胃之街
那这边就开始介绍了,第473页,“伏菟上各二行行五者,此肾之街。”这个肾呢,这个应该改一下,改一下,等一下,这个把伏菟上,我们,等一下,肾之街从肚脐和,那个神阙穴,还有那个曲骨穴,旁边讲的是肾经,从中注,从中注呢,四满气,中注,四满,气穴,还有大赫,大赫,还有横骨,这些是在腹部,足少阴的,跟着任脉,从这个曲骨到神阙周围,旁边,旁开这个五分,这个任脉,跟着任脉走,这个几个穴道呢,我们叫做肾街,肾的街道。那胃气的街道呢,在这个“三阴所交结于脚,踝上一行行六者,肾脉之下行也。”
肾脉下行,实际上讲得就是胃的气街,一般来说,我们脚上的这个三阴交啊,照海、复溜、阴陵泉、漏谷、地机,这个是脾经的位置,这是我们能够泄水的地方,泄水的地方。那伏菟上,各两行,行五者。一个是,我刚刚讲,这是气,我刚刚讲,这是肾的气,肾的街道,另外有个胃气的街道呢,在这个胃经上面,外陵穴,也是在那个任脉旁开,这个大巨,水道,我有翻在书上,大巨穴,水道穴,还有那个归来,气冲,水道、归来,归来气冲,是,那这是胃经上面,这是我们叫做胃街,胃的街,这是肾的街,刚刚好就在神阙和曲骨中间,旁
边是肾,再来是什么?两寸,开两寸就是胃经,胃的地方,这是胃的街,旁边呢,任脉旁边呢,是肾的街。这两个,我们把它区分开来,那这些穴道呢,通通可以,我们治疗的时候,可以将胃气恢复,都可以选用,也可以利水,排水的穴道,那我们讲排水的时候,诸位要有一个观念,任何水,积在那边,都跟肾有关系,都跟肾有关系,那不管是你肚子大到什么程度,只要有积水,都是跟肾有关系,所以记了一个这么大原则。那这些,肾街、胃街,这些下针呢,你可以随症取用,你可以直接下针都没有关系,那可以把水沥掉,这都是针刺的手
法。当然了,你如果看到足骨很大,老师,积死白(鸡矢白),这个极死劳,有的积大便,拿那个甜酒熬药煮,那也可以,我们这个针灸可以这样做,就是在这些穴道。那刚刚讲了脚上面的脾经的穴道呢,这个“肾脉下行,名曰太冲。”
这些就是我刚刚讲,像阴陵泉、三阴交、照海啊、复溜、漏谷、地机,我们都是,我们的三皇穴,都是我们的水道,水的过往道路的一方,那在这边下针,病人小便排出来,排很多。
7、第六十五篇 标本病论
第一节 标本病之案例
黄帝内经第65篇标本论。这个黄帝问病有标有本,刺法有顺逆,那你怎么区分它标和本呢?本就是病来自原发性原来的地方,最早发病的地方,标是他传经传到表面上。那你如何区分它什么是标、什么是本?什么时候先去治标、什么时候先去治本?针灸下针的手法顺逆如何?这怎么区分?岐伯就说了,你刺的方法一定要区分阴阳,我们讲阴经阳经,你经络很熟的时候,病人说我手这里痛,阳经,这里痛阴经,你就讲完了,阴阳一定区分开来,我这里痛,一看到到底是阳经在胃经上面还是在肾经上面还是在任脉上面对不对?我们任十二经络任七经八脉目的是什么?就是要能分阴阳,区分阴阳。逆从得施,标本相移,所谓逆从得施就是该补就补、该泄就泄,我们按照经络的虚实补泄来做。那诸位按照我们针灸的法则来做的时候绝对不会弄错。有的时候病在标而求之于标,病在本而求之于本,有的时候在本求之于标,有的时候在标求之于本。所以治法有取标而得者治好了,有时候取本而把他治好了,有的时候逆取而得者,有的时候从取而得者。那你怎么治?万举万当,不知标本,是谓妄行。最主要的是阴阳逆从是标本的道,小而大,言一而知百病之害,少而多,浅而博,可以言一而知百。以浅而知深,这个讲了半天讲什么?就是你当个医生有标有本,那你标集中治标、本集中治本,简单讲就是这样子。实际上案例怎么说?有一个病人来了,你问他发高烧,大便好不好?便秘,你便秘几天了?7天了。吓死了,7天不大便,这时候你还管他高不高烧?你大便一清烧就退了,所以大便是本,标是假热,那个热燥气,阳明燥气会发高热。那你如果说你发烧几天了?我发烧三四天了,那你大便好不好?我今天没有大便,昨天还有,今天本来应该早上有,现在还没有,那我们知道没有问题,我们还有一些发表的药没有关系,去热的药,这简单讲这是标本。所以有急的话我们要去治急,缓的话这个我们急缓发生的时候,
有很急的我们先去治急。有个人跑来跟你讲,我一天24小时没小便了,你赶快先通拉尿再说,你还管他其他的对不对?吓都吓死了对不对?你说老师我针灸通尿,当然可以啊,怎么不行?我们水分水道对不对?中极穴不是膀胱的募穴嘛,阴陵泉三皇地机,诸如此类的。先帮他小便溢出来嘛对不对?你还在问其他,你晚上睡觉好不好睡,太慢了。简单讲就是这样子。
那最后一行有先病而后逆者,治其本,就是先得到这个病,之后才发生其他的反逆的症状,这个时候我们去治他原先得到的病。我举个例子给你听,有一个人盲肠炎堵到了,这个我们知道这一块发热,同时大便没有,腹痛,他就已经告诉你我腹痛了,那你让他足阳明经足三里下,一寸两寸的中间找到压痛点,我们叫阑尾点。阑尾点你找到压痛,我们确定他是盲肠炎对不对?病人说医生我这里手破了,两天没有收口,结果你还不去管他盲肠炎,还在给他收口,这就是医生很差。讲的就是这样子。我们有下针把它倒出来,药给它攻起来,你如果针药并施,为什么我要训练将来大家是针药并施?当你又会针灸又会使用经方的时候,真的是超级中医,没有病不可以治的,从病初始在络上面一直到病在内脏,只有这样可以做到。不然的话现在有一个人来,我腰痛,腰痛你知道要吃药吃多久对不对?受伤了腰痛或怎么样那个腰痛很久了,针一下去就好了,当场就好了对不对?现在有个病人说我腰痛的很很厉害对不对?弯腰都不行,他有一点发烧,你跟他说没关系我们先治你发烧好了,腰不要管了,他动都不能动了对不对?这是标本都不懂。知道我的意思吧?简单讲就是这样子。如果病人出现先出现很多症状,然后这个症状出来以后再出现重病,我们还是要治他本。比如说有一个人来,他全身是黄疸,你问他那个黄疸几天了,昨天才发的对不对,那你得黄疸之前一直好不好睡觉?不好睡觉,胃口好不好?不好,胃口不好,大便也不是很通畅,小便也是黄,一直延续到昨天才突然发黄疸。这个时候先治他黄疸,知道不知道?就是因为疸堵到了才会有其他的副作用出现,那现在堵得完全堵到了才会全身发黄疸,这就是这个病例的意思。那先寒而后生病的,我们要先治他的本,就是先治他的寒,先病有了这个病以后才生才出现寒症的,这个我们先治他的本病。有的人是先发热而后生病的,也是治他的热病。比如说什么叫先热?有一个人大肠便秘到了,堵到了,这个病人是不是造成发热?还有一种他大肠没有堵到,他就是燥热,热没有去掉以后才造成肠子堵到,就是你看它的先后。一般来说你如果堵到一天两天没有关系,两天以上我们就要把它清出来了。后来我们在介绍《伤寒论》的时候就有了,你如果是有太阳表实证有实证见到便秘的说哪一个先去对不对?我们研究经方的方法,我们是先解表再治攻里这是原则,否则你一攻里的话,表邪会下泄,一下泄的话造成心下痞,痞症就会出来,这是他取舍的时候角度拿捏得不准。诸位你放心好了,我教你们你们不会造成心下痞,当然你刻意让你的敌人心下痞也可以啊,这应该发表你给他攻下就心下痞了。所以这就讲这个原则。这个中间提了很多,什么527页第一行最下面,先热而后生中满者,治其标。我们中满了我们要先去他的中满,比如说什么叫中满?举一个例,比如说我们食物吃到胃里面去,堵在胃里面,中满了,出现的时间可能常常看到有的人吃块食物堵在这边,好的食物不下去,坏的食物把它堵在这边,坏的食物为什么堵在这边?因为你身体不收纳,这个时候不应该在这里,堵到那边的中满,这个时候我们把中满去掉,我们有很多很好的药把它给去掉,针也可以。
至于说你看这一段,527页第一段第四行下方最下面那边,他说病发而有余,本而标之,先治其本,而后治其标。病发而不足,标而本之,先治其标,而后治其本对不对。你说讲了半天,你说我也不记得了,当然记不得,他不是让你记的。简单说,一个人已经在吐血了,我下痢拢血,他的腹症会很多,我全身倦怠没有力,我讲话也没有力,我睡觉也没办法睡,我刚才跟我太太吵了一架,我是又气没有力气就气,然后身体也不舒服。
那你不能说犹豫先讲他的犹豫对不对?你要先看哪个比较急,原则就是这样子,哪一个比较急,当你把他的肠里面、胃里面出血的现象一去掉之后,所有症状都恢复了。当你通通恢复了都好了对不对?他开始担心他儿子同性恋或者是怎样,那时候我们再去改,标本嘛。结果你标本搞不清楚,他在那边吐血下血你不理他,你去帮他解决同性恋的问题,这个是鸡同鸭讲,方法不对。
529页,如果这个前面翻译要注意一下,说病传者心病,病如果先传,第一个会传到心脏里面的时候,一定会有先心脏开始痛,痛这个讲我们病在传经。先心痛,一天就会咳嗽,因为火会克金,心里有病的时候,心脏有问题的时候,火会造成咳嗽,火克金。三日胸斜在这边会肢满痛,金克木,因为木,肝木通通在胁肋这边,少阳通通在胁肋这边。如果是五天造成闭塞不通,因为木克土,土会感到小便大便,身体重疼。肾脏也管大小言,脾脏也会管到大小便,产生的症状不一样。如果三日不死,如果三天没有好,到冬天如果发生在冬天的话
半夜就死掉了,夏天的时候中午死掉,中午会死掉。怎么知道半夜跟中午?就是我讲的午分法马上就分出来了,我们知道本病在心对不对?心在午时的时候,午时是正午是火,同节气比如说心脏是火午时是火所以病起有没有?病是不是起?半夜的时候水,水会克火对不对?所以半夜死,如果按照午分法来做,后面什么冬半夜,在冬天的时候半夜死掉,因为冬天是水,晚上是水是半夜,夏天的时候是火,日中会死掉,因为病起,这是夏天冬天心脏病死亡的时间不一样。那你如果假如午分的话,什么冬日入夏日出什么就不用去记了,因为午分法就很明确告诉你什么时候会出问题。如果是肺病,这是脏病的相传,如果肺病而喘咳,短期有咳嗽,三天而造成胁肋胸胁胁肋满这是金克木,肺有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肝脏,如果说没好再传的话就是木克土,土的话就是脾脏,身重体痛,再发胀。如果十天没有好的话,病人就死症,死的时间冬天夏天不太一样。肝病,本来肝主木,眼睛胸胁,所以肝有病的时候眼睛会昏花,胸胁肢满。三日体痛就是木克土,肝病传脾的时候就是这种现象,一克土的话,脾主少腹肚子会胀起来。再来腰脊少腹痛胫酸的话,就是土克到水了,如果三天没有把他治好,冬天的时候太阳下山的时候死,夏天的时候早餐的时候死。如果这个我们其实这个日后来在伤寒论的时候,张仲景在日的时候一候,一候是7天,6天左右到第7天更换,所以我常常说是6,因为第7天会更换掉。如果这边把日变成候的话,3就是21天,我个人认为说日变候比较重要。因为以前的定义,日是一候,现在日就是日,以前的古书上面差不多是一候是6天。脾病的时候,土有问题,肚子一日胀,身体体重皆痛,身体关节痛,身体感到很沉重,少腹胀一听就想到脾脏。那土而克水,如果没好的话,一个礼拜没好,少腹胀就会引起腰脊痛,胫酸。如果说三候的话,背筋会痛,小便就不出来了,这个时候如果十候不死,如果没有把他治好,十个候里面比如说60天以内两个月不给他治好,这个是冬天的时候什么死,夏天什么时候死这里写了。看肾脏病的时候,一定是少腹,少腹背脊酸痛,䯒酸,骨头是酸的,脚是胫骨那边是酸的,如果背举痛的时候是水克火,甚至水闭小便闭,小便一有堵塞的时候,这个病人就很危险,中西医都是一样,我们赶快要让他通利出来。
如果胃胀,530页,胃病胀满的时候,这个病人胃病其实是最好治的,这里就是你没有把它治好,胃病是最快的,不管是什么胃化脓、发炎,胃长脓、化脓胃这种炎症通通很好治的。如果胃病胀满,五候的时候少腹腰脊痛,就是土去克水的,没有治好,䯒酸,因为行就是胃经经过的地方。那这个造成如果还是没好,小便就闭掉,因为水被克到,就是土去克水,水没有办法汽化,死的时间。
8、第七十六篇 示从容论
第一节 幼、青、壮、老年治病之别
540页你看黄帝就骂他,你年龄那么大还问得很肤浅,骂的我们就不解释了。这个会有相似雷同的,其实这篇为什么写出来?并不是让你去看黄帝怎么骂雷公,而是说刚开始医生你常常会有很多混淆的地方,实际上他就是要教我们如何不要混淆,但是用这种对话的方式来讲。那这个雷公问,有的人雷公问的那个问题,肝虚、脾虚、肾虚,有的人头痛、筋挛、骨头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卧,这个是何脏所有发也?
那你脉浮而弦,切之石坚,不知其解是什么。黄帝说这就是从容,你如果很从容的话不会弄错,这里就下了定义。年长的人,我们治年长人的病,这个人到了7、80岁以后还活在那里,基本上脏没有问题他才能活那么久,脏有问题,30岁、40岁、50岁就嗝屁了,到50岁以后还活在那边,治年长的人先看他的腑。年少的人年轻人看他的经,因为年轻人,年龄大的人脏器已经衰了,基本上他没有问题,但是年龄大脏器衰了,所以我们看他的腑。少年人年轻人他的脏器很强,看他的经就好了;年壮就是我们这一代壮年的人,像我就是看有没有我生病你看我的腑就好了,你们呢都要看脏。因为你们年轻,不应该生病怎么会生病呢对不对?这是一个大原则,因为你们像这种壮年的人,30岁到50岁壮年的人工作很多,最容易受伤。如果说受伤的话,八风菀热,五脏消烁,我们五脏像火里面在烧一样,因为你劳碌再加上天气热或怎么样子,辛苦劳力一直在消耗五脏里面的元气,这就会产生病变。那一看到一个人夫而弦,是肾不足;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以后我们就会看到一个肾阳不足,肾着病就是从这里来的,张仲景就会提到肾着病。怯然少气者,水道不行,形气消索。咳
嗽烦冤是肾气之逆也。所以一人之气,病在一脏。若言三脏俱行,不在法。真正中医律法是一脏,你现在听完看完这个以后,你回头看刚刚雷公540页雷公问的最后一行,他说一个人头痛经常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时惊不嗜,你看他脉好切之石坚。我们的脉如果你是按到骨边很强硬的是病,那他这样陈述这个症状,头痛经常骨重怯然少气,哕、噫、腹满,你如果说摸他的脉是浮脉,浮脉是在表,表的话有表症对不对,他这个根本不是表症,一看,再来是骨,脉在骨边那个是病。所以遇到这种情形的时候,你明明是肾脏病,可是你
摸他的脉是浮的,就是肾的阳往外走,肾阳并行的时候一定是肠脉,肠脉的话在我们尺脉的地方,你会摸到细、沉、缓对不对?沉缓细代表有胃气,胃阴阳是合道的。肾脉变得很强,你轻按就摸到他的脉,代表肾阳往外散,所以一看就晓得是肾脏病。那所以说你在临症的时候看到很多病人很多症状,大家不要紧张,专著看病在哪个脏出来。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