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课 课后作业

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根据《素问·刺热论》的观点上提出“面上证”。他在“面上证”中指出:“右腮为肝,左腮为肺,额上为心,鼻为脾,颏为肾。赤者热也,黄者积也,白者寒也,青黑者痛也,随证治之。”如肝、心、脾、肺、肾五脏,所对应的面色和部位分别为青、赤、黄、白、黑和左腮(左颊)、额上(天庭)、鼻、右腮(右颊)、额(承浆),所主的病象分别为惊风、火与实热、湿热与伤食、虚寒、冷痛与肾气败。

“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注于面走空窍”(《灵枢-邪气脏腑病形篇》,通行全身的最重要的经脉都汇聚于面部,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的气血皆在面部经过。即所谓“首为诸阳之会,百脉之宗”,其色泽是脏腑气血的外荣,五脏所属的气色,都可以在面部显示出来,一个面部就具有五脏六腑、四肢关节的分布定位。从而使面部成为内应脏腑,为经络所会,气化所通,神明所发的特殊部位。机体每一脏腑组织的生理、病理信息,都能反映到面部的特定区域上。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