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四圣的养生方法

雅2班  俞彦

黄帝内经--四圣的养生方法


素问_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黄帝曰: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中古之时,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间,视听八远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

其次有圣人者,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俗,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

其次有贤人者,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而有极时。

黄帝内经开篇就提出四类圣贤(真人,至人,圣人,贤人)的养生方法。是因为无论古今,不论是专业的医者或者普通大众,身体健康始终是人的根本。理论在玄妙如果不能解决人的实际生命问题就不能流传于世。黄帝内经虽历经几千年岁月在当今时代仍显示出巨大的价值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效法圣者是达到人天合一的捷径。也是中华文化的特色

素问_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夫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素问_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与道合同,惟真人也

在黄帝内经里面真人是与道同生,甚至就是道的化现: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与道合同。而要达到真人的境界就是要做到: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

素问_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孔子在论语里说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就是圣者对道的追求,对真理的态度。而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是达不到圣人境界的。真理只是普通人茶余饭后谈话聊天的话资而已。这就是所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

素问_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黄帝问曰: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

岐伯对曰: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

帝曰:何以然?

岐伯曰:此得天地之和,高下之宜,故能至完:伐取得时,故能至坚也。

帝曰:上古圣人作汤液醪醴,为而不用何也?

岐伯曰:自古圣人之作汤液醪醴者,以为备耳!夫上古作汤液,故为而弗服也。

中古之世,道德稍衰,邪气时至,服之万全

通过上古与当代的治疗方式对比说明时代进步不一定带来健康的进步,正相反各种病因愈加复杂,疾病更加难治。在黄帝那个时代已经出现征兆。现在这个时代更是如此,根本在于虽然物质发达但是人心被物欲蒙蔽所作所为与道愈发远离的结果。

素问_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故曰: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贪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惧之理审于分部,知病本始,八正九候,诊必副矣。

圣人做事必合乎于道,上通天道,下达人事,通晓阴阳这就是圣贤的境界。而现在医者心灵为物质欲望所蒙蔽早已远离圣人本意,精于术而远离道

灵枢_五音五味第六十五

黄帝曰:善乎哉!圣人之通万物也,若日月之光影,音声鼓响,闻其声而知其形,其非夫子,孰能明万物之精。是故圣人,视其颜色黄赤者,多热气,青白者少热气,黑色者多血少气,美眉者,太阳多血;通髯极须者,少阳多血,美须者阳明多血,此其时然也。夫人之常数,太阳常多血少气,少阳常多气少血,阳明常多血多气,厥阴常多气少血,少阴常多血少气,太阴常多血少气,此天之常数也。

望闻问切医者的最基本的四种本领,不靠化验单一样看病。

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故天有精,地有形,天有八纪,地有五理,故能为万物之父母。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是故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纲纪,故能以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惟贤人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

天地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雷气通于心,谷气通于脾,雨气通于肾。

六经为川,肠胃为海,九窍为水注之气。

以天地为之阴阳,阳之汗以天地之雨名之;阳之气以天地之疾风名之。暴气象雷,逆气象阳。

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此处讲解天人合一的妙用,和于术数,法于阴阳。天地五行与人体五脏和合相通。所以中医大家必如倪师那样五术俱全。

因此学好中医必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国学素养深浅是制约个人学习中医进步与否的关键。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