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课前作业 灵枢_骨度第十四

黄帝问于伯高曰:脉度言经脉之长短,何以立之?伯高曰:先度其骨节之大小、广狭、长短,而脉度定矣。

黄帝曰:愿闻众人之度。人长七尺五寸者,其骨节之大小长短各几何?伯高曰:头之大骨围,二尺六寸,胸围四尺五寸。腰围四尺二寸。发所覆者颅至项,尺二寸。发以下至颐,长一尺,君子终折。

结喉以下至缺盆中,长四寸。缺盆以下至(骨曷)(骨亏),长九寸,过则肺大,不满则肺小。(骨曷)(骨亏)以下至天枢,长八寸,过则胃大,不及则胃小。天枢以下至横骨,长六寸半,过则回肠广长,不满则狭短。横骨,长六寸半。横骨上廉以下至内辅之上廉,长一尺八寸。内辅之上廉以下至下廉,长三寸半。内辅下廉,下至内踝,长一尺三寸。内踝以下至地,长三寸。膝腘以下至附属,长一尺六寸。附属以下至地,长三寸。故骨围大则太过,小则不及。

角以下至柱骨,长一尺。行腋中不见者,长四寸。腋以下至季胁,长一尺二寸。季胁以下至髀枢,长六寸,髀枢以下至膝中,长一尺九寸。膝以下至外踝,长一尺六寸。外踝以下至京骨,长三寸。京骨以下至地,长一寸。

耳后当完骨者,广九寸。耳前当耳门者,广一尺三寸。两颧之间,相去七寸。两乳之间,广九寸半。两髀之间,广六寸半。

足长一尺二寸,广四寸半。肩至肘,长一尺七寸;肘至腕,长一尺二寸半。腕至中指本节,长四寸。本节至其末,长四寸半。

项发以下至背骨,长二寸半,膂骨以下至尾骶,二十一节,长三尺,上节长一寸四分分之一,奇分在下,故上七节至于膂骨,九寸八分分之七。此众人骨之度也,所以立经脉之长短也。是故视其经脉之

在于身也,其见浮而坚,其见明而大者,多血,细而沉者,多气也。

感悟:针灸能否做到立竿见影,穴位和骨度度量很重要。穴位在哪里?何为穴,穴就是缝隙,倪师说:“穴位在骨与骨,筯与筯,肉与肉,脉与脉,骨与筯,筯与肉,肉与脉之间,才有穴位“。骨度是不以人的大小,高矮,胖瘦为尺寸,只是个等分。我记得这个等分我印象非常深刻,我记得我在临床的时候,碰到一位胸痹的患者,当时体重70公斤,身高176CM。当时非常的发作脸色惨白,直流冷汗。我接诊,立即给患者扎上天突,巨阙,关元,内关,公孙,上巨虚穴,患者症状立即缓解下来,慢慢的药都没有吃。两年后这个患者又因胸痹复发再次来找我,我当时忙于其他患者,没有接诊到他,其他医生接诊,我告诉他针方,他照着扎,效果不太明显,我就过去看才知道这个患者长胖了,那个医生扎关元是按照书上的定义脐下三寸,就是患者的四指,扎下没有效果。找关元穴我是这样找的,神阙到曲骨分五等分,关元在脐下三等分就是关元,因为患者胖了,穴位就有所改变,所以不能按脐下多少寸来度量,而是按等分来,之后给他扎上了,患者就缓解了。最深的感悟就是穴位按等分来找

2个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