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课后“燥” 作业马瑞霞-雅5

燥的章节学习

素问_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 ...令虚而生化也。 故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笔记:风寒暑湿燥热下临于大地,受六气影响而生化万物。过则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寒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笔记:风寒湿燥热太过的症状变现: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素问_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岁金太过,燥气流行,肝木受邪。

岁木不及,燥乃大行,生气失应,草木晚荣,肃杀而甚,则刚木辟著,柔萎苍干,上应太白星。

岁火太过,炎暑流行,肺金受邪。民病疟,少气咳喘,血溢血泄注下、溢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

笔记:金木火太过,燥气的表现。


素问_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神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在地为金;在天为寒,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也。

笔记:神在天对应风热湿燥热五气对应地之木火土金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相感而化生万物也。

素问_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燥,肝恶风,脾恶湿,肾恶寒,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笔记:肝心脾肺肾所恶风热湿燥寒。心恶热,肺恶燥,肝恶风,脾恶湿,肾恶寒

素问_热论篇第三十一

腹满而溢干。 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舌干而渴。 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 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受病,荣卫不行

笔记:阴阳二经同时感受寒邪,第五日肾足少阴之脉和肺手太阴之脉同时生病,出现口燥舌干而而渴出现肺燥肾水少的情况导致渴症出现。

灵枢_顺气一日分为四时第四十四

黄帝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温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气合而有形,得脏而有名,余知其然也。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何也?岐伯曰:四时之气使然。

笔记:夫百病之所始生者,必起于温寒暑四时之气使然。

素问_痹论篇第四十三

阴气者,静则藏神,燥则消亡。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淫气喘息,痹聚在肺;淫气忧思,痹聚在心;淫气遗溺,痹聚在肾;淫气乏竭,痹聚在肝;淫气肌绝,痹聚在脾。


笔记:阴气者,静则藏神,燥则消亡。饮食要有节,保持胃气。

素问_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

上下有位,左右有纪。故少阳之右,阳明治之;阳明之右,太阳治之;太阳之右,厥阴治之;厥阴之右,少阴治之;少阴之右,太阴治之;太阴之右,少阳治之。此所谓气之标,盖南面而待也。故曰: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此之谓也。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 阳明之上,气治之,中见太阴; 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 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 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所谓本也,本之下中之见也,见之下气之标也。

笔记: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

一之气的主气:厥阴风木,二之气的主气:少阴君火,三之气的主气:少阳相火,

四之气的主气:太阴湿土,五之气的主气:阳明燥金,六之气的主气:太阳寒水

以天之风、火、热、湿、燥、寒六气配以三阴三阳,亦即以厥阴(一阴)配风,以少阴(二阴)配热(火),以太阴(三阴)配湿,以少阳(一阳)配火(暑),以阳明(二阳)配燥,以太阳(三阳)配寒。由于热和火系属一类,又把火分为君火和相火。

主气之上,天之气的特征治之,中见人

灵枢_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益,饮食不让美恶。黄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痕,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

笔记:刺之方法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