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次课课前作业-227雅好5班 梁艳

摘抄《钱乙医方精要》

1.小儿肝辨证

钱乙说:“肝主风。实则目直,大叫,呵欠,项急,顿闷:虚则咬牙,多欠气,热则外生气,湿则内生气。”“肝病: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 肝在五行属木,肝主疏泄,主筋。

主风,其声呼,开窍于目。所以肝之为病,常见症状哭叫,目直,呵欠,顿闷,项急。若肝有实热,临床则可出现小儿目直大叫,手寻衣领及乱抓乱捻衣物,这是肝热灼阴,热甚生风之证。若母令子实,肝热而心火亦炽盛者,临床必发搐搦;风热俱盛,反侮肺金,肺气上逆,临床可见壮热、饮水、喘闷等症状;若热灼阴伤,肝肾俱虎,阴虚发热,症见咬牙,多欠气。如此等等。是谓肝所主,肝主病。

2.小儿心辨证

钱乙说:“心主惊。实则叫哭,发热,饮水而摇;虚则卧而悸动不安。”“心病:多叫哭,惊悸,手足摇动,发热饮水。”心在五行属火,心主神明,血脉,开窍于舌。所以,心之为病,常见症状叫哭,发热,惊悸,手足摇动,饮水。如遇大声骇异,则心火内动,神不守舍,就易于发惊;若为邪热所扰,亦发惊,哭叫惊悸,并见身热面赤引饮,口中热气,大小便黄赤等;若火热更甚,心阳太亢,热甚生风,心肝俱旺,便能发搐,则手足动摇。这些证候的出现,小儿病为急惊风。如此等等,是谓心所主,心主病。

3.小儿脾辨证

钱乙说:“脾主困。实则困睡,身热,饮水;虚则吐泻,生风。”“脾病;困睡,泄泻、不思饮食。”脾在五行属土,脾主运化水谷精微,脾主肌肉,主思,主湿,开窍干口。所以脾之为病,常见症状小儿困睡,身热,吐泻,不思饮食,久则可出现慢脾惊,生风抽搐。如为实邪,可湿郁生热,出现小儿困睡,并有身热引饮水,目内黄等症状;临床也可见到郁热伤中,吐泻黄水等;若是脾气虚弱,运化失常,清气不能上升反而下陷,即可发生泄泻;浊气不能下降反而上逆,就会出现呕吐。上叶下泻是小儿最常见的证候之一。若吐泻日久不瘥,使脾更虚,虚则生风。这样小儿慢惊风就会形成,这就是土虚木乘之变。如此等等,是谓脾所主,脾主病。

4.小儿肺辨证

钱乙说:“肺主喘。实则闷乱喘促,有饮水者,有不饮水者;虚则哽气,长出气。”“肺病:闷乱哽气,长出气,气短喘息。”肺在五行属金,肺主气,司呼吸,肺朝百脉主治节,外合皮毛,开窍于鼻。所以,肺之为病多见闷乱哽气,小儿善长出气,气短喘息等证候。若邪实于肺而气机不畅,常见小儿闷乱喘逆,时用手掐眉目鼻面;若邪从热,必见口渴饮水;若夹饮邪,也可不欲饮水。如果肺虚,肺气不足,就会出现哽咽不利,长出气,即出气多而吸气少,气短不足以息,唇色白。若有虚热,唇多深红色;如出现唇色苍白,闷乱气粗喘息,哽气者,是肺气虚损较重,临床较为难治。如此等等,是谓肺所主,肺主病。

5.小儿肾辨证

钱乙说:“肾主虚,无实也。惟疮疹,肾实则变黑陷。”“肾病:无精光,畏明,体骨重。”肾在五行属水,肾主骨藏精,肾主水,肾主纳气,在志为恐,开窍于耳和二阴。所以,肾之为病虚证最为常见。若藏精不足则现目无精光,眼中没有神气灵感:若目中神水不足,常常出现畏明怕光,再看眼中白睛多而黑睛少。肾藏先后二天精气,精又可化为气,通过三焦布散全身,肾主骨生髓,若精髓不足,就会出现体弱骨重,骨痿身倾,面色皖白,重者解颅、龟胸发生。这些都说明肾主病虚证为多。至于疮疹变黑,多是邪气内陷于肾,实为标实本虚,临床多是危候。如此等等,是谓肾所主,肾主病。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