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灵枢》名句摘选归类及体悟

    《灵枢》名句摘选归类及体悟

                          By雅5韩霞

九鍼十二原第一》归类【十一、经络针灸】

1.勿使被毒藥,無用砭石,欲以微鍼通其經脈,調其血氣,榮其逆順出入之會。

针之道务必熟悉掌握经脉气血补泻及进针取针的手法。

 2.刺之微在速遲。

进针宜快。

3.往者為逆,來者為順,明知逆順,正行無問。迎而奪之,惡得無虛?追而濟之,惡得無實?迎之隨之,以意和之,鍼道畢矣。

针道之迎随补泻。

4.知其要者,一言而終,不知其要,流散無窮。

精通针道与否的区别。

5.凡用鍼者,虛則實之,滿則泄之,宛陳則除之,邪勝則虛之。

下针之原则。

6.氣至而有效,效之信,若風之吹云,明乎若見蒼天,刺之道畢矣。

下针引气与得气。

7.五藏有疾,當取之十二原。十二原者,五藏之所以稟三百六十五節氣味也。五藏有疾也,應出十二原。

十二原穴之所治。

 8.疾雖久,猶可畢也。言不可治者,未得其術也。

高手与庸医的区别。


《本輸第二》归类【十一、经络针灸】

9. 春取絡脈諸滎大經分肉之間,甚者深取之,間者淺取之。夏取諸俞孫絡肌肉皮膚之上。秋取諸合,餘如春法。冬取諸井諸俞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時之序,氣之所處,病之所舍,藏之所宜。

四季针法。

10.轉筋者,立而取之,可令遂已。痿厥者,張而刺之,可令立快也。

抽筋的人站立取穴;痿厥的人伸直肢体下针可以恢复的快一些。

11.上守神者,守人之血氣有餘不足可補寫也。

气血不足之人可以通过针刺穴位进行补泻。


《小鍼解第三》归类【十一、经络针灸】

 12.上守機者,知守氣也。機之動不離其空中者,知氣之虛實,用鍼之徐疾也。空中之機,清淨以微者,鍼以得氣,密意守氣勿失也。

观察了解患者的气的虚实情况,决定进针的快慢,保持安静得气守气。

 13.迎而奪之者,寫也;追而濟之者,補也。

补泻之道。


 《邪氣藏府病形第四》归类【十四、治则治法】

14.諸陽之會,皆在于面。

身体之阴阳。

15.身之中於風也,不必動藏。故邪入于陰經,則其藏氣實,邪氣入而不能客,故還之於府。

脏腑治疗原则。

16.見其色,知其病,命曰明。按其脈,知其病,命曰神。問其病,知其處,命曰工。

诊断疾病水平的级别。

17.故善調尺者,不待於寸,善調脈者,不待於色。能參合而行之者,可以為上工,上工十全九。行二者,為中工,中工十全七。行一者,為下工,下工十全六。

治病水平的分级。


《根結第五》归类【十一、经络针灸】

 18.能知終始,一言而畢,不知終始,鍼道咸絕。

务必清楚经络的循行。

19.太陽為開,陽明為閤,少陽為樞。

三阳的作用。

20.太陰為開,厥陰為閤,少陰為樞。

三阴的作用。

21. 一日一夜五十營,以營五藏之精。

血液的日夜流动及本质。

22.有餘者寫之,不足者補之。

补泻的前提。

23. 上工平氣,中工亂脈,下工絕氣危生。

医术高低之治疗结果。


《壽夭剛柔第六》归类【十一、经络针灸】

24.久痺不去身者,視其血絡,盡出其血。

刺血的原因及方法。

25.平人而氣勝形者壽;病而形肉脫,氣勝形者死,形勝氣者危矣。

气、形与常人、病人的辩证关系。

26.刺營者出血,刺衛者出氣,刺寒痺者內熱。

不同刺处的结果。

27.營之生病也,寒熱少氣,血上下行。衛之生病也,氣痛時來時去,怫愾賁響,風寒客於腸胃之中。寒痺之為病也,留而不去,時痛而皮不仁。

营血卫气寒痹的治则。

28.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藥熨之。

穷人用省钱的火焠疗法,夫人用花钱的汤药熨法。


《官鍼第七》归类【十一、经络针灸】

29.脈之所居,深不見者,刺之微內鍼而久留之,以致其空脈氣也。

 脈淺者,勿刺,按絕其脈乃刺之,無令精出,獨出其邪氣耳。

 故用鍼者,不知年之所加,氣之盛衰,虛實之所起,不可以為工也。

下针前务必了解患者的气血虚实脉之深浅,不知者不可以做医师。


《本神第八》归类【一、天人合一】

30.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养生之道。

归类【十一 、经络针灸】

31. 故用鍼者,察觀病人之態,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五者以傷,鍼不可以治之也。

针灸之五不治。


《終始第九》归类【十一 、经络针灸】

32.凡刺之道,畢於終始,明知終始,五藏為紀,陰陽定矣。

针灸医师务必了解经络明五脏之禁忌阴阳之所在。

33.凡刺之道,氣調而止,補陰寫陽,音氣益彰,耳目聰明。反此者,血氣不行。

针灸与气血、阴阳补泻的关系。

34.必先通十二經脈之所生病,而後可得傳於終始矣。故陰陽不相移,虛實不相傾,取之其經。

针灸师务必精通十二经脉上会发生哪些疾病,还要了解疾病在经脉之间的传变,由何处开始,在哪里结束。如果发生阴阳不相接、虚实不平衡的病情,就去所犯之经脉上治疗。


《經脈第十》归类【十二、四诊方法】

35.經脈者,所以能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

经脉的重要性。

36.為此諸病,盛則寫之,虛則補之,熱則疾之,寒則留之,陷下則灸之,不盛不虛,以經取之。

治疗原则。

37. 經脈者,常不可見也,其虛實也,以氣口知之。脈之見者,皆絡脈也。

以气口诊断经脉。

38.凡診絡脈,脈色青,則寒,且痛;赤則有熱。胃中寒,手魚之絡多青矣;胃中有熱,魚際絡赤。其暴黑者,留久痺也。其有赤、有黑、有青者,寒熱氣也。其青短者,少氣也。

四诊方法之望诊。


《經別第十一》归类【五、 医术学习】

39.夫十二經脈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學之所始,工之所止也,粗之所易,上之所難也。

经脉对人体的重要性。


《經水第十二》归类【七、藏象学说】

40.五藏者,合神氣魂魄而藏之;六府者,受穀而行之,受氣而揚之;經脈者,受血而營之。

五脏藏神气魂魄,六腑受气而将气扬达于体表,经脉里流淌着血液。

归类【十四、治则治法】

 41.審、切、循、捫、按,視其寒溫盛衰而調之,是謂因適而為之真也。

具体的治疗手法。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