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中关于风 and湿的阐述
By雅5韩霞
1.《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身体的动证往往和肝风有关,身体湿气重则濡泻。
2.《素问_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燥以干之,暑以蒸之,风以动之,湿以润之,寒以坚之,火以温之。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令虚而生化也。
故燥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风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寒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六淫的后果。
3.《灵枢_论疾诊尺第七十四》
春伤于风,夏生飧泄肠僻,......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春伤于风,夏天拉肚子;秋伤于湿。冬天就会咳嗽。故春捂秋冻。
4.《素问_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岁土太过,雨湿流行,肾水受邪。土克水
岁木太过,风气流行,脾土受邪。木克土
5.《素问_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故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上为头部或上焦,下为下焦或腿部。
6.《灵枢_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于风雨寒暑,清湿喜怒,喜怒不节则伤脏,风雨则伤上,清湿则伤下。三部之气所伤异类,愿闻其会,岐伯曰:三部之气各不同或起于阴或起于阳请言其方,喜怒不节则伤脏,脏伤则病起于阴也,清湿袭虚,则病起于下,风雨袭虚,则病起于上,是谓三部,至于其淫泆,不可胜数。
即伤于风者上先受之,伤于湿者下先受之。
7.《素问_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厥阴司天,其化以风;......太阴司天,其化以湿;
肝主风,脾主湿。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