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黃帝內经中身寒的笔记】by雅1林强

素问_刺志论篇第五十三

黄帝问曰:愿闻虚实之要?

岐伯对曰:气实形实,气虚形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谷盛气盛,谷虚气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脉实血实,脉虚血虚,此其常也,反此者病。

帝曰:如何而反?

岐伯曰:气虚身热,此谓反也。谷入多而气少,此谓反也。谷不入而气多,此谓反也。脉盛血少,此谓反也。脉少血多,此谓反也。

气盛身寒,得之伤寒,气虚身热,得之伤暑。

谷入多而气少者,得之有所脱血,湿居下也。

谷入少而气多者,邪在胃及与肺也。

脉小血多者,饮中热也;脉大血少者,脉有风气,水浆不入,此之谓也。

夫实者,气入也;虚者,气出也。气实者,热也;气虚者,寒也。

入实者,左手开针空也;入虚者,左手闭针空也。

【笔记:气旺盛而身体寒冷,是受了寒邪的伤害。气不足而身发热,是受了暑热的伤害。饮食虽多而气反少的,是由于失血或湿邪聚居于下部之故。饮食虽少而反气盛的,是由于邪气在胃和肺。脉搏小而血多,是由于病留饮而中焦有热。脉搏大而血少,是由于风邪侵入脉中且汤水不进之故。这些就是形成虚实反常的病症机理。】


素问_刺热篇第三十二

热病从部所起者,至期而已,其刺之反者,三周而已。重逆则死。诸当汗者,至其所胜日,汗大出也。

诸治热病,以饮之寒水乃刺之,必寒应之,居止寒处,身寒而止也。

【笔记:凡治疗热病,应在喝些清凉的饮料,以解里热之后,再进行针刺,并且要病人衣服穿的单薄些,居住于凉爽的地方,以解除表热,如此使表里热退身凉而病愈。热病要刺到身寒为康复。】


素问_逆调论篇第三十四

黄帝问曰:人身非常温也,非常热也,为之热而烦满者何也?

岐伯对曰:阴气少而阳气胜也,故热而烦满也。

帝曰:人身非衣寒也,中非有寒气也,寒从中生者何?

岐伯曰:是人多痹气也,阳气少阴气多,故身寒如从水中出。

帝曰:人有四肢热,逢风寒如炙如火者何也?

岐伯曰:是人者阴气虚,阳气盛,四肢者阳也,两阳相得而阴气虚少,少水不能灭盛火,而阳独治。独治者不能生长也,独胜而止耳。逢风而如炙如火者,是人当肉烁也。

帝曰:人有身寒,阳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然不冻栗,是为何病?

岐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太阳气衰,肾脂枯木不长,一水不能胜两火。肾者水也,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所以不能冻栗者,肝一阳也,心二阳也,肾孤脏也,一水不能胜二火,故不能冻栗,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

【笔记::有的人穿的衣服并不单薄,也没有为寒邪所中,却总觉得寒气从内而生,这是什麽原因呢?是由于这种人多痹气,阳气少而阴气多,所以经常感觉身体发冷,象从冷水中出来一样。痹者:正气不行也。有的人身体寒凉,虽进汤火不能使之热,多穿衣服也不能使之温,但却不恶寒战栗,这是什麽病呢?岐伯说:这种人平素即肾水之气盛,又经常接近水湿,致水寒之气偏盛,而太阳之阳气偏衰,太阳之阳气衰则肾之枯竭不长。肾是水脏,主生长骨髓,肾脂不生则骨髓不能充满,故寒冷至骨。其所以不能战栗,是因为肝是一阳,心是二阳,一个独阴的肾水,胜不过心肝二阳之火,所以虽寒冷,但不战栗,这种病叫“骨痹”,病人必骨节拘挛。骨痹-身寒而不觉冷】


灵枢_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黄帝曰:身之寒温何如?伯高:膏者,其肉淖而粗理者,身寒,细理者,身热。脂者,其肉坚,细理者热,粗理者寒。

【笔记:膏型的人肌肉特别湿润,其纹理粗糙的身寒,纹理细密的身热。脂型的人肌肉坚实,纹理细密的身热,纹理粗糙的身寒。腘窝里的肉肉坚实,皮肤饱满的人称为肥(脂)人,腘窝内的肉不坚实,皮肤松驰缓散的人,称为膏人,皮肉不分离的人,称为肉人。卫气与身寒关系密切】


素问_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诸过者切之,涩者阳气有余也,滑者阴气有余也;阳气有余为身热无汗,阴气有余为多汗身寒,阴阳有余则无汗而寒。

【笔记:身寒与阴阳的关系。多汗身寒,可能的原因是阴气有余】


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帝曰:调此二者,奈何?

岐伯曰:能知七损八益,则二者可调,不知用此,则早衰之节也。

【笔记:阴气盛则身发寒而汗多,或身体常觉冷而不时战栗发寒,甚至手足厥逆,如见手足厥逆而腹部胀满的,是死症,这是属于阴盛的病,所以夏天尚能支持,冬天就不能耐受了---但我是冬天还好,春夏觉得冷要穿一件。圣人不作勉强的事情,不胡思乱想,有乐观愉快的旨趣,常使心旷神怡,保持着宁静的生活,所以能够寿命无穷,尽享天年。这是圣人保养身体的方法。---这里是说养生能长寿有余,看来还是要恬淡虚无,保持乐观心情好,不过劳作】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