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樞】百病始生第六十六篇

本篇之名句選:

★ 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於風雨寒暑,清濕喜怒,喜怒不節則傷藏,風雨則傷上,清濕則傷下。

人一切疾病的发生,都是由风雨寒暑,清湿喜怒等内外多种因素所致。喜怒等情志变化失去控制,就会伤及内脏;风雨加身,乘虚而入,就会伤及人体上部;感受清冷阴湿之气,就会伤及人体下部。要避免疾病的发生,应避免风雨寒暑等六淫邪气侵袭,并保持心情舒畅,让人身之气运行畅通,从而增强人体的抵抗力。

★ 風雨寒熱不得虛,邪不能獨傷人。卒然逢疾風暴雨而不病者,蓋無虛,故邪不能獨傷人

这段指出身体强壮的人,正气充足(无虚),纵使受到外邪侵袭,也是不会致病,疾病的形成,是由于体虚的人遇到虚邪的侵害。

所以说“两虚相得”。

也就是说,虽然有外在致病因素的存在,但病与不病是决定于正气是否虚衰。

中医以正为本。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治疗虚人感冒更需重视正气,且要时时不离正气。在扶正养正的基础上,再考虑祛邪。

★ 憂思傷心,重寒傷肺,忿怒傷肝,醉以入房,汗出當風傷脾,用力過度,若入房汗出洛,則傷腎,此內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忧思伤害心脏。重寒伤害肺脏。气忿恼怒伤害肝脏。酒醉后行房事而且出了汗、受了风寒,则伤害脾脏。用力过度,或是行房后汗出洗浴,则伤害肾脏。连同前面所说,这些就是阴内阳表上中下三部发病的原因。

★ 察其所痛,以知其應,有餘不足,當補則補,當寫則寫,毋逆天時,是謂至治

明察致病的缘由,借以了解与之相应的有关情况,对于邪盛有余和正虚不足,当补的就补,当泻的就泻,一定要顺应天时气候四季的自然变化,不可与它相背逆,这就是治疗疾病的最高境界。 


雅3-上海吕刚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