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汤
【原文】
[出处]伤寒论
1.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鼓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
2.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
3.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猪苓汤主之。(《伤寒论》)
4.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金匮要略》第十三篇第十三条)
[组成]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方性计算】
[用法]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剂型]汤剂
[功用]泻热利尿,除湿润燥。
[适用症状]
1.水热互结证。小便不利、发热、渴欲饮水;或见心烦不得眠或兼有咳嗽、呕恶、下利。
2.亦治淋疾、尿血、小便涩痛、点滴难出、小腹胀痛者。
[注意事项]
若内热盛,阴津大亏者,忌用。《伤寒论》指出:“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如水湿内滞而无阴虚征象者忌用,防阿胶滋腻以助湿留邪。(问止中医大脑)
【应用】猪苓汤临床应用于下焦(下腹部)邪热,下部之气和水不通利,气上冲所致脉浮,小便不利,小便困难,淋沥痛,心烦,口渴,急躁,心神不宁,腹证有少腹胀满倾向。《导水琐言》:满身洪肿,以手按其肿,充实有力,放手肿胀即如故,其肿如斯之甚,但不碍其呼吸,气息如常者为猪苓汤证也。又一种肿势如前所述,唯腰以下满肿,而肩、臂、胸、背不肿,呼吸如常者,不必问渴之有无,亦可用猪苓汤。
猪苓汤与芍药甘草汤合用用于治疗肾结石,膀胱结石等有效。如果肾、膀胱结石有出血现象与四物汤合用治疗。
猪苓汤主要用于下焦郁热,主要病症用于肾炎、肾病、肾结石、膀胱结石、尿道炎、淋疾、排尿痛、肾盂肾炎、亦可用于诸出血,血尿、小便不利、不眠。
【鉴别】五苓散:渴,小便不利胃内停水气上冲与表证,自汗,水逆。猪苓汤:口渴,小便不利,口舌皮肤干燥,心烦,排尿痛,血症,夜烦躁无水逆。《勿误方函口诀》中说明:“猪苓汤是下焦蓄热利尿之专剂。此方主下焦,故治淋疾或尿血,其他如水肿属实者,下焦有水气,呼吸如常者用之凑效。若上焦有邪或表热者为五苓散证。凡利尿之品主津液泌别,故二方均能治下利,但其位所异也。”
下面是五苓散与猪苓汤病症辨别:两个方子均有五味药,而有三个是相同的分别是:猪苓、茯苓、泽泻。唯有区别的是五苓散有白术、桂枝;猪苓汤有阿胶、滑石。这小小的变化,使主治范围出现了明显的分工,五苓散中有白术合茯苓去胃内停水。猪苓汤中的滑石有利尿消炎作用,阿胶既有止血作用,又能缓解窘迫症状。而且在临床五苓散主治的范围非常的广泛,而猪苓汤主治范围狭窄。五苓散主寒湿,猪苓汤主湿热。五苓散与猪苓汤相同的都有口渴、小便不利、下利、脉浮、发热、呕吐、烦躁。其中不同的是小便不利五苓散是小便次数少不痛,而猪苓汤治疗的是小便淋沥、尿频、尿急、尿痛、尿血、淋证;在发热五苓散是发热有汗,而猪苓汤是发热无汗。尿血,五苓散证没有尿血而猪苓汤证有血尿;淋沥,五苓散证没有小便淋沥而猪苓汤证有小便淋沥;头痛,五苓散证有头痛而猪苓汤证没有头痛;浮肿,五苓散可以是全身性的浮肿而猪苓汤是局部浮肿,是腰以下肿。
在腹证方面,五苓散与猪苓汤证腹证大体相同,但猪苓汤有血证之侯。在左脐旁及小腹处有微结。大凡腹微满,按之无力者,为有水气,而其在于心下者,尤宜详审之。《腹证奇览》
五苓散
[原文]
1.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
2.发汗已,脉浮数,烦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
3.伤寒汗出而渴者,五苓散主之;不渴者,茯苓甘草汤主之。(《伤寒论》)
4.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伤寒论》)
5.病在阳,应以汗解之,反以冷水潠之,若灌之,其热被劫不得去,弥更益烦,肉上粟起,意欲饮水,反不渴者,服文蛤散;若不瘥者,与五苓散。(《伤寒论》)
6.本以下之,故心下痞,与泻心汤,痞不解。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
7.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伤寒论》)
8.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
9.假令瘦人脐下有悸,吐涎沫而癫眩,此水也,五苓散主之。(《金匮要略》)
[组成]
猪苓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白朮十八铢,茯苓十八铢,桂枝半两。上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伤寒杂病论)
【方性计算】
[用法]
散剂:每次服4-6g;汤剂:水煎服,多饮热水,取微汗,用量按原方比例酌定。
[剂型]汤剂
[功用]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适用症状]
1.外有表邪、内停水湿。头痛发热,烦渴欲饮或水入即吐,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浮。
2.水湿内停证,水肿、泄泻、小便不利、霍乱吐泻。
3.痰饮脐下动悸,吐涎沫而头眩,或短气而咳。(问止中医大脑)
【应用】五苓散在现实临床应用颇广,主要用于胃内有停水,气上冲,伴有表证,口渴、小便不利,脉浮,有头痛,眩晕,多数情况心下部有振水音,腹壁软,脐下悸。五苓散之药多为利水,有淡渗之功,故而能调节机体内水分平衡的作用,尤其对于血液中水分、血管外水分即体腔及组织内水分平衡被破坏,血液粘稠不能滋润时有调节作用。五苓散能将胃内及其他体腔腔管外水分送入血中,滋润血液而止口渴,血液滋润则能利尿,因而也能除烦安眠。
五苓散几个指征:
(1)口渴:在临床病人有口渴但不喜喝水,不能多喝,多喝上腹部会有咕噜咕噜的水声,按压腹部会有水声;看舌头,口腔干燥,没有口水,舌苔是干的。口渴是五苓散一个重要的指征。
(2)小便不利:小便出现问题,包括小便的次数和小便的量出现问题。五苓散所治的小便不利是小便量少,其次每次小便不是很畅快还有就是小便次数少。
(3)浮肿:浮肿可以从小便有没有不利来判断,小便不利隐含着水在体内排不出去就形成浮肿。五苓散有很好的利尿作用,因而可以治疗各种浮肿。
(4)出汗: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自汗或盗汗,一些五苓散体质的人,一动汗多的人可以用五苓散。
(5)呕吐:五苓散是治水逆的专方,水逆证的特点是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倪师用来治小儿吐奶)。现代五苓散用于治疗急性胃肠炎呕吐,也可治疗妊娠呕吐。如果热像明显不能用五苓散,可以用黄连阿胶汤(黄芩、黄连、芍药、阿胶)。五苓散可以用来治疗新生儿呕吐,喝酒以后呕吐,溺水以后的呕吐,幽门狭窄出现的呕吐,抗生素副作用引起的呕吐。还用于治疗晕车,晕船的呕吐。
(6)口干燥:经常可以看到病人口腔里没有津液,舌头淡淡的胖胖的,舌苔满布,但表面没有津液,这在干燥综合征的患者中常见,这是五苓散证。
(7)悸动:五苓散里有桂可以用来治疗悸动。现在用五苓散治疗一些循环系统的疾病,因为循环系统的病人常常感觉到一种动悸感,心悸、心慌,甚至肚脐跳动的感觉。悸还有一种就是肌肉跳动,或痉挛:眼皮老跳,肌肉老跳,这往往是水造成的可以用五苓散。
(8)癫眩:“癫”是精神疾患,言语行动失常有癫狂,抽搐。现代临床可以用五苓散治疗一些神经内科的疾病,还有脑部的疾病。可以明目,治疗眼部疾病。“眩”是眼部共有特征,具体会出现视力模糊、畏光、头晕头痛、步态不稳,中医常用“眩”字来概括。此外还有干眼症、青光眼、玻璃体浑浊,伴有眩晕,面黄有斑只要是身体有水都可以用五苓散。
(9)下利:是五苓散指证之一。夏天常见水泄性肠炎,哗啦啦的泻,肚子咕噜噜的响,全是水样洞泻,当分利,利小便而实大便,对于这种泄泻,五苓散止泻效果最好。婴幼儿腹泻一般夏天出现,尤其是一周以后到三周岁之内的孩子发生率非常高,抗生素无效,但对五苓散很敏感。一则案例报道说,用五苓散止泻的平均时间是两天半。桂枝5克,泽泻6克,白术9克,茯苓10克,猪苓8克,量比较少,发热加葛根,呕吐加藿香或生姜。对于一岁的小孩每次只用6克。
秋季虚寒性腹泻,用五苓散治疗,效果明显。有意思的是在临床中五苓散不仅仅只是利水还可以治疗由于腹泻、呕吐所导致的脱水症状,它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水多了,排掉;脱水了,也能纠正状态。有人研究用五苓散治疗腹泻引起的脱水证347例,按原方比例成人每次6克,一岁以下1.25克,治愈率达95.7%,案例中有对照组,发现五苓散治愈率最高,止泻及纠正脱水失效最快。
五苓散体质有共同特点舌淡或暗紫,一般舌体多胖,常有齿痕。舌头暗紫用桂枝最好;舌头出现齿痕是使用白术、茯苓的重要指征。五苓散体质的人大多会出现内分泌和代谢方面的疾病,很多代谢障碍像水液代谢障碍、脂类代谢障碍,出现高脂血症;嘌呤代谢障碍出现的痛风、高血尿酸证临床用五苓散几率非常高。
【应用】五苓散在临床的应用
(10)脂肪肝腹泻:脂肪肝的人大便都不成形,每天2~3次,五苓散具有降脂保肝的作用。用抗生素引起的腹泻,用抗生素莫名其妙的拉肚子,是因为抗生素把正常的菌群搞乱了,这种抗生素腹泻,不能吃黄连素,也不能再吃氟哌酸,但五苓散可以用,附子理中丸也可以用,情况再严重的用四逆汤。抗生素是寒凉的,会导致阳虚,当用四逆汤。酒后腹泻,大量饮酒出现恶心呕吐,腹泻,口干,特别是烈性酒,喝过后会口渴,大量喝水,尿还不多,第二天起来头昏,嘴里还有酒气甚至还有浮肿。酒喝多了会让人发胖,生湿,肉是松的,这种情况用五苓散来利水,酒后腹泻用五苓散,是酒客的保健药。
(11)减肥:五苓散最适合用于那些高脂血证、脂肪肝、高尿酸、痛风的肥胖最有效。这种人最明显的特征就是下半身胖大,肚子也大,腰也粗,屁股也大,腿也粗,脂肪在腹部、臀部堆积,形状就像是秋天的大黄梨。人黄,水分也多,这种肥胖容易腹泻,容易浮肿,属于水胖子。而五苓散能很快的降下体重,将水分排掉。而五苓散加怀牛膝可以很好的利尿减肥,牛膝引药下行,对于小肚子大,腰痛,腿疼,或者闭经都可以用牛膝,牛膝还有扩张下半身血管的作用,能增加排便,也能利尿,尤其是伴有痛风的高血尿酸,加牛膝更好。
(12)五苓散的保肝作用:
脂肪肝:(五苓散打粉可以让病人服用)脂肪肝的病人经常拉肚子、自汗、脸上油腻腻的,腿有时候还肿。喝酒多的人常常是五苓散证,所以脂肪肝,同时是酒客,五苓散加葛根。
黄疸:“黄疸病,茵陈五苓散主之”《金贵要略》
退色斑:有水才会长斑。现在社会由于环境污染,饮食中添加剂过多会出现“水毒”问题,表现在脸上就是褐斑,五苓散帮助肝脏排毒。
(13)五苓散在肿瘤方面的使用
1凡是肿瘤伴有腹泻、浮肿、腹水、胸水者可以用五苓散:腹泻严重的配合附子理中丸;肿瘤导致的腹水,像肝癌,肠癌,肺癌导致的胸水,这种腹腔里的水只能用五苓散。现代研究发现猪苓含有多糖,可以抗癌。
2五苓散治疗肿瘤化疗后患者出现的肝损害、脱发疗效不错。五苓散有保肝作用。化疗后肝损伤病人主要表现食欲不振、腹泻、四肢发黑,这种情况用五苓散解毒。
肿瘤调理“太和汤”:五苓散配合小柴胡汤,五苓散+小柴胡汤(柴苓汤)+当归芍药散+半夏厚朴汤+四逆散。日本有研究发现柴苓汤用在宫颈癌放疗时可以使腹泻发生率下降,延缓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
综上所述五苓散方会在什么人群使用,什么人使用五苓散会比较安全有效。五苓散体质有三种类型:第一种是实胖型,面多油光,腹形肥胖,按之饱满但无疼痛,能食,易腹泻且大便不成形。胖而无力易疲劳。第二种是虚胖型,面色多黄白,或黄暗,肌肉松软,腹部按之无抵抗感,软软的,这类人容易浮肿,下肢按压有凹陷,经常身体困重且多汗;第三种瘦弱型,脸色发黄(有的黄白或黄暗,多无油光)这类人自觉症状有头晕、心悸。一般在心下或脐下悸动,有浮肿眼袋很大,特别是眼睑肿。容易头晕、头痛会有腹泻,心下痞、饭后肚胀有水声。这些人大多有器质性改变,肝脏,心脏或肾功能会有问题,容易出现胸水、腹水。所以这种瘦弱的人出现五苓散证要引起注意。
五苓散服后护理:使用五苓散的关键有两点1是用散剂2是服用热水,不能喝凉水、冰水,喝了热水微微出汗,效果就会出来。(黄煌)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