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

结业论文

 

葛根汤加桔梗石膏与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的方剂组成和对治功能及各项相关的资

 料,通过中医学习大脑搜索如下:

 葛根汤加桔梗石膏

 方剂内容:

 【出处】 经方常用加减

 【组成】葛根20g麻黄15g桂枝10g白芍10g生姜15g大枣30g炙甘草10g桔梗10g石膏15g

 【用法】九碗水中火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约煮2小时。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剤型】汤剂

 【适用症状】外感初起的喉咙痛,舌质略红苔白脉浮紧数。发热恶寒无汗,口干口渴,全身疼痛,鼻塞,鼻涕偏黄。

 【方解】此为经方治外感初起的喉咙痛常用方。因而不须用银翘散。

 【注意事项】1、当麻黄用到15g以上时,需要久煮至少两小时。

 2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否则容易造成失眼的情况。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

3.体型度弱者,体弱多病者,瘦弱面白多汗者,均应慎用。

 

 药解:

 >>在其中的单味药里

 葛根可以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麻黄用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桂枝的作用是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芍药可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生姜是用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在本方中是用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緩和约性

 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桔梗用来开宣肺气,祛痰排脓, 利咽;

 石膏的作用是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单味药说明 :

 葛根

 【性味】甘、辛,凉

 【归经】脾胃

 【功效】解肌退热,透发麻疹生津止渴,升阳举陷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发热,头痛项强2、用于麻疹透发不畅3、于热病烦渴。内热消渴

 4、于热泄热痢,脾虚久泻

 【药性】凉 补 升 散

 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实证2.用于咳喘实证3.用于风水水肿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 心 膀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温 补 散 燥

 芍药

 【性味】苦、酸、甘、微寒 

 【归经】肝脾

 【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 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

 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 3 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

 汗证。

 【药性】 微寒 补 收 润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 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 温 补 降 收 润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 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药性】补 收 润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肺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临床应用】1、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2、用于热毒壅肺之肺痈 3、用于咽喉肿

 痛,失音

 【药性】泻 升 散

 石膏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肺胃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

 【药性】大寒 泻 降 散

 

 药对说明:

 >>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桂枝、白芍

 【功效】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相使。

 【主治】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药对】麻黄、石膏。

 【功效】清泻肺热,平喘,利水。相使。

 【主治】治疗邪热壅肺的咳喘、全身水肿

 【药对】麻黄、桂枝

 【功效】发表解肌散寒。相须。

 【主治】治疗四肢水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桂枝、白芍、葛根

 【功效】温经通脉。

 【主治】治疗肩背痛。

 【药对】白芍、炙甘草

 【功效】酸甘化阴,养血敛阴。

 【主治]】治疗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药对】桂技、炙甘草

 【功效】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相使。

 【主治】治疗心阳虚之心悸气短,其人欲两手交叉覆盖, 喜按心胸部位

 【药对】桔梗、石膏

 【功效】祛痰排脓,利咽喉。

 【主治】治疗咽喉痛,干咳无痰或黄稠痰。

 方性计算:

 

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

 方剂内容:

  【出处】经方常用加减

 【组成】柴胡20g黄芩15g生姜10g姜半夏10g党参10g大枣30g炙甘

草10g桔梗10g石膏30g

 【用法】九碗水中小火煮成三碗,约一小时半。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汤剂

 【适用症状】小儿高烧不退,喉咙痛,口苦口干,舌红脉浮弦数。相当于西医的扁桃腺炎、腮腺炎、咽炎。

 【注意事项】 此方若退不了小儿高烧,需改用柴葛解肌汤。

 药解:

 >>在其中的单味药里:

 *柴胡可以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黄芩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生姜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党参是用来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大枣在本方中是用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桔梗用来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石膏的作用是清热泻火,除烦止咳收敛生肌。

 

 单味药说明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肝胆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江,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药性】 微寒 泻 升 散 燥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 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胎动不安

 【药性】寒 泻 降 收 燥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 胃 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湿痰、寒痰证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3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4用于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症。

 【药性】温 补 降 散 燥

 党参

 【性味】甘,平

 【归经】脾 肺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临床应用】1.用于中气不足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症2.用于肺气亏虚的气短咳喘、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症3用于热伤气律,气短口渴之证4.用于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

 【药性】温 补 降 收 润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牌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 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 温 补 降 收 润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 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药性】补 收 润


 桔梗

 【性味】苦、辛、平

 【归经】

 【功效】开宣肺气,祛痰排脓,利咽

 【临床应用】1、用于肺气不宣的咳嗽痰多,胸闷不畅 2、用于热毒壅肺之肺痈 3、用于咽喉肿

 痛,失音

 【药性】泻 升 散


 石膏

 【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肺胃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1、用于气分实热证2用于肺热咳喘3用于胃火牙痛

 【药性】大寒 泻 降 散

 

 药对说明:

 >>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柴湖、黄芩

 【功效】和解少阳。相须。

 【主治】治疗邪在半表半里之少阳证,往来寒热。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院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黄芩、姜半夏

 【功效】一寒一温,辛开苦降,以顺其阴阳之性而调和阴阳,故清热泻火、和胃止呕、消痞结。

 【主治】1.邪居少阳,误下成痞:2温邪留恋,痰热互结,脾胃升降失调所致之痞证;3寒热互结,以致胸胁痞、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诸证;4上焦有热,咳嗽吐痰:5.胃酸过多,胃脘嘈杂等症。

 【药对】生姜、姜半夏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相畏相使。

 【主治】治疗寒饮呕吐,失眠,容易焦躁紧张、心惊。

 【药对】石膏 柴胡 黄芩

 【功效】清热泻火退烧

 【主治】治疗感冒发高烧,反覆发烧。舌质红,脉浮弦数。

 【药对】桔梗、石膏、姜半夏

 【功效】祛痰排脓,清热利咽。

 【主治】治疗咳嗽,不易咳出的浓痰,黏痰。

 【药对】桔梗、石膏

 【功效】祛痰排脓,利咽喉。

 【主治】治疗咽喉痛,干咳无痰或黄稠痰。

 【药对】桔梗 姜半夏

 【功效】祛痰排脓、利咽喉。

 【主治】治疗咽喉病

 

  方性计算:

 

 葛根汤加桔梗石膏与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主要对治症状:

 葛根汤加桔梗石膏主要对治:外感初起的喉咙痛,舌质略红苔白脉浮紧数;发热恶寒无汗,口干口渴,全身疼痛,鼻塞,鼻涕偏黄。

 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主要对治:小儿高烧不退,喉咙痛,口苦口干,舌红脉浮弦数。相当于西医的扁桃腺炎、腮腺炎、咽炎。

 近来广东流感流行高峰,本人在使用中医大脑治疗流行感冒引起的反覆高烧不退、乏力、恶寒、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头痛、咽干咽痛,舌偏红,苔黄或黄腻等表现的病症,中医大脑推荐使用葛根汤加桔梗石膏与小柴胡汤加桔梗石膏的合方,高烧时柴胡30克,石膏30克,黄芩15克,临床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反覆高烧不退的患者,使用1~3剂方药后发烧的情况完全解除,其余症状也基本缓解,可谓是外感退烧神方。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