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君子汤
[出处]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
人参二钱,白朮二钱(土炒),茯苓二钱,甘草五分(炙),生姜一片,大枣二枚。(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用法]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6g),水一盏,煎至七分,通口服,不拘时候;入盐少许,白汤点亦得(现代用法:六碗水煮成二碗,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汤剂
[适用症状]
治脾胃气虚,心腹胀满,面色苍白,语弱声低,四肢无力,纳呆,脉虚无力,舌淡苔白。
[方解]1.
方中的人参能使各脏器机能趋于旺盛,朮与茯苓善能去除胃内停水,且协助胃的机能,甘草为调和诸药,并加强胃的活动。
2.人参甘而性温,能补五脏的元气,尤能对于脾胃赋予活力;白朮能干燥停滞于胃内的水,并有紧缩胃下垂及弛缓的效能;茯苓用以导下胃内的浊水;甘草调节这些药物的作用,及调和五脏。
3.本方属于最基本之健胃强壮剂,治疗一切气虚,以面色痿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舌淡苔白,故方中用人参大补元气,为君;白朮燥脾补气,为臣;茯苓渗湿泻热,为佐;甘草和中益土,为使;气足脾运,饮食倍进,则余脏受荫,则气足身强。
4.本方证由脾胃气虚,运化乏力所致。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受纳与健运乏力,则饮食减少;湿浊内生,故大便溏薄;脾主肌肉,脾胃气虚,四肢肌肉无所禀受,故四肢乏力;气血生化不足;血不足不荣于面,而见面色萎白;脾为肺之母,脾胃一虚,肺气先绝,故见气短、语声低微;舌淡苔白,脉虚弱皆为气虚之象。正如《医方考》所说:“夫面色萎白,则望之而知其气虚矣;言语轻微,则闻之而知其气虚矣;四肢无力,则问之而知其气虚矣;脉来虚弱,则切之而知其气虚矣。”治宜补益脾胃之气,以复其运化受纳之功。方中人参为君,甘温益气,健脾养胃。臣以苦温之白朮,健脾燥湿,加强益气助运之力;佐以甘淡茯苓,健脾渗湿,苓、朮相配,则健脾祛湿之功益着。使以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四药配伍,共奏益气健脾之功。
人参养荣汤(理血之剂)
【出处】《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分类】补益剂-气血双补
总 结:养荣
编 号:005
主 治:1.治脾肺气虚,荣血不足,惊悸健忘,寝汗发热,食少无味,身倦肌瘦,色枯气短,毛发脱落,小便赤涩。
2.亦治发汗过多,身振振摇,筋惕肉瞤。
加 减:人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黄芪、当归、白芍、熟地黄、五味子、桂心、远志
归 经:此手少阴手足太阴气血药也。
方 义:
(1)熟地、归、芍,养血之品。
(2)参、芪、苓、术、甘草、陈皮,补气之品,血不足而补其气,此阳生则阴长之义。
(4)甘、陈、苓、术,所以健脾。
(5)归、芍所以养肝。
(6)熟地所以滋肾。
(7)远志能通肾气上达于心。
(8)桂心能导诸药入营生血。
(9)五脏交养互益,故能统治诸病,而其要则归于养荣也。
煎服法:加姜、枣煎。
【用法】上锉为散,每服四大钱(12克),用水一盏半,加生姜三片,大枣二枚,煎至七分,去滓,空腹服。(亦可作汤剂,水煎服,用量酌减。)
人参养荣汤相比四君子汤,多了 芍药、黄芪、桂心、远志、熟地黄、当归、陈皮、五味子,归,,地,能够化生精血补充津液,同时五味子,肉桂,收敛气机,引阳气下行,可以用于治疗气血不足,虚阳外浮之证。
曾用于一美尼尔病人,病人就诊时头晕欲倒不能站立,汗出肤冷,就诊前因前庭积水,大吐不止,脉软弱,微散,
让其卧床休息,急煎一贴人参养荣汤,让其服用,药后半小时头晕身冷面色精神均好转。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