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 临1班 郭健

甘草泻心汤:

甘草(炙)四两、黄芩三两、干姜三两、半夏(洗)半升、大枣(擘)十二枚、黄连一两

 伤寒中风,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心下痞,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痞益甚。此非热结,但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甘草泻心汤主之。(《伤寒论》)

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闭,起卧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蚀于上部则声嗄,甘草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

赵开美本《伤寒论》里的甘草泻心汤没有人参,后人参考《金贵要略》,认为勿下后脾虚,所以要加人参以健脾。

在《金贵要略》里对狐惑病的描述,很像现代西医讲的白塞氏综合征,是一种全身性免疫系统疾病,属于血管炎的一种。其可侵害人体多个器官,包括口腔、皮肤、关节肌肉、眼睛、血管、心脏、肺和神经系统等,主要表现为反复口腔和会阴部溃疡、皮疹、下肢结节红斑、眼部虹膜炎、食管溃疡、小肠或结肠溃疡及关节肿痛等。口腔粘膜属于脾胃,顽固性溃疡是因为脾胃的火降不下去,往上走到口腔,就会溃疡,俗称上火。但是单一清热药效果往往不好,或只能取效一时,因为上火的原因是中焦脾胃虚弱,寒湿瘀堵,中焦斡旋气机受阻,热便往上走。用药当寒热并用,用炙甘草、干姜、大枣、人参健脾胃,半夏降逆化痰,干姜驱寒,黄连、黄芩清热泻火,寒热并用使中焦脾胃气机斡旋,中焦道路通畅后热能往下走,口腔溃疡也就好了。

很多年前,见过一位被医院诊断为白塞氏综合征的患者,三十多岁的商会老板,反复顽固性口腔溃疡和阴囊潮湿溃疡,多方治疗效果不佳。当时见其舌头白腻、口苦、大便粘腻,胃口很好,睡眠差。于是便开了甘草泻心汤(没加党参)让他试试吃,他看了方子,一脸不屑,因为他也吃过很多苦寒的药,咋看方子跟以前吃过的差不多。他吃了几天药后,发现溃疡没有那么痛了,睡眠明显改善,阴囊没有那么潮湿了。吃了一周药后,溃疡基本好了(以前溃疡都是迁延不愈),各种症状大幅改善,于是便让他停药,注意饮食调养。

甘草泻心汤对治疗顽固性粘膜系统溃疡是有一定疗效的,尤其是治疗口腔粘膜方面。我相信仲景先师流传下来的方子在流传千年后应用范围会更加广泛。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