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期结业论文陈剑飞

《伤寒杂病论》作为方书之祖,经方之源,指引这一代又一代的医学家在中医的路上不断前行。在临床上只要辨证得当,使用经方治疗,往往效如桴鼓。本次我将选取其中的两个方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和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进行分析。

一、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出自《金匮要略》,其原文为“夫失精家,小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之”。药物组成为,桂枝、芍药、生姜、甘草、大枣、龙骨、牡蛎此七位药物。

此方为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了龙骨牡蛎两味药物,在临床上主要用于阴阳失调引起的虚劳少腹弦急,阴部寒冷,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或心悸等等证,治宜调和阴阳,潜镇摄纳。方中桂枝汤调和营卫,加龙骨、牡蛎潜镇摄纳,使阳能固摄,阴能内守,而达阴平阳秘,精不外泄之功。桂枝汤加入龙骨、牡蛎后,不仅仍具有温阳散寒,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还能重镇安神,收敛固涩之功。本方以用力渐趋衰弱,而有不规则的发热,并有头痛、目眩、自汗、盗汗、不眠、身体疼痛、心悸亢进、下腹拘急、及阴头寒冷与失精梦交之类的性神经衰弱等症状者为目标,患者易兴奋,易疲劳,大多为脉大而无力,脐部动悸亢进。

本方即在桂枝汤中,加入龙骨牡蛎两味而成者。桂枝汤外证得之,能解肌去邪气;内证得之,能补虚调阴阳和荣卫;白芍收阴,生姜散寒,草枣益脾补气之故。更用龙骨以涩其阳,牡蛎以涩其阴,则肾肝既固,浮越收敛,诸证自愈,殊验。下面来看一下中医学习大脑对该方剂的分析:

我们可以看出来,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整体方剂偏于温补,在气机方面是偏于降与收,桂枝、白芍,达木郁而清风燥,姜、甘、大枣,和中气而补脾精,龙骨、牡蛎,敛神气而涩精血。笔者在临床上观察到,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尤其对遗精,以及遗精频繁导致的虚劳,腹痛,心慌效果显著。其中遗精日久者,使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时,由于肾阳虚损严重,木郁水中,不得生发,服药后,肝木生发,肝郁较重者,患者会出现发怒的情绪变化。

二、柴胡龙骨牡蛎汤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出自《伤寒论》,其原文为“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其药物组成为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生半夏、大黄、牡蛎、大枣。

1.方中的柴胡配同黄芩作用于胸胁部,疏开郁气与解热;龙骨、牡蛎有镇静的功效,能镇静胸腹部的动悸,并治神经过敏、不眠、心悸亢进等;桂枝可治上冲;茯苓具有镇静、强壮、利尿的功效;半夏、生姜俱能袪除胃内停水;大枣除有利于强壮的效能之外,尙有疗治急迫的功能;生姜能促进吸收诸药,且有健胃的功效;大黄能通大便,并有消炎的效力。

2.构成本方的主药是柴胡、龙骨和茯苓。柴胡能泻胸胁的实热;龙骨有收敛镇静内气动摇的效能;茯苓则由于利尿而镇静因停水外溢而起的动摇;柴胡协助黄芩作用于胸胁部,而有解热、疏通、镇静的效能。龙骨、牡蛎具有镇静作用,能镇静胸腹的动悸,并治心悸亢进、失眠、惊恐等的神经症状;桂枝治上冲;茯苓善于利尿,并协同半夏祛除胃内停水。又茯苓、龙骨、牡蛎三者协力而治心悸亢进;大枣与生姜调和诸药而强化药效;大黄用以舒顺内部之气,而疏通肠管,且有消炎镇静的效能。

3.本方有调整中枢神经的主要作用,能缓解或消失痉挛性的发作,对于中等体质以上之神经衰弱症状及癫痫等均有良效。方中柴胡、黄芩,用以疏解少阳胸部之邪,并清理热;龙骨、牡蛎,平定精神神经不安状态;桂枝治上冲;茯苓利小便;半夏去停水;大黄疏通肠管,以顺内部之气,人参益气;姜、枣则协助诸药,而强化药效。如此,共奏和解内外,镇静安神之功。

此方临床常用于,胸满闷,脐部动悸,心烦,惊悸不安,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难以转侧,舌苔黄腻,脉弦硬有力。详见中医学习大脑如下:

我们可以看到,较之桂枝加龙骨牡蛎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温补的力量降低,降、燥的比例增强,在临床上更偏重于实证居多。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大枣、参、苓,补土而泻湿,大黄、柴胡、桂枝,泻火而疏木,生姜、半夏,下冲而降浊,龙骨、牡蛎、铅丹,敛魂而镇逆。

三、小结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方剂中均含有,桂枝、生姜、大枣、龙骨、牡蛎。具有温通经络,藏精敛神的作用,因此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偏于温补,更适用于虚证。而柴胡龙骨牡蛎汤,更有柴胡、黄芩、大黄、铅丹等清火、泻下作用的药物,更偏于实证。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