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临二班-林叶娟

柴胡桂枝汤

 [出处]

伤寒论

 [原文]

1.

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肢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桂枝汤主之。(《伤寒论》)

2.

发汗多,亡阳,谵语者,不可下,与柴胡桂枝汤,和其荣卫,以通津液后自愈。(《伤寒论》)

 [组成]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上九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伤寒论》)

 [用法]

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

汤剂

 [功用]

表里两解,寒热兼除。

 [适用症状]

少阳病兼表证。外感风寒,发热自汗,微恶寒或寒热往来,鼻鸣干呕,头痛项强,胸胁满痛,四肢烦疼,舌淡红苔薄白,脉浮弦。亦治心腹卒痛。

 [方解]

1.

本方是小柴胡汤与桂枝汤各半量的合方,以小柴胡汤为主,桂枝汤为从,有时亦以两方的同等协力为目的而用,又两方相互协力的结果,也会产生新的作用。即小柴胡汤能解少阳的邪气,而治胸胁苦满;桂枝汤治太阳表热症状。两方互相协力而治心下支结和腹肌的紧张或疼痛。

2.

本方系小柴胡汤兴桂枝汤合方,因以前方为主;后方为从,故言柴胡桂枝汤。桂枝汤用以治太阳表证,小柴胡汤用以治少阳里证;并因表里之证,俱属轻微,故祗各取原方之半。两方互相配合,而奏表里两解,寒热兼除之功。一般用于柴胡汤证体质之心腹症状有效,尤其是由于神经过度紧张所引起之慢性胃痛应用机会较多,对神经过敏而心悸亢进不眠者亦可用之,对服过发散剂后仍未痊旎之感冒屡有良效。方中柴胡可促进肝脏之血液循环,除胸胁苦满、潮热;黄芩亦有解热之作用,特别是对胸E部之热症状,消化器官之消炎作用有效,与柴胡合用效果更佳。人参可增强内脏机能,促进食欲;生姜、半夏能止呕、袪痰、增进食欲,且有利尿作用,能去除停滞于胃部及胸部的水份。桂枝治逆上头痛;白芍可促进消化器官之运动,与大枣、生姜、甘草合用有滋养强壮的作用。 


柴胡桂枝干姜汤

 [出处]

伤寒论

 [原文]

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

柴胡半斤;桂枝三两,去皮;干姜二两;栝楼根四两;黄芩三两;牡蛎二两,熬;甘草二两,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伤寒杂病论)

 [用法]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剂型]

汤剂

 [功用]

和解少阳,兼化痰饮。

 [适用症状]

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牡疟、劳疟不愈者。

 [方解]

方中的柴胡,黄芩主要是作用于胸胁部,而有解热、疏通、鎭静的效能;桂枝治表证与气的上冲,并协同牡蛎而鎭抑胸腹的动悸,且止盗汗;干姜为温药,能温里寒,鼓舞组织的机能。栝楼根滋润、止渴,有鎭咳作用,并滋润不足的水分;甘草调和诸药并治气上冲,且有健胃的效能。

 [注意事项]

日本有本方导致间质性肺炎的报道,建议服药3个月后进行X片检查。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