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 灵枢 金匮中关于心痹的部分笔记——雅4张铎

素问_四时刺逆从论篇第六十四

涩则病积,心腹时满。 阳明有余,病脉痹身时热;不足病心痹;滑则病心风疝;涩则病积,时善惊。 太阳有余病骨痹,身重;不足病肾痹;滑则病肾风疝;涩则病积,善时巅疾

笔记:说明人体三阴三阳六经经气在有余不足,外邪亢盛等情况下发生的病变。(阳明胃经亢盛,心为病——脉痹,身体发热的症状;阳明经虚少——可能发心痹病;滑,外邪亢盛——心风疝病;涩,气血不足——积聚或惊恐病。)

 

灵枢_官针第七

一曰偶刺,偶刺者,以手直心若背,直痛所,一刺前,一刺后,以治心痹。刺此者,傍针之也。二曰报刺,报刺者,刺痛无常处也。上下行者,直内无拔针,以左手随病所按之,乃出针,复刺之也。三曰恢刺,恢刺者,直刺傍之

笔记:针刺的名称和操作方法,进针法。心痹:心气闭塞,同时针刺前胸后背痛处,斜进针。

素问_五藏生成篇第十

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 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故邪气从之。

笔记:五脏与五色的关系说明诊色、脉对疾病的判断。喘:不是喘息,而是脉搏急疾。

素问_痹论篇第四十三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噎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

笔记:心脏血脉不通畅表现出的症状:心烦,心慌,气喘、咽喉干、嗳气打嗝,恐惧。(  痹:闭也,气血阻滞不通;痹,痛也。痹病分类为,行痹:风邪致关节酸痛且游走不定;痛痹:寒邪导致关节剧痛且痛有定处,喜热;着痹:湿伤关节,肢体沉重酸痛或肿胀,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痛有定处。)

灵枢_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岐伯曰:臣请言五藏之病变也。心脉急甚者为瘈瘲;征急,为心痛引背,食不下。缓甚,为狂笑;微缓,为伏梁,在心下,上下行,时唾血。大甚,为喉吤;微大,为心痹引背,善泪出。小甚为善哕;微小为消病

笔记:心脏不同脉象对应的病状病态。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