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学习20210718-4


作业:《黄帝内经》风寒燥的笔记

雅1-刘建华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则热,重热则。 伤形,热伤气。气伤痛,形伤肿。故先痛而后肿者,气伤形也,先肿而后痛者,形伤气也。 胜则动,热胜则肿,胜则干,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天有 ...过度,生乃不固。 故重阴必阳,重阳必阴。 故曰:冬伤于,春必温病;春伤于,夏生飧泄;夏伤于暑,秋必痎疟;秋伤于湿,冬生咳嗽。 帝曰:余闻上古圣人,论理人形,列别 ...酸,在志为怒。怒伤肝,悲胜怒,伤筋,,酸伤筋,辛胜酸。 南方生热,热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征,在声 ...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在肾,肺主 ...鼻。其在天为,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

笔记:从阴阳的角度来看,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阴极生阳,阳极生阴,寒极生热,重热则性主动--盛则动。性偏干--盛则干,邪太盛,则易伤津液。性收引--寒盛则浮。邪过盛则伤阳气,阳气亏虚,心神失养。寒为阴邪,伤人阴津,热为阳邪,伤人阳气,这就是所谓的同气相求,形为阴,寒为阴,故寒伤形气为阳,热为阳,故热伤气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五运行大论篇第六十七

... 帝曰:凭乎? 岐伯曰:大气举之也。 以干之,暑以蒸之,以动之,湿以润之,以坚之,火以温之。 故风寒在下,燥热在上,湿气在中,火游行其间,寒暑六入,故 ...令虚而生化也。 故胜则地干,暑胜则地热,胜则地动,湿胜则地泥,胜则地裂,火胜则地固矣。 帝曰:天地之气,何以候之? 岐伯曰:天地之气,胜复之作,不形于诊也。脉 ...。 其性为喧,其德为和,其用为动,其色为苍,其化为荣,其虫毛,其政为散,其令宣发,其变摧拉,其眚为陨,其味为酸,其志为怒。 怒伤肝,悲胜怒,伤肝,,酸伤筋,辛胜酸 ...脾,怒胜思;湿伤肉,胜湿;甘伤脾,酸胜甘。 西方生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 其在天为,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气为成,在脏为肺。 其性为 ...,其令(阙二字),其变凝冽,其眚冰雹,其味为咸,其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伤血,;咸伤血,甘胜咸。 五气更立,各有所先,非其位则邪,当其位则正。 帝曰:病生...

 

笔记:前半段主要论述了风寒暑湿燥火--六气的分布及其对万物的作用。气使它干燥,暑气使它蒸发,气使它动荡,湿气使它滋润,气使它坚实,气使它温暖。所以风寒在于下,热在于上,湿气在于中,气游行于中间,一年之内,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下临于大地,由于他感受了六气的影响而才化生为万物。所以燥气太过地就干燥,暑气太过地就炽热,风气太过地就动荡,湿气太过地就泥泞,寒气太过地就坼裂,火气太过地就坚固。后半段主要是讲怒、风、酸都属于木,当太过之时都容易伤及同属于木系统的肝、筋。而悲、燥、辛均属于金。金可以克木。因此,发怒伤肝,悲可以胜怒。伤筋,可以胜风。酸伤筋,辛可以胜酸。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六元正纪大论篇第七十一

少宫同,辛酉、辛卯、其运,雨。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太宫、太商。 凡此阳明司天之政,气化运行后天。天气急,地气明,阳专其令,炎暑大行,物以坚,淳风乃治。风燥横运,流于气交,多 ...疡,厥入胃,心痛、腰痛、腹大、嗌干、肿上。 初之气、地气迁、将去、乃始、蛰复藏水乃冰,霜复降,乃至,阳气郁。民反周密,关节禁固,腰脽痛,炎暑将起,中外疮疡。 二之气 ...,风火同德,上应岁星,荧惑。其政挠,其令速,其谷苍丹,间谷言太者。其耗文角品羽。风燥火热,胜复更作,蛰虫来见,流水不冰,热病行于下,病行于上,风燥胜复,形于中。 初之气,始肃,杀气方至 ...、太阴、庚辰、庚戌,其运凉,其化雾露萧飋;其变肃杀凋零;其病,背瞀胸满。太商、少羽(终)、少角(初)、太征、少宫。 太阳、太羽、太阴、丙辰天符、丙戌天符,其运,其化凝惨栗冽;其变冰雪霜雹 ...。阳明之政奈何?岐伯说:卯酉之纪也。 阳明、少角、少阴,清热胜复同,同正商,丁卯(岁会)、丁酉,其运,清热。少角(初正)、太征、少宫、太商、少羽(终)。 阳明、少征、少阴、

笔记:此段主要讲六气司天之年中--阳明燥金司天的现象与养生原则。不很懂,此篇需今后逐渐理解。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奈何? 岐伯曰:诸气在泉,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之,以淡泄之,火淫于内,治以 ...? 岐伯曰:司天之气,淫所胜,平以辛凉,佐以苦甘,以甘缓之,以酸泻之。热淫所胜,平以咸,佐以苦甘,以酸收之。湿淫所胜,平以苦热,佐以酸辛,以苦之,以淡泄之。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 ...:善。六气之胜,何以候之? 岐伯曰:乘其至也;清气大来,之胜也,木受邪,肝病生焉;热气大来,火之胜也,金受邪,肺病生焉;寒气大来,水之胜也,火热受邪,心病生焉;湿气大来,土之胜也, ...? 岐伯曰:此道之所主,工之所疑也。 帝曰:愿闻其道也。 岐伯曰:厥阴司天,其化以;少阴司天,其化以热;太阴司天,其化以湿;少阳司天,其化以火;阳明司天,其化以;太阳司天 ...,不知其要,流散无穷,此之谓也。 帝曰:善。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何如? 岐伯曰:岁厥阴在泉,淫所胜,则地气不明,平野昧,草乃早秀。民病洒洒振,善伸数欠,心痛支满,两胁里急,饮食...

笔记:对于六淫病症的调理用药原则。诸气在泉,淫于内,治以辛凉,佐以苦;以甘缓之,以辛散之;热淫于内,治以咸,佐以甘苦,以酸收之,以苦发之;湿淫于内,治以苦热,佐以酸淡,以苦燥之,以淡泄凡是在泉之气,风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辛凉,辅佐用苦味,用甘味来缓和肝木,用辛味来散其邪;热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咸,辅佐用甘苦,以酸味收敛阴气,用苦药来发泄热邪;湿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苦,辅佐用酸淡,用苦味药以燥湿,用淡味药以渗泄湿邪;火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咸冷,辅佐用苦辛,以酸味药收敛阴气,以苦味药发泄邪;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苦温,辅助用甘辛,以苦味泄下;寒气太过而侵淫体内的,主治用甘热,辅助用苦辛,用成以泻水,用辛味以温润,以苦味来巩固阳气。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泄、注下、溢、耳聋、中热、肩背热,上应荧惑星。甚则胸中痛,胁支满,胁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身热骨痛而为浸淫。收气不行,长气独明,雨水霜,上应辰星。上临少阴少阳,火燔焫,水泉涸,物焦槁,病反 ...,上应太白镇星,其主苍早。复则炎暑流火,湿性,柔脆草木焦槁,下体再生,华实齐化,病寒热疮疡痱胗痈痤,上应荧惑太白,其谷白坚。白露早降,收杀气行,雨害物,虫食甘黄,脾土受邪,赤气后化,心气晚治,上胜 ...。 岁土不及,乃大行,化气不令,草木茂荣。飘扬而甚,秀而不实,上应岁星。民病飧泄霍乱,体重腹痛,筋骨繇复,肌肉?酸,善怒,脏气举事,蛰虫早附,咸病中,上应岁星镇星,其谷黅。复则收政严峻 ...火乃行,生气乃用,长气专胜,庶物以茂,烁以行,上应荧惑星。民病肩背瞀重,鼽嚏、血便注下,收气乃后,上应太白星,其谷坚芒。复则雨暴至乃零,冰雹霜雪杀物,阴厥且格,阳反上行,头脑户痛,延及窗顶,发热 ...,其变肃杀,其灾苍陨。 北方生生水,其德凄沧,其化清谧,其政凝肃,其令,其变栗冽,其灾冰雪霜雹。 是以察其动色,有德,有化、有政、有令、有变、有灾,而物由之,而人应之...

笔记:夏季的运心溢燥--胸胁易病,长夏土运脾土受湿燥之邪,秋季的肺金运风气偏盛--烁以行,冬季的肾水运导致人受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皆烦而渴,渴甚,治之以泄之可止。 是故子午之岁,太阴升天,主窒天冲,胜之不前;又或遇壬子,木运先天而至者,中木运抑之也,升天不前,即埃四起,时举埃昏,雨湿不化。民病厥涎潮,偏痹不随 ...,鼽嚏,嗌干,手坼皮肤。 是故卯酉之年,太阳升天,主窒天芮,胜之不前;又遇阳明未迁正者,即太阳未升天也,土运以至,水欲升天,土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湿而热蒸,生两间。民病注下,食不及化 ...厥阴未降下,金运以至中,金运承之,降之未下,抑之变郁,木欲降下,金运承之,降而不下,苍埃远见,白气承之,举埃昏,清行杀,霜露复下,肃杀布令。久而不降,抑之化郁,即作风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 ...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欲令而由不去,温暄不正,春正失时。 少阴不迁正,即冷气不退,春冷后,暄暖不时。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木气虽有余,而位不过于君火也。 太阴 ...,肺金复病。 阳明不迁正,即冬清反,易令于春,杀霜在前,寒冰于后,阳光复治,凛冽不作,民病温疠至,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而有音也。化待,犹治天气,过失序,与民作灾。 帝...

笔记:本段是不同年的本病发病情况子午年太阴升天,民病厥涎潮、偏痹不随、鼽嚏,嗌干,手坼皮肤。卯酉年太阳升天,民病注下,食不及化 ...厥阴未降下...风燥相伏,暄而反清,草木萌动,杀 ...系转,转筋,喜怒,小便赤。少阴不迁正,民病寒热,四肢烦痛,腰脊强直。阳明不迁正,民病温疠至,喉闭嗌干,烦躁而渴,喘息而有音。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灵枢_九宫八第七十七

...其伤人也,内舍于肺,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从西北方来,名曰折,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从北方来,名曰大刚风,其伤人也,内舍于肾,外在于骨与肩背之 ...膂筋,其气主为也。从东北方来,名曰凶,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从东方来,名曰婴兀,其伤人也,内舍于肝,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从东南方来,名曰弱,其伤人也,内舍于 ...,后之则多汗。太一在冬至之日有变,占在君;太一在春分之日有变,占在相;太一在中宫之日有变,占在吏;太一在秋分之日有变,占在将;太一在夏至之日有变,占在百姓。所谓有变者,太一居五宫之日,病折树木,扬沙 ...石,各以其所主,占贵贱。因视所从来而占之,从其所居之乡来为实,主生,长养万物;从其冲后来为虚,伤人者也,主杀,主害者。谨候虚而避之,故圣人日避虚邪之道,如避矢石然,邪弗能害,此之谓也 ...。 是故太一入徙立于中宫,乃朝八,以占吉凶也。从南方来,名曰大弱,其伤人也,内舍于心,外在于脉,气主热。从西南方来,名曰谋,其伤人也,内舍于脾,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从西方来,名曰刚风...

笔记:不同风的来源、名称及伤人表现。南方来--大弱--伤人也,内舍于,外在于脉,气主热。西南方来--,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于肌,其气主为弱。西方来--,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于皮肤,其气主为西北方来--,其伤人也,内舍于小肠,外在于手太阳脉,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北方来--大刚,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于骨与肩背之膂筋,其气主为也。东北方来--,其伤人也,内舍于大肠,外在于两胁腋骨下及肢节。东方来--婴兀,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于筋纽,其气主为身湿东南方来--弱风,其伤人也,内舍于,外在肌肉,其气主体重。此八风皆能病人,甚至暴病卒死。所以圣人避风,如避矢石焉。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灵枢_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寒,或痒,或痹,或不仁,变化无穷,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邪气之所生也。黄帝曰:余闻气者,有真气,有正气,有邪气。何谓真气?岐伯曰:真气者,所受于天,与谷气并而充身也。正气者,正也,从一方来,非实 ...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汗不出,舌焦唇槁,腊干益,饮食不让美恶。黄帝曰:善。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于其天府大杼三痕,又刺中膂,以去其热,补足手太阴,以去其汗,热去汗稀,疾于彻衣 ...曰:病有持痈者,有容大者,有狭小者,有热者,有者,是谓五邪。黄帝曰:刺五邪奈何?岐伯曰:凡刺五邪之方,不过五章,瘅热消灭,肿聚散亡,寒痹益温,小者益阳;大者必去,请道其方。 凡刺痈邪,无 ...。 凡刺寒邪,日以温,徐往徐来,致其神。门户已闭,气不分,虚实得调,其气存也。 黄帝曰:官针奈何?岐伯曰:刺痈者,用铍针;刺大者,用锋针;刺小者,用员利针;刺热者,用纔针;刺者,用毫针也 ...泽。则地冻水冰,人气在中,皮肤致,腠理闭,汗不出,血气强,肉坚涩。当是之时,善行水者,不能往冰,善穿地者,不能击冻,善用针者,亦不能取四厥,血脉凝结,坚搏不往来者,亦未可即柔。故行水者,必待天温...

笔记:不同风与气对人的损失情况与表现。、虚、正气、邪气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治酸苦,其谷苍赤,其气专,其味正。 少阴在泉,毒不生,其味辛,其治辛苦甘,其谷白丹。 太阴在泉,毒不生,其味咸,其气热,其治甘咸,其谷黅秬。 化淳则咸守,气专则 ...:三气之纪,愿闻其候。 岐伯曰:悉乎哉问也!敷和之纪,木德周行,阳舒阴布,五化宣平。其气端,其性随,其用曲直,其化生荣,其类草木,其政发散,其候温和,其令,其脏肝,肝其畏清;其主目,其谷 ...,德流四政,五化齐修。其气平,其性顺,其用高下,其化丰满,其类土,其政安静,其候溽蒸,其令湿,其脏脾,脾其畏;其主口,其谷稷,其果枣,其实肉,其应长夏,其虫倮,其畜牛,其色黄,其养肉,其病否,其味甘 ...,其音宫,其物肤,其数五。 审平之纪,收而不争,杀而无犯,五化宣明。其气洁,其性刚,其用散落,其化坚敛,其类金,其政劲肃,其候清切,其令,其脏肺,肺其畏热;其主鼻,其谷稻,其果桃,其实壳 ...,其令,其脏肾,肾其畏湿;其主二阴,其谷豆,其果栗,其实濡,其应冬,其虫鳞,其畜彘,其色黑,其养骨髓,其病厥,其味咸,其音羽,其物濡,其数六。 故生而勿杀,长而勿罚,化而勿制,收而勿害...

笔记:先论述各种在泉之年的病症、用药特性,再论述五脏的特性。 少阴在泉之年,气候偏热--毒不生,不生长或少生长寒凉的药物,治疗热症用苦味药物,治疗寒症用辛温或甘温的药物,适宜白色谷物生长。太阴在泉之年,气候偏湿热,治疗热症用咸类药物。木类主春,其性生气荣茂,主发散,木化,五脏归肝;肝木害怕金的清气,肝开窍于目。土类主长夏,气平性顺,丰满万物,其主政安静,土化湿,五脏归脾;脾土害怕木的气,脾开窍于口唇...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

,在天为玄,在人为道,在地为化,化生五味,道生智,玄生神。 神在天为,在地为木;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天为,在地为金;在天为,在地为水。故在天为气,在地成形,形气 ... 黄帝问曰: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论言五运相袭,而皆治之,终期之日,周而复始,余已知之矣。愿闻其与三阴三阳之候奈何合之? 鬼臾区稽首再拜对曰 ...;辰戊之岁,上见太阳;已亥之岁,上见厥阴。少阴所谓标也,厥阴所谓终也。 厥阴之上,风气主之;少阴之上,热气主之;太阴之上,湿气主之;少阳之上,相火主之;阳明之上,气主之;太阳之上,寒气主

笔记:本段论述神在天、地、人的不同形式,在天为风、热、湿、燥、寒,在地为木、火、土、金、水,在天为气,在地成形,人的五脏化生五气,表现为喜、怒、思、忧、恐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素问_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太阴阳明主治。其日戊己。脾苦湿,急食苦以之。 肺主秋,手太阴阳明主治。其日庚辛。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 肾主冬,足少阴太阳主治。其日壬癸。肾苦,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 ...津液通气也。 病在肝,愈于夏,夏不愈,甚于秋,秋不死,持于冬,起于春。禁当。 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于庚辛,庚辛不死,持于壬癸,起于甲乙。 肝病者,平旦慧 ...之,甘补之。 病在肺,愈于冬。冬不愈,甚于夏,夏不死,持于长夏,起于秋。禁饮食,寒衣。 肺病者,愈在壬癸,壬癸不愈,加于丙丁,丙丁不死,持于戊己,起于庚辛。 肺病 ...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

笔记:此篇是重点,主要论述五脏病的症状、变化及调理,指出脏气、四时与五行的规律。

肝属木旺于春,肝、胆互为表里;足少阳胆主甲木,足厥阴肝主乙木,肝胆旺日为甲乙;肝在志为怒,怒则气急,宜急食甘以缓之。 

心属火旺于夏,心与小肠为表里;手少阴心主丁火,手太阳小肠主丙火,心与小肠的旺日为丙丁;心在志为喜,喜则气缓,心气过缓则心气虚而散,宜急食酸以收之

脾属土,旺于长夏,脾与胃为表里;戊己属土,足太阴脾主己土,足阳明胃主戊土,脾与胃的旺日为戊己;脾性恶湿,湿盛则伤脾,宜急食苦以之。

肺属金,旺于秋,肺与大肠为表里;庚辛属金,手太阴肺主辛金,手阳明大肠主庚金,肺与大肠的旺日为庚辛;肺主气,其性清肃,若气上逆则肺病,宜急食苦以泄之

肾属水,旺于冬,肾与膀胱为表里;壬癸属水,足少阴肾主癸水,足太阳膀胱主壬水,肾与膀胱的旺日为壬癸;肾为水脏,喜润而恶宜急食辛以润之。这样可以开发腠理,宣通五脏之气。

肝脏有病,在夏季当愈,若至夏季不愈,到秋季病情就要加重;如秋季不死,至冬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来年春季,病即好转。因气通于肝,故肝病最禁忌受。有肝病的人愈于丙丁日;如果丙丁日不愈,到庚辛日病就加重;如果庚辛日不死,到壬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甲乙日病即好转;患肝病的人,在早晨的时候精神清爽,傍晚的时候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下来;肝木性喜条达而恶抑郁,故肝病急用辛味以散之,若需要补则以辛味补之,若需要泻,以酸味泻之。

心脏有病,愈于长夏,若至长夏不愈,到了冬季病情就会加重;如果在冬季不死,到了明年的春季病情就会维持不变状态,到了夏季病就好转;心有病的人应禁忌温热食物,衣服也不能穿的太暖;有心病的人,愈于戊己日;如果戊己日不愈,到壬癸日病就加重;如果在壬癸日不死,到甲乙日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丙丁日病即好转;心脏有病的人,在中午的时候神情爽慧,半夜时病就加重,早晨时便安静下来了;心病欲柔软,宜急食咸味以软之,需要补则以咸味补之,需要泻以甘味泻之

脾脏有病,愈于秋季,若至秋季不愈,到春季病就加重;如果在春季不死,到夏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长夏的时间病即好转;脾病应禁忌吃温热性食物及饮食过饱、居湿地、穿湿衣等;脾有病的人,愈于庚辛日;如果庚辛日不愈,到甲乙日加重;如果在甲乙日不死,到丙丁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戊己日病即好转;脾有病的人,在午后的时间精神清爽,日出时病就加重,傍晚时便安静了;脾脏病需要缓和,甘能缓冲,故宜急食甘味以缓之,苦味药泻脾,以甘味补脾

肺脏有病,愈于冬季,若冬季不愈,到夏季病就加重;如果在夏季不死,至长夏时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了秋季病就好转;肺有病应禁忌寒冷饮食及穿得太单薄;肺有病的人,愈于壬癸日,如果在壬癸日不愈,到丙丁日病就加重;如果在丙丁日不死,到戊己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了庚辛日,病即好转;肺有病的人,傍晚的时候精神爽慧,到中午时病就加重,到半夜时便安静了;肺气欲收敛,宜食酸味以收敛,需要补的,用酸味补肺,需要泻的,用辛味泻肺

肾脏有病,愈于春季,若至春季不愈,到长夏时病就加重;如果在长夏不死,到秋季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的状态,到冬季病即好转;肾病禁忌食焠火热食和穿经火烘烤过的衣服;肾有病的人,愈于甲乙日,如果在甲乙日不愈,到戊己日病就加重;如果在戊己日不死,到庚幸日病情就会维持稳定不变状态,到壬癸日病即好转;肾有病的人,在半夜的时候精神爽慧,在一日当中辰、戌、丑、未四个时辰病情加重,在傍晚时便安静下来了;肾主闭藏,其气欲坚,需要补的,宜急食苦味以坚之,用苦味补之,需要泻的,用咸味泻之

肝脏有病,则两肋下疼痛牵引少腹,使人多怒,这是肝气实的症状;如果肝气虚,则出现两目昏花而视物不明,两耳也听不见声音,多恐惧,好像有人要逮捕他一样;治疗时,取用厥阴肝经和少阳胆经穴;如肝气上逆,则头痛、耳聋而听觉失灵、颊肿,应取厥阴、少阳经脉,刺出其血。

心脏有病,则出现胸中痛,胁部支撑胀满,胁下痛,胸膺部、背部及肩胛间疼痛,两臂内侧疼痛,这是心实的症状。心虚,则出现胸腹部胀大,胁下和腰部牵引作痛。治疗时,取少阴心经和太阳小肠经的经穴,并刺舌下之脉以出其血。如病情有变化,与初起不同,刺郄中穴出血。

脾脏有病,则出现身体沉重,易饥,肌肉痿软无力,两足弛缓为收,这是脾实的症状;脾虚则腹部胀满,肠鸣,泄下而食物不化。治疗时,取太阴脾经、阳明胃经和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肺脏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部疼痛,出汗,尻、阴、股、膝、髀骨、胻、足等部皆疼痛,这是肺实的症状;如果肺虚,就出现少气,呼吸困难而难于接续,耳聋,咽干。治疗时,取太阴肺经的经穴,更取足太阳经的外侧及足厥阴内侧,即足少阴肾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这是肾实的症状;如果肾虚,就出现胸中疼痛,大腹和小腹疼痛,四肢厥冷,心中不乐。治疗时,取足少阴肾经和足太阳膀胱经的经穴,刺出其血。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灵枢_九针论第七十八

...星,八以法,九以法野。 黄帝曰:以针应九之数,奈何?岐伯曰:夫圣人之起天地之数也,一而九之,故以立九野。九而九之,九九八十一,以起黄钟数焉,以针应数也。 一者,天也。天者,阳 ...无得伤肉分,伤则气得竭。 三者,人也。人之所以成生者,血脉也。故为之治针,必大其身而员其末,令可以按脉物陷,以致其气,令邪气独出。 四者,时也。时者,四时八之客于经络之中,为 ...瘤病者也。故为之治针,必筩其身而锋其末,令可以泻热出血,而痼病竭。 五者,音也。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阴与阳别,与热争,两气相搏,合为痈脓者也。故为之治针,必令其末如剑锋,可以取大脓 ...痛痹,合于经络者也。故为之治针,令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正气因之,真邪俱往,出针而养者也。 八者,也。者,人之股肱八节也。八正之虚,八伤人,内舍于骨解腰脊节腠理之间为深痹也 ...。 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脾恶湿,此五脏气所恶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液,此五液所出也。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

笔记:为百病之长,重点理解八风、九针、风痹。九针之“九”,是天地间的大数,数开始于一,而终止于九。所以九针的第一种针是取法于,第二种针是取法于,第三种针是取法于,第四种针是取法于四时,第五种针是取法于五音,第六种针是取法于六律,第七种针是取法于七星,第八种针是取法于,第九种针是取法于九野。圣人创立天地间的数目,是从一开始而递增至九的,所以据此划分了九野。九与九相乘,九九八十一,据此而创立了黄钟的分数。以针与九数相应合,是同样的道理。

八风--八是比象于风,风从八方来,比合于人体股肱的八节。八个节气的虚邪之风伤害人,侵入、留滞于骨缝、腰脊关节之间,就形成为深部的痹症。所以,为治疗这种疾病,制作了第八种针——长针,这种针针身一定要长,末端一定要锋利,可以用它来针刺深藏的邪气,治愈为时已久的痹症。

五恶肝厌恶心厌恶肺厌恶肾厌恶脾厌恶湿。这就是五脏之气的所恶。

五液:心脏主生汗液,肝脏主生泪液,肺脏主生涕液,肾脏主生唾液,脾脏主生涎液。这就是五液之所从生。

五劳:长时间看视就会伤血,长时间躺卧就会伤气,长时间坐着就会伤肉,长时间站立就会伤骨,长时间行走就会伤筋。这就是五种长时劳累引发的疾病。

 

 

《黄帝内经》风寒燥全篇查询:                《黄帝内经》简介

...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也说:“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大论》:“阳受风气,阴受湿气”;“阳病者上行极而下,阴病者下行极而上”:“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

 

笔记:学习圣人养生,了解四时五行对人五脏五气的影响。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肝、心、脾、肺、肾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喜怒等情志变化,可以伤气寒暑外侵,可以伤形。突然大怒,会损伤阴气,突然大喜,会损伤阳气。气逆上行,充满经脉,则神气浮越,离去形体了。所以喜怒不加以节制,寒暑不善于调适,生命就不能牢固。阴极可以转化为阳,阳极可以转化为阴。冬季受了气的伤害,春天就容易发生温病;春天受了风气的伤害夏季就容易发生飧泄;夏季受了气的伤害,秋天就容易发生疟疾;秋季受了湿气的伤害,冬天就容易发生咳嗽。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