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魂and魄的论述

【灵枢】本神第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意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岐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并精而出入者谓之;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思;因思而远慕谓之虑;因虑而处物谓之智。

笔记:解释魂魄的定义。精神魂魄在一气周流的运动中密不可分。

【灵枢】本神第八

肝,悲哀动中则伤魂,魂伤则狂忘不精,不精则不正,当人阴缩而挛筋,两胁骨不举,毛悴色夭死于秋。

肺,喜乐无极则伤魄,魄伤则狂,狂者意不存人,皮革焦,毛悴色夭死于夏。

肝藏血,血舍,肝气虚则恐,实则怒。

肺藏气,气舍,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笔记:无形的魂魄需要依托有形之体而存在,遵循五脏五行的相克关系。

【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肝藏、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五脉应象:肝脉弦、心脉钩、脾脉代、肺脉毛、肾脉石。是谓五脏之脉。

笔记:取象比类方法说明五脏所藏,所主,所伤,对应的五脉之象。

【素问】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为阳中之太阳,通于夏气。

肺者,气之本,之处也;其华在毛,其充在皮,为阳中之太阴,通于秋气。

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

肝者,罢极之本,之居也;其华在爪,其充在筋,以生血气,其味酸,其色苍,此为阳中之少阳,通于春气。

笔记:五脏与五神,身体,天气的对应关系。

【灵枢】九针论第七十八

五藏:心藏神,肺藏,肝藏,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笔记:五神之舍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