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结业论文,雅3班,付正芳

桂枝二越婢一汤与桂枝二麻黄一汤对比

本学期学习论文要求选择两个方剂的比较,当所要做的方向决定后,再把其中的方剂组成差异和对治功能及各项相关的资料排比起来,我们在之前课程中学习过很多的方剂,但是我们要如何运用这些方剂达到治病目的。能够治疗的方剂有时有好几个,但怎么样能够把这些方剂分得非常清楚,了解其中的组成差异、方剂结构、对治症状差异等搞明白,要是用我本人的大脑根本不可能,还好现在有林大栋老师研发的中医智能中医学习大脑已经把它做得相当完美。这太用了只要上去搜索就可一目了然了。如<桂枝二越婢一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

一 桂枝二越婢一汤

方剂内容

 [出处]伤寒论

 [原文]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脉微弱者,此无阳也,不可发汗。宜桂枝二越婢一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去皮;芍药;麻黄;甘草各十八铢,炙;大枣四枚,擘;生姜一两二铢,切;石膏二十四铢,碎,绵裹;上七味,以水五升,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当裁为越婢汤、桂枝汤合之,饮一升。今合为一方,桂枝汤二分、越婢汤一分。(伤寒杂病论)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汤剂

 [功用]微发其汗,兼清里热。

 [适用症状]太阳病,发热恶寒,热多寒少。

 [方解]1.《内台方议》:此汤亦即桂枝麻黄各半汤中减杏仁加石膏也,杏仁能发汗,去之;石膏能去虚热,故加之。

2.《古方选注》:连枝二越脾一汤,治脉微无阳。无阳者,阳分亡津之剂,故于桂枝汤照原方用4分之2以和阳,越脾汤照原方用4分之1以行阴。行阴者,发越脾气而行冒中之津,俾阳和津生而脉... [查看详情]

 [注意事项]

1.若麻黄用到15g以上时,需要久煮至少两小时。

2.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否则容易造成失眠的情况。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

3.体型瘦弱者,体弱多病者,瘦弱面白多汗者,均应慎用麻黄

:药解

>> 在其中的单味药里

 桂枝可以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芍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炙甘草的作用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生姜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是用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麻黄在本方中是用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石膏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心膀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温补散燥

 芍药[性味]苦、酸、甘,微寒

[归经]肝脾

[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药性]微寒补收润

 炙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药性]补收润

 生姜[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药性]温补升散燥

 大枣[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温补降收润

 麻黄[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1.用于风寒表实证 2.用于咳喘实证 3.用于风水水肿

[药性]温泻散燥

 石膏[性味]辛、甘,大寒

[归经]肺胃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临床应用]

1、用于气分实热证 2、用于肺热咳喘 3、用于胃火牙痛

[药性]大寒泻降散润。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桂枝、白芍

[功效]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相使。

[主治]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药对]麻黄、石膏

[功效]清泻肺热,平喘,利水。相使。

[主治]治疗邪热壅肺的咳喘,全身水肿。

 [药对]麻黄、桂枝

[功效]发表解肌散寒。相须。

[主治]治疗四肢水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白芍、炙甘草

[功效]酸甘化阴,养血敛阴。

[主治]治疗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药对]桂枝、炙甘草

[功效]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相使。

[主治]治疗心阳虚之心悸气短,其人欲两手交叉覆盖,喜按心胸部位。

二 桂枝二麻黄一汤

方剂内容

 [出处]伤寒论

 [原文]服桂枝汤,大汗出,脉洪大者,与桂枝汤如前法。若形如疟,日再发者,汗出必解,宜桂枝二麻黄一汤(巜伤寒论》)

 [组成]桂枝一两十七铢去皮;芍药一两六铢;麻黄十六铢,去节;生姜一两六铢,切;杏仁十六个,去尖皮;甘草一两二铢,炙;大枣五枚,擘;上七味,以水五升,先煮麻黄一二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本云桂枝汤二分、麻黄汤一分,合为二升,分再服。今;合为一方,将息如前法。(伤寒杂病论) [收起]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剂型]汤剂

 [功用]解散营卫之邪。小发营卫之汗。

 [适用症状]大汗出后,表仍未解,寒热如疟,脉浮数。

 [方解]

1.《伤寒附翼》:邪气稽留于皮毛肌肉之间,固非桂枝汤之可解;已经汗过,又不宜麻黄杨之峻攻。故取桂枝汤3分之2,麻黄汤3分之1,合而服之,再解其肌,微开其表,审发汗于不发之中,此又用桂枝后更用麻黄法也。后人合为一方者,是大背仲景比较二分之轻重偶中出奇之妙理矣。

2.《古方选注》:桂枝铢两多,麻黄铢数少,即啜粥助汗之变化。桂枝汤减用4分之2,麻黄汤减用4分之1,则固表护阴为主,而以发汗为复,假麻黄开发血脉精气,助桂枝汤于卫分作微汗耳。第16铢麻黄,不能胜1两17铢桂枝、1两6铢白芍,则发汗之力太微,故又先煮麻黄为之向导,而以桂、芍袭其后也。 [收起]

 [注意事项]

1.若麻黄用到15g以上时,需要久煮至少两小时。

2.有麻黄的处方不可超过晚上八点服药,否则容易造成失眠的情况。如果这样做还是有失眠的情况,请改成早午饭后服用即可。

3.体型瘦弱者,体弱多病者,瘦弱面白多汗者,均应慎用麻黄。

药解 在其中的单味药里

 桂枝可以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芍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生姜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可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麻黄是用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杏仁在本方中是用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炙甘草可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桂枝 单位药说明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心膀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温补散燥

 芍药 [性味]苦、酸、甘,微寒

[归经]肝脾

[功效]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药性]微寒补收润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药性]温补升散燥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温补降收润

 麻黄 [性味]辛、微苦,温

[归经]肺膀胱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风寒表实证 2.用于咳喘实证 3.用于风水水肿

[药性]温泻散燥

 杏仁[性味]苦,微温;有小毒

[归经]肺大肠

[功效]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临床应用]

1.用于咳嗽气喘 2.用于肠燥便秘

[药性]微温泻降散润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 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桂枝、白芍

[功效]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相使。

[主治]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

 [药对]麻黄、桂枝

[功效]发表解肌散寒。相须。

[主治]治疗四肢水肿,外感风寒表实证。

 [药对]麻黄、燀苦杏仁

[功效]宣肺平喘,一升一降,一燥一润。相使。

[主治]治疗咳喘。

 [药对]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药对]白芍、炙甘草

[功效]酸甘化阴,养血敛阴。

[主治]治疗阴血不足之筋脉拘急及腹痛。

 [药对]桂枝、炙甘草

[功效]辛甘化阳,补益心阳。相使。

[主治]

治疗心阳虚之心悸气短,其人欲两手交叉覆盖,喜按心胸部位。

桂枝二越婢一汤和桂枝二麻黄一汤相同点都有桂枝汤证!

麻黄在本方中是用来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差异(石膏可以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杏仁在本方中是用来止咳平喘,润肠通便;)

总结:中医要求医者临床经验要很丰富。辩证论治要很强,辩证得越准确使用的方剂就越准确,药到才能病除。现在好多了,有中医智能中医学习大脑的辅助。可以更好的帮我们学习,临床实践少走弯路。感恩遇见!一切都是最好的开始!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