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7论文旋覆代赭汤浅议贺新强

旋覆代赭汤浅议

 [原文]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噫气不除者,旋覆代赭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旋覆花三两;人参二两;生姜五两;代赭一两;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擘),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杂病论)

[用法]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现代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三餐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降逆化痰,益气和胃。

[适用症状]胃气虚弱,痰浊内阻,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

[方解]1.本方主治由中虚引起的多种浊气上逆证,如呃逆、嗳气、呕逆、反胃、不食等证,对胃虚不和的反胃等证,也都适用。尤以嗳气特别多的场合而用生姜泻心汤无效者,本方适宜。若有便秘者,用之大便能快通,相反的若为下痢,使用本方,亦有止痢的作用。又本方之证为虚证,患者大多体力衰弱,其腹证与大建中汤之腹证相似,同有虚满状态,心下部有胃肠蠕动亢进,却无腹痛者。 本方可视作生姜泻心汤中,取去干姜、黄连、黄芩、换入旋覆花、代赭石而成者。因为本方之证,有虚气而无实热,故无需芩连等类泄热药物,方中用旋覆花之辛,以宣气消痞,而治嗳气,及补血、止血、收敛之效;并用代赭石之重,使之敛浮镇逆。其他人参、甘草,养正补虚;生姜大枣,和脾强胃;半夏则蠲饮于上,降浊升清。如此,共奏补虚和中,宣气涤饮之功。

2. 本方证因胃气虚弱,痰浊内阻所致胃脘痞闷胀满、频频嗳气,甚或呕吐、呃逆等证。原书用于“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此乃外邪虽经汗、吐、下而解,但治不如法,中气已伤,痰涎内生,胃失和降,痰气上逆之故。而胃虚当补、痰浊当化、气逆当降,所以拟化痰降逆,益气补虚之法。方中旋覆花性温而能下气消痰,降逆止嗳,是为君药。代赭石质重而沉降,善镇冲逆,但味苦气寒,故用量稍小为臣药;生姜于本方用量独重,寓意有三:一为和胃降逆以增止呕之效,二为宣散水气以助祛痰之功,三可制约代赭石的寒凉之性,使其镇降气逆而不伐胃;半夏辛温,祛痰散结,降逆和胃,并为臣药。人参、炙甘草、大枣益脾胃,补气虚,扶助己伤之中气,为佐使之用。诸药配合,共成降逆化痰,益气和胃之剂,使痰涎得消,逆气得平,中虚得复,则心下之痞硬除而嗳气、呕呃可止。后世用治胃气虚寒之反胃、呕吐涎沫,以及中焦虚痞而善嗳气者,亦取本方益气和胃,降逆化痰之功。

临证气逆较著,胃虚不甚者,可重用代赭石以增强其重镇降逆之功;痰多苔腻者,可加陈皮、茯苳等以化痰和胃;腹胀较重者,可加枳实、厚朴以行气除满,脾寒见腹痛喜温者,可加吴茱萸、干姜以温中散寒;内有蕴热见舌红苔黄者,可加竹茹、黄莲以清泄胃热。 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碍胃气,中焦虚寒者,不可重用。胃虚有热之呕吐、嗳气、呃逆者不宜使用本方。孕妇忌用。

[注意事项]方中代赭石性寒沉降,有碍胃气,若胃虚较着者,其用量不可过重。


药解

旋覆花可以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人参用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生姜的作用是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代赭石可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炙甘草是用来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半夏在本方中是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单味药

1、旋覆花

 [性味]苦、辛、咸,微温

 [归经]肺脾胃大肠

 [功效]降气化痰,降逆止呕

 [临床应用]1、用于痰饮壅肺或痰饮蓄结证2、用于噫气,呕吐

 [药性]微温泻降散燥

2、人参

 [性味]甘、微苦,微温

 [归经]心肺脾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症候 2.用于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症 3.用于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4.用于热病气津两伤之身热口渴及消渴等症 5.用于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药性]微温补升收润

3、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药性]温补升散燥

4、代赭石

 [性味]苦,寒

 [归经]肝心

 [功效]平肝潜阳,重镇降逆,凉血止血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2、用于呕吐,呃逆,噫气等证3、用于气逆喘息4、用于血热吐衄,崩漏

 [药性]寒补降收

5、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药性]补收润

 6、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

 [归经]脾胃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湿痰、寒痰证 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3.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4.用于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症

 [药性]温补降散燥

 7、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温补降收润


药对

1、生姜、大枣

[功效]养脾胃和营卫。相使。

[主治]治疗风寒感冒(入表药),胃脘不舒呕吐(入健脾药)。

2、旋覆花、代赭石

[功效]降逆化痰。

[主治]治疗痰浊中阻之心下痞满,噫气呃逆。

3、生姜、姜半夏

[功效]温胃、化痰、止呕。相畏相使。

[主治]治疗寒饮呕吐,失眠,容易焦躁紧张、

方性图

旋覆代赭石汤(7味)

旋覆花、人参、生姜、代赭石、炙甘草、半夏、大枣

予诊一患者,男、57岁,于6月3日突发味觉消失,刻下症见:舌边尖部稍可觉咸味和辣味,余部味觉消失,无吐涎沫,舌苔黄腻,稍厚,舌边尖稍红,舌下静脉迂曲青紫,右寸关脉稍滑,左三部脉濡。余未见异常。

方剂如下:

姜半夏24          陈皮12           桃仁15                莪术15  

佩兰30(后下)   高良姜15         代赭石12(包煎)     栀子10  

泽泻15            藿香25(后下)  肉桂9                 黄芩12 

旋复花15(包煎)

水煎服 日一剂 取汁400ml 分两次服

三剂后,味觉复回,但仍觉舌面干燥不润,遂即原方5副继服。三诊时,症状大减。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