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类方的总体药物升降分析---韦小东

小柴胡汤是六级辩证少阳病最代表性的方子,也是脏腑辩证从肝论治,疏肝解郁的基础方。其方证信息如下:

[出处]伤寒论

[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适用症状]

1.伤寒少阳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

2.妇人伤寒,热入血室;及疟疾、黄疸与内伤杂病,证见少阳证者。

[方解]

1.本方的主药是柴胡,它获得黄芩的协力,作用于胸胁部,具有消炎解热、疏通胸胁部郁滞的效能,半夏与生姜,能止悪心呕吐,并增进食欲,且协助柴胡和黄芩.,人参协同甘草、大枣增强脾胃的机能,兼能缓解胸胁部的充塞感。

2.本方是如方名所示,系以柴胡为主药。此药能主治由于上 部胸胁的实热所引起的胸胁苦满,且得黄芩的协助,增强胸胁部的消炎、解热、疏通作用;半夏与生姜能利导胃内的停水,且有开气 并止恶心呕吐及增进食欲的效能;人参与大枣、甘草配合扶助胃的活动力,且缓解胸胁心下部的充塞感;柴胡复有加强肝脏机能的功效,并恢复由于热性病所引起的肝脏障碍。

单药属性:

柴胡可以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黄芩用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人参的作用是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炙甘草可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半夏是用来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生姜在本方中是用来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大枣可以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方性计算:


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小柴胡汤这个方子的药性主要是温的升的,以升散半表半理的邪气为主。那它经过加减变成其它类方后其升降属性会变成怎样呢?我们选取其中3个方子分别进行分析。

1.柴胡桂枝汤 2.大柴胡汤 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1.柴胡桂枝汤

[组成]

黄芩一两半 人参一两半 甘草一两(炙) 半夏二合半(洗) 芍药一两半 大枣六枚(擘) 生姜一两半(切) 柴胡四两 桂枝一两半(去皮)。

方性计算:

从其药物组成来看就是柴胡汤和桂枝汤的合方。而桂枝汤的方性总体也是温性辛散为主,所以柴胡桂枝汤与小柴胡汤一样总体方剂以升为主,比小柴胡汤升的力量更大一些,既解太阳的表症又解少阳的半表半里症。

1. 大柴胡汤

[组成]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枳实四枚,芍药三两,大黄二两,生姜五两,大枣十二枚。

大柴胡汤的组成主要是小柴胡汤去掉了补益的人参和甘草加上枳实和大黄。

大黄

性味: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临床应用

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3.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黄疸,淋证

药性:寒泻降收燥

枳实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脾胃大肠

功效:破气消积,化痰除痞

临床应用

1、食积气滞,脘腹痞满证2、痰浊阻滞,胸脘痞满证

药性:微寒泻降散燥

从以上信息看,大黄和枳实都是降下寒凉的药,相当于在少阳的基础上合并了阳明,即有少阳的小柴胡升又有阳明大黄、枳实的降,整体有升有降,治疗肝胃不和(木土不和)。

4.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组成]

柴胡四两,黄芩一两半,人参一两半,桂枝一两半,茯苓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龙骨一两半,牡蛎一两半,生姜一两半,大枣六枚,铅丹一两半。

方性计算: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就是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加上了茯苓、龙骨、牡蛎、铅丹、大黄,后四位药无疑药性都是降下含量的药,柴胡桂枝汤主要是升法,加上后四位药是降法,整天方子可以说是有升有降,升降基本平衡,治疗神志方面的疾病尤其适用。

   以上就是对4个柴胡剂方子的整体药物升降的分析和总结,小柴胡汤整体属于升法,加上其它药物或者跟其它合方后整个方子可以变得升散更加强或者增加了降的属性,整体变成又升又降,升降可以保持平衡。每个方子都有不同的适应证。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