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黄帝内经中阴与阳的笔记
By 1班 李艳红
素问_阴阳别论篇第七
黄帝问曰:人有四经,十二从,何谓? 岐伯对曰:四经应四时;十二从应十二月;十二月应十二脉。 脉有阴阳,知阳者知阴,知阴者知阳。 凡阳有五,五五二十五阳 ...。 所谓阴者,真脏也。见则为败,败必死也。 所谓阳者,胃脘之阳也。 别于阳者,知病处也,别于阴者,知生死之期。 三阳在头,三阴在手,所谓一也。 别 ...于阳者,知病忌时,别于阴者,知死生之期。谨熟阴阳,无与众谋。所谓阴阳者,去者为阴,至者为阳,静者为阴,动者为阳,迟者为阴,数者为阳。
笔记:阴和阳是人体经络、血脉的两个方面,阴阳不能分开。
素问_阴阳类论篇第七十九
:却念上下经,阴阳从容,子所言贵,最其下也。 雷公至斋七日,旦复侍坐。 帝曰:三阳为经,二阳为维,一阳为游部,此知五脏终始。三阳为表,二阴为里,一阴至绝,作朔晦,却具合以正其理 ...,乍阴乍阳,交属相并,缪通五脏,合于阴阳。先至为主,后至为客。 雷公曰:臣悉尽意,受传经脉,颂得从容之道以合从容,不知阴阳,不知雌雄? 帝曰:三
笔记:三阴三阳的含义和功用,三阴三阳相互之间的关系和病状,脉象等。疾病的预后与四时阴阳的关系。
素问_阴阳离合篇第六
黄帝问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大小月三百六十日成一岁,人亦应之。今三阴三阳不应阴阳,其故何也? 岐伯对曰: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 ...不可胜数,然其要一也。 天覆地载,万物方生。未出地者,命曰阴
笔记:自然界中阴阳的变化,三阴三阳经的离合及作用特点:开、阖、枢。
素问_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汗出也。 夫精者,身之本也。故藏于精者,春不病温。夏暑汗不出者,秋成风疟,此平人脉法也。 故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 ...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
笔记:阴阳的互根,一天之中阴阳的转化特点。
灵枢_阴阳系日月第四十一
黄帝曰:余闻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其合之于人,奈何?岐伯曰:腰以上为天,腰以下为地,故天为阳,地为阴,故足之十二经脉,以应为十二月,月生于水,故在下者为阴;手之十指,以应十日,日主火 ...;巳者,四月,主右足之阳明。此两阳合于前,故曰阳明。申者,七月之生阴也,主右足之少阴;丑者,十二月,主左足之少阴;酉者,八
笔记:天地阴阳的划分,以及日月阴阳的变化与人身阴阳经脉经气的运行流注有一致性。一年12个月中人的身体气血阴阳的运行情况。
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 治病必求于本。 故积阳为天,积阴为地。阴静阳燥,阳生阴长,阳杀阴藏,阳化气,阴成形 ...。 寒极生热,热极生寒,寒气生浊,热气生清。清气在下,则生飧泄;浊气在上,则生
笔记:阴阳的关系和功能,以及形态。
灵枢_寿夭刚柔第六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人之生也,有刚有柔,有弱有强,有短有长,有阴有阳,愿闻其方。 少师答曰:阴中有阴,阳中有阳,审知阴阳,刺之有方。得病所始,刺之有理。谨度病端,与时相应。内合于 ...五脏六腑,外合于筋骨皮肤。是故内有阴阳,外亦有阴阳。在内者,五
笔记:用阴阳互根的道理分析人体内外和脏腑组织的阴阳属性。
素问_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 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少阳独至者,一阳 ...之过也。 太阴脏搏者,用心省真,五脉气少,胃气不平,三阴也。宜治其下俞,补阳泻阴。 一阳独啸,少阳厥也。阳并于上,四脉争张,气归于肾。宜治其经络;泻阳补阴。 一
笔记:阴阳的不足和有余对人体影响,可以判断病情,进行临床诊断。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