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之营与卫的笔记

作业:黄帝内经中营与卫的笔记

雅5-成都-龙敏

【全网查询结果】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焉受气?阴阳焉会?何气为?何气为安从生?于焉会?老壮不同气,阴阳异位,愿闻其会。岐伯答曰:人受气于谷,谷入于胃,以传与肺,五脏六腑,皆以受气,其清者为,浊者为 ...,在脉中,在脉外,周不休,五十度而复大会,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气行于阴二十五度,行于阳二十五度,分为昼夜,故气至阳而起,

【笔记】:人体脾胃纳五谷产生精气,清为营气行于脉中、浊为卫气行于脉外,营卫气在全身阴阳经各行二十五周次会和,为一昼夜。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寿夭刚柔第六

以立寿夭奈何?伯高答曰:平人而气胜形者寿;病而形肉脱,气胜形者死,形胜气者危矣。 黄帝曰:余闻刺有三变,何谓三变?伯高答曰:有刺者,有刺者,有刺寒痹之留经者。 黄帝曰:刺 ...三变者奈何?伯高答曰:刺者出血,刺者出气,刺寒痹者内热。 黄帝曰:营卫寒痹之为病奈何?伯高答曰:之生病也,寒热少气,血上下行。之生病。

【笔记】:知道了病在三处分别用三种不同针刺治疗:病在营点刺放血,病在卫摇大针孔,病在经络可焠刺或针后药熨。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胀论第三十五

畔界,其病各有形状。气循脉,气逆为脉胀;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神去其室,致邪失正,真不可定,麤之所败,谓之天命;补虚泻实,神归其室,久塞其空,谓之良工。 黄帝曰:胀者焉生?何因而有?岐伯曰:气之在身也,常然并脉,循分肉,行有逆顺,阴阳相随,乃得天和 ...虚实,工在疾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今有其三而不下者,其过焉在?岐伯对曰:此言陷于肉肓,而中气穴者也。不中气穴,则气内闭,针不陷肓,则气不行,上越中肉,则气相乱,阴阳相逐。其于胀也,当泻不泻,气故不下。

【笔记】:营卫正常应相随,若逆则胀,可泻足三里。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上膈第六十八

肠胃充郭,气不,邪气居之。人食则虫上食,虫上食则下管虚,下管虚则邪气胜之,积聚以留,留则痈成,痈成则下管约。其痈在管内者,即而痛深,其痈在外者,则痈外而痛浮,痈上皮热。

【笔记】:卫气不能正常营运,就会集邪,久之会病。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大惑论第八十

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邪其精,其精所中不相比也,则精散。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目者,五脏六腑之精也,营卫魂魄之所常也,神气之所生也。故神劳则魂魄散 ...胃脘寒,故不嗜食也。 黄帝曰:病而不得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蹻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 黄帝曰:病目而不得视者 ...,何气使然?岐伯曰:气留于阴,不得行于阳,留于阴则阴气盛,阴气盛则阴蹻满,不得入于阳则阳气虚,故目闭也。 黄帝曰:人之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此人肠胃大而皮肤湿,而分肉不解焉。肠胃大则 ...气留久;皮肤湿则分肉不解,其行迟。夫气者,昼日常行于阳,夜行于阴,故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故肠胃大,则气行留久;皮肤湿,分肉不解,则行迟。留于阴也久,其气不清,则欲瞑,故多卧矣。其肠胃小,皮肤滑 ...以缓,分肉解利,气之留于阳也久,故少瞑焉。 黄帝曰:其非常经也,卒然多卧者,何气使然?岐伯曰:邪气留于上焦,上焦闭而不通,已食若饮汤,气留久于阴而不行,故卒然多卧焉。

【笔记】:营卫共同作用才能维护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五乱第三十四

四时者,春秋冬夏,其气各异,营卫相随,阴阳已知,清浊不相干,如是则顺之而治。 黄帝曰:何为逆而乱,岐伯曰:清气在阴,浊气在阳,气顺脉,气逆行,清浊相干,乱于胸中,是谓大悗。故气乱于心。

【笔记】:营气顺,卫气逆,经气逆乱人会生病。

【黄帝内经】-营and卫:【素问】_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何谓神不使? 岐伯曰: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营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笔记】:生病之人若无治病之精神意志则病不会好。

【黄帝内经】-营and卫:【素问】_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苍天之气,清静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 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气解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阳气者,若天 ...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 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穴俞以闭,发为风疟。 故风者,百病之始也,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 ...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岐伯曰: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外而为固也。 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

【笔记】:人要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为最佳。

【黄帝内经】-营and卫:素问_痹论篇第四十三

岐伯曰:痛者寒气多也,有寒故痛也。 其不痛不仁者,病久入深,荣之行涩,经络时疏,故不通,皮肤不,故为不仁。 其寒者,阳气少,阴气多,与病相益,故寒也 ...,循脉之分,各有所发,各随其过,则病瘳也。 帝曰:荣之气,亦令人痹乎? 岐伯曰:荣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于五脏,洒陈于六腑,乃能入于脉也。故循脉上下贯五脏,络六腑也。者水谷之悍。

【笔记】:风、寒、湿三气相合为痹,营卫气顺行病会好。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禁服第四十八

曰:慎之慎之,吾为子言之,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其所行,知其度量,内刺五脏,外刺六腑,审察气,为百病母,调其虚实,虚实乃止,泻其血络,血尽不殆矣。 雷公曰:此皆细子之所以通,未知其所约也 ...,中有着血,血寒,故宜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笔记】:掌握经脉的循行规律及其卫气情况才能针刺治疗。

【黄帝内经】-营and卫:【素问】_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帝曰:补泻奈何? 岐伯曰:形有余则泻其阳经,不足则补其阳络。 帝曰:刺微奈何? 岐伯曰:取分肉间,无中其经,无伤其络,气得复,邪气乃索。 帝曰:善 ...曰:刺未并奈何? 岐伯曰:即取之无中其经,邪所乃能立虚。 帝曰:善。余已闻虚实之形,不知其何以生? 岐伯曰:气血以并,阴阳相倾,气乱于,血逆于经,血气离居,一实一 ...脉坚大,故曰实。实者,外坚充满不可按之,按之则痛。 帝曰:寒湿之伤人,奈何? 岐伯曰:寒湿之中人也,皮肤不收,肌肉坚紧,荣血泣,气去,故曰虚。虚者,聂辟气不足,按之则气足以温 ...熏胸中,故内热。 帝曰:阳盛生外热奈何? 岐伯曰:上焦不通利,则皮肤致密,腠理闭塞,玄府不通,气不得泄越,故外热。 帝曰:阴盛生内寒奈何? 岐伯曰:厥 ...气上逆,寒气积于胸中而不泻,不泻则温气去寒独留,则血凝泣,凝则脉不通,其脉盛大以涩,故中寒。 帝曰:阴与阳并,血气以并,病形以成,刺之奈何? 岐伯曰:刺此者取之经隧。取血于营。

【笔记】:卫气恢复邪气乃去,卫气乱则病生,营卫气血均喜温暖。联想到原始点张钊汉老师的热能说法,有殊途同归之感。

【黄帝内经】-营and卫:【素问】_疏五过论篇第七十七

再拜曰:臣年幼小,蒙愚以惑,不闻五过与四德,比类形名,虚引其经,心无所对。 帝曰:凡未诊病者,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尝富后贪,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医工诊之 ...,不在脏腑,不变躯形,诊之而疑,不知病名,身体日减,气虚无精,病深无气,洒洒然时惊。病深者,以其外耗于,内夺于荣。良工所失,不知病情,此亦治之一过也。 凡欲诊病者,必问饮食居处,暴乐暴苦。

【笔记】:情志病,外耗损卫气,内劫夺营血,诊病时须问清才不至过。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气失常第五十九

黄帝曰: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旁取之。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 ...于伯高曰:何以知皮肉气血筋骨之病也?伯高曰:色起两眉薄泽者,病在皮;唇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肌肉;气濡然者,病在血气;目色青黄赤白黑者,病在筋;耳焦枯受尘垢,病在骨。

【笔记】:卫气滞留胸腹症状及治疗方法和皮、肉、气、血、筋、骨疾病的诊断。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气第五十二

黄帝曰:五脏者,所以藏精神魂魄者也;六腑者,所以受水谷而行化物者也。其气内干五脏,而外络肢节。其浮气之不循经者,为气;其精气之行于经者,为气。阴阳相随,外内相贯,如环之无端。亭亭淳淳乎。

【笔记】:再次说明营卫之气相辅相成,脉内外贯通在体内循环往复。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邪客第七十一

黄帝问于伯高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 ...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节气者,出其悍气之慓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气独其外,行于阳 ...节,以抱人形;天有阴阳,人有夫妻;岁有三百六十五日,人有三百六十五节;地有高山,人有肩膝;地有深谷,人有腋腘;地有十二经水,人有十二经脉;地有泉脉,人有气;地有草蓂,人有毫毛;天有昼夜,人有卧起。

【笔记】:不眠症的原因及天人对应的观点。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本藏第四十七

黄帝问于岐伯曰:人之血气精神者,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 ...喜怒者也。是故血和则经脉流行,复阴阳,筋骨劲强,关节清利矣;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腠理致密矣;志意和则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脏不受邪矣;寒温和则六腑化谷,风痹不作,经脉通利,肢节得安矣。

【笔记】:营卫气正常的生理功能。

【黄帝内经】-营and卫:【灵枢】_经脉第十

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气已平,气乃满,而经脉大盛。脉之卒然动者,皆邪气居之,留于本末,不动则热,不坚则陷且空,不与众同,是以知其何脉之动也。 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 ... 雷公问于黄帝曰:「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藏,外别六府,愿尽闻其道。 黄帝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

【笔记】:人之初生,脉是营卫运营的通道。

【黄帝内经】-营and卫:《黄帝内经》简介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说:“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素问·生气通天论》说:“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外而为固也。”这两句话精辟地解释了人体阴阳的对立统一关系。 从 ...胚胎生命的发展过程:“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这种对生命物质属性和胚胎发育的认识是基本正确的。 (六)《黄帝内经》的形神统一观 ...三部分。《灵枢·本脏》说:“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经脉有正经十二: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 ...论》,两论皆言三百六十五穴。实际《气穴论》载穴三百四十二,《气府论》载穴三百八十六。 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包括精、血、津、液;气,指宗气、荣气、气;神,指神、魂、魄、意、志。《灵枢·本 ...、软、弱、散、缓、牢、动、洪、伏、芤、革、促、结、代、大、小、急、坚、盛、躁、疾、搏、钩、毛、石、、喘等等。但常以六脉为纲加以概括,如《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调其脉之缓、急、大、小、滑、涩,而病变。

【笔记】:人体营卫对立统一关系如阴阳,从人之初生即存在,周而复始环绕运营全身,经水谷精微化生而成精气,行于脉外是卫为浊,行于脉中是营为清,相辅相成共同维护身体健康,若营卫逆行或清浊不分则人会生病,用”一针二灸三用药”对症治疗、平衡营卫、恢复营卫功能则病可好矣。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