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汤类方证治及运用
《伤寒论》柴胡汤类证共七方,今以柴胡桂枝干姜汤、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两方为例分别论述及其运用如下:
柴胡桂枝干姜汤
[原文];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者,此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柴胡半斤(6-12g);桂枝三两(6-10g);干姜二两(3-6g);栝楼根四两(10-12g);黄芩三两(5-10g);牡蛎二两(10-15g),熬;甘草二两(3-6g),炙,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用法];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初服微烦,复服汗出,便愈。
[功用];和解少阳,兼化痰饮。
[适用症状];少阳病兼水饮内结。伤寒五六日,已发汗而复下之,胸胁满微结,小便不利,渴而不呕,但头汗出,往来寒热,心烦。亦治牡疟、劳疟不愈者。
[方解];方中的柴胡,黄芩主要是作用于胸胁部,而有解热、疏通、鎭静的效能;桂枝治表证与气的上冲,并协同牡蛎而鎭抑胸腹的动悸,且止盗汗;干姜为温药,能温里寒,鼓舞组织的机能。栝楼根滋润、止渴,有鎭咳作用,并滋润不足的水分;甘草调和诸药并治气上冲,且有健胃的效能
柴胡;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肝胆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药性];微寒泻升散燥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心膀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温补散燥
干姜; [性味],辛,大热, [归经],脾胃心肺
[功效],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
[临床应用];1、用于脾胃寒证2、用于亡阳证3、用于寒饮伏肺喘咳
[药性];大热补升散燥
栝蒌根; [性味],甘、微苦,微寒, [归经],肺胃
[功效];清热生津,消肿排脓
[临床应用],1、用于热病口渴,内热消渴2、用于肺热咳嗽或燥咳3、用于痈肿疮疡
[药性],微寒泻收润
黄芩; [性味],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肠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胎动不安
[药性],寒泻降收燥
牡蛎; [性味],咸、涩,微寒, [归经],肝肾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用于痰核,瘰疬,症瘕积聚等证 3.用于滑脱诸证 4.用于胃痛泛酸
[药性],微寒补收燥
炙甘草; [性味],甘,平, [归经],心、肺、脾、胃
[功效];补脾和胃,益气复脉
[临床应用];用于脾胃虚弱,倦怠乏力,心动悸,脉结代,可解附子毒。
柴胡桂枝干姜汤本方证以胸胁满、或胸骨痛、或咳咳,触之更甚;
寒热往来感,或恶风、自汗、盗汗、头颈以上多汗;
食欲不振,口渴,但饮水不多,小便不利,大便溏薄;
心烦,胸腹动悸,不眠多梦,耳鸣;
苔白厚,舌面干。
柴胡桂枝干姜汤具有除烦,定悸,止渴,止汗,止利的功效,是柴胡类方中的安定剂及精神疲劳恢复剂,现代研究提示能抗身心疲劳,抗焦虑及抑郁,调节自主神经紊乱和血管异常痉挛,镇靜,安眠,退热等。
柴胡桂枝干姜汤多见于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发热迁延不愈,口渴食欲不振,腹泻为表现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以心悸多汗为表现的焦虑症,更年期综合征等,临床只要对证,效果很好。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原文],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伤寒论》)
[组成],柴胡四两(6-12g),黄芩一两半(5-10g),人参一两半(5g),桂枝一两半(5-10g),茯苓一两半(5-12g),半夏二合半(6-10g),大黄二两(5-10g),龙骨一两半(10-20g),牡蛎一两半(10-20g),生姜一两半(5g),大枣六枚(15g),铅丹一两半。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纳大黄,切如棋子,更煮一二沸,去滓。温服一升。
[用法],九碗水煮成三碗,桂枝后下只煮15分钟。饭后各温服一碗。
[功用],调和气血,安神镇惊。
[适用症状],胸满闷,脐部动悸,心烦,惊悸不安,睡眠障碍,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难以转侧,舌苔黄腻,脉弦硬有力。
[方解];1.方中的柴胡配同黄芩作用于胸胁部,疏开郁气与解热;龙骨、牡蛎有鎭静的功效,能镇静胸腹部的动悸,并治神经过敏、不眠、心悸亢进等;桂枝可治上冲;茯苓具有鎭静、强壮、利尿的功效;半夏、生姜俱能袪除胃内停水;大枣除有利于强壮的效能之外,尙有疗治急迫的功能;生姜能促进吸收诸药,且有健胃的功效;大黄能通大便,并有消炎的效力。
2.构成本方的主药是柴胡、龙骨和茯苓。柴胡能泻胸胁的实热;龙骨有收敛鎭静内气动摇的效能;茯苓则由于利尿而鎭静因停水外溢而起的动摇;柴胡协助黄芩作用于胸胁部,而有解热、疏通、鎭静的效能。龙骨、牡蛎具有鎭静作用,能鎭静胸腹的动悸,并治心悸亢进、失眠、惊恐等的神经症状;桂枝治上冲;茯苓善于利尿,并协同半夏祛除胃内停水。又茯苓、龙骨、牡蛎三者协力而治心悸亢进;大枣与生姜调和诸药而强化药效;大黄用以舒顺内部之气,而疏通肠管,且有消炎鎭静的效能。
3.本方有调整中枢神经的主要作用,能缓解或消失痉挛性的发作,对于中等体质以上之神经衰弱症状及癫痫等均有良效。方中柴胡、黄芩,用以疏解少阳胸部之邪,并清理热;龙骨、牡蛎,平定精神神经不安状态;桂枝治上冲;茯苓利小便;半夏去停水;大黄疏通肠管,以顺内部之气,人参益气;姜、枣则协助诸药,而强化药效。如此,共奏和解内外,镇静安神之功。
柴胡;[性味],苦、辛,微寒,[归经],肝胆
[功效],疏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清胆截疟
[临床应用],1、用于少阳证,外感发热2、用于肝郁气滞,胸胁疼痛,月经不调3、用于气虚下陷,久泻脱肛,胃、子宫下垂4、用于疟疾
[药性],微寒泻升散燥
半夏; [性味],辛,温;有毒,[归经],脾胃肺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临床应用],1.用于湿痰、寒痰证 2.用于胃气上逆呕吐 3.用于胸痹,结胸,心下痞,梅核气 4.用于瘰疬瘿瘤,痈疽肿毒及毒蛇咬伤等症
[药性],温补降散燥
茯苓;[性味],甘、淡,平, [归经],心脾胃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临床应用],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诸证3、心悸,失眠
[药性],泻降收燥
桂枝; [性味],辛、甘,温, [归经],肺心膀胱
[功效],发汗解肌,温经通脉,通阳化气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2.用于寒凝血滞的痹证,脘腹冷痛,痛经,经闭等症 3.用于胸痹,痰饮,水肿及心动悸,脉结代
[药性],温补散燥
党参;[性味],甘,平, [归经],脾肺
[功效],补中益气,生津,养血
[临床应用],1.用于中气不足的食少便溏、四肢倦怠等症 2.用于肺气亏虚的气短咳喘、言语无力、声音低弱等症 3.用于热伤气津,气短口渴之证 4.用于气血两亏的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等症
[药性],补升收润
黄芩; [性味],肠,苦,寒, [归经],肺胃胆大
[功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临床应用],1、用于湿温暑湿,黄疸泻痢,热淋涩痛2、用于肺热咳嗽3、用于热病烦渴,寒热往来4、用于咽喉肿痛,痈肿疮毒5、用于血热出血证6、用于胎动不安
[药性],寒泻降收燥
大枣; [性味],甘,温, [归经],脾胃
[功效],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缓和药性
[临床应用],1.用于脾虚食少便溏,倦怠乏力等症 2.用于血虚萎黄及妇女脏燥,神志不安等证 3.用于药性较峻烈的方剂中,可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
[药性],温补降收润
生姜; [性味],辛,温, [归经],肺脾
[功效],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临床应用],1、用于外感风寒表证2、用于多种呕吐证3、用于风寒咳嗽
[药性],温补升散燥
龙骨; [性味],甘、涩,平, [归经],心肝肾
[功效],镇惊安神,平肝潜阳,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心神不宁,心悸失眠,惊痫癫狂2、用于肝阳眩晕3、用于滑脱诸证4、用于湿疮痒疹、疮疡久溃不愈
[药性],补降收燥
牡蛎; [性味],咸、涩,微寒,[归经],肝肾
[功效],平肝潜阳,软坚散结,收敛固涩
[临床应用],1.用于肝阳上亢,头晕目眩 2.用于痰核,瘰疬,症瘕积聚等证 3.用于滑脱诸证 4.用于胃痛泛酸
[药性],微寒补收燥
大黄; [性味] ,苦,寒, [归经],脾胃大肠肝心
[功效],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止血,解毒,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临床应用],1.胃肠积滞,大便秘结 2.血热妄行之出血证 3.热毒疮疡、丹毒及烧烫伤 4.瘀血诸证 5.黄疸,淋证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本方证以柴胡证为主,胸胁苦满,寒热往来或休作有时;
精神神经症状,尤其是脐腹动悸,易惊,谵语者;
舌质红,苔厚黄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经典的少阳病方及情志病方,传统的和解安神方,具有除胸满,定烦惊,除谵语的功效。现代研究提示能抗抑郁,改善焦虑情绪,镇静,安眠,抗癫痫等。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适用病症,以精神障碍为表现,抑郁证,精神分裂症,肠易激综合征等;
以代谢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
以认知障碍为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老年性痴呆,神经性耳聋等;
以动作 异常为表现的神经系统疾病,癫痫,帕金森综合征,小儿多动症等。
临床应用对证,收效迅速。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