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临床中接诊一位咳嗽患者。反复咳嗽少痰3年余,病情重时伴有喘息。(西医确诊:慢阻肺)
2021年07.02第一诊,患者 男 57岁,咳嗽声音洪亮,伴少量黄痰,食欲欠佳,大便可,小便夜尿日行四五次,四肢温,无恶寒发热汗出。舌体胖大,舌苔薄黄。有吸烟史25年。治以半夏、前胡、桔梗、黄芩等,宣降肺气、清肺止咳。
07.20服用三剂药后第二诊,(患者因事,间隔十几天)依然咳嗽频繁,以夜间咳嗽厉害,有点喘息。少量白色痰。述有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
恰好在精一书院听了林老师的课,在“黄帝内经”中搜寻到相关咳嗽的理论基础:
素问_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帝曰:夫从容之谓也,夫年长则求之于腑,年少则求之于经,年壮则求之于脏。今子所言,皆失八风菀热,五脏消烁,传邪相受。夫浮而弦者,是肾不足也;沉而石者,是肾气内着也;怯然少气者,是水道不行,形气消索也。咳嗽烦冤者,是肾气之逆也。
个人理解:金肺与肾水,五行“金水相生”,患者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10年,夜尿频繁。肾气不足,久病,子病及母,必然引起肺气虚;又因为 肺主气,司呼吸。肾主纳气。肺肾两虚,则呼吸吐纳功能失常,气机逆乱,咳嗽频生。
治疗当以麦冬、款冬花、桂枝、熟附子、桑螵蛸等,补肺固肾,降逆止咳。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