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 黃帝內經中贼风的筆記- 何晓彦
【全書查詢結果】
一. [黃帝內經]-----灵枢_贼风第五十八
黄帝曰:夫子言贼风邪气伤人也,令人病焉,今有其不离屏蔽,不出室穴之中,卒然病者,非不离贼风邪气,其故何也?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其有热则汗出,汗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筆記】:本段阐述病患发生的原因:虽平时保护有加,足不出户,但体内原有的宿邪与新受风寒、情绪地激、饮食不当、气候变化相互作用引起病理变化。
二.灵枢_岁露论第七十九
黄帝问于少师曰:余闻四时八风之中人也,故有寒暑,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贼风邪气,因得以入乎?将必须八正虚邪,乃能伤人乎?少师答曰:不然。贼风邪气之中人也,不得以时,然必因其开也,其入深,其内极病,其病人也,卒暴。因其闭也,其入浅以留,其病也,徐以迟。
【筆記】:寒则皮肤急而腠理闭;暑则皮肤缓而腠理开。腠理开,病邪长趋直入,易突然得重疾;腠理闭合,病邪伤外,所以病以缓慢。
黄帝曰:有寒温和适,腠理不开,然有卒病者,其故何也?少师答曰:帝弗知邪入乎。虽平居其腠理开闭缓急,其故常有时也。黄帝曰:可得闻乎?少师曰: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肌肉充,皮肤致,毛发坚,腠理郗,烟垢着,当是之时,虽遇贼风,其入浅不深。至其月郭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其卫气去,形独居,肌肉减,皮肤纵,腠理开,毛发残,胶理薄,烟垢落,当是之时,遇贼风则其入深,其病人也,卒暴。
【筆記】: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与自然相应,当月满海水西盛时,人体气血充盈,肌肉实,皮肤紧致,毛发坚,腠理密,邪风受阻入侵浅层;反之,当月缺海水东盛时,人体气血虚,卫气弱,肌肉减少,皮肤松,腠理开,毛发残,当遇贼风则入深入里,易猝暴。
黄帝曰:其有卒然暴死暴病者,何也?少师答曰:三虚者,其死暴疾也;得三实者邪不能伤人也。黄帝曰:愿闻三虚。少师曰:乘年之衰,逢月之空,失时之和,因为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故论不知三虚,工反为粗。帝曰:愿闻三实。少师曰:逢年之盛,遇月之满,得时之和,虽有贼风邪气,不能危之也。黄帝曰:善乎哉论!明乎哉道!请藏之金匮,命曰三实。然,此一夫之论也。
【筆記】:本段论述三虚三实,所谓三虚:天时地理人和均不具备时,所受贼风所伤,是谓三虚;所谓三实:天时地理人和均具备时,所受贼风所伤,但无(生命)危险。
黄帝曰:愿闻岁之所以皆同病者,何因而然?少师曰:此八正之候也。黄帝曰:候之奈何?少师曰:候此者,常以冬至之日,太一立于叶蛰之宫,其至也,天必应之以风雨者矣。风雨从南方来者,为虚风,贼伤人者也。其以夜半至也,万民皆卧而弗犯也,故其岁民少病。其以昼至者,万民懈惰而皆中于虚风,故万民多病。虚邪入客于骨而不发于外,至其立春,阳气大发,腠理开,因立春之日,风从西方来,万民又皆中于虚风,此两邪相搏,经气结代者矣。故诸逢其风而遇其雨者,命曰遇岁露焉,因岁之和,而少贼风者,民少病而少死。岁多贼风邪气,寒温不和,则民多病而死矣。
【筆記】:本段论述自然之风从不同方向来,当南风至,因在夜半,万民休息时,受虚风者少,故少病,反之,白天受南方虚风者多,虚邪入里藏于骨中,至立春时节,阳气上升,腠理开,此时西风所致,故两邪相博,而经脉结代。若风调雨顺,贼风少,人民少病少死亡;反之,则病死者多。
三.素问_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
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
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
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恶气不发,风雨不节,白露不下,则菀不荣。
贼风数至,暴雨数起,天地四时不相保,与道相失,则未央绝灭。
【筆記】:本章节论述了春夏秋冬四时生长收藏的规律,强调顺应四季变化的规律来养生调神之道,怎样预防疾病而保健康。
四.素问_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黄帝问曰:余闻古之治病,惟其移精变气,可祝由而己。今世治病,毒药治其内,针石治其外,或愈或不愈,何也?
岐伯对曰:往古人居禽兽之间,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内无眷暮之累,外无伸官之形,此恬淡之世,邪不能深入也。故毒药不能治其内,针石不能治其外,故可移精祝由而己。
当今之世不然,忧患缘其内,苦形伤其外,又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故祝由不能己也。
【筆記】:本段论述了古今之人生病后,古人生活简朴、身处安静淡泊、不谋势利、且精神内守的意境中,外邪对身心伤害较轻,仅用“祝由”术可愈,而今世之人内忧外劳,又不顺从四时气候变化,常遭“虚邪风”侵袭,正气先弱,外邪乘虚及里,内伤五脏骨髓,外伤孔窍肌肤,故用针用药或愈或不愈。
五.素问_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夫上古圣人之教下也,皆谓之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筆記】:本段论述了养生方法的重点-“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