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问第三十四
卧而息有音者,有不得卧而息无音者,有起居如故息有音者,有得卧行而喘者,有不得得卧不能行而喘者,有不得卧卧而喘者,皆何脏使然?愿闻其故。 岐伯曰:不得卧而息有音者,是阳明之逆也,足三阳者下行 ...经上下,故留经而不行,络脉之病人也微,故起居如故而息有音也。 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之客也。夫水者,循津液而流也,肾者水脏主津液,主卧与喘也。 帝曰:善。
解读:不得卧呼吸声音大的,阳明经腑气上逆所致
不得卧卧则喘的,水饮上逆迫肺所致。
素问_刺禁论篇第五十二
。 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 刺手鱼腹内陷为肿。 无刺大醉,令人气乱;无刺大怒,令人气逆:无刺大劳人;无刺新饱人;无刺大饥人;无刺大渴人;无刺大惊 ...。 刺膺中陷中,肺为喘逆仰息。 刺肘中内陷气归之,为之不屈伸。 刺阴股下三寸内陷,令人遗溺。 刺腋下胁间内陷,令人咳。 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
解读:禁止针刺各项中,缺盆是胃经经穴,主治咳喘等,心统摄五脏六腑的通道。如果误刺刺中央太深,肺气外泄则咳喘气逆
素问_五藏生成篇第十
之小大,滑涩浮沉,可以指别。五脏之象,可以类推。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脉色,可以万全。 赤脉之至也,喘而坚。诊曰:有积气在中,时害于食名曰心痹。得之外疾,思虑而心虚 ...,故邪从之。 白脉之至也,喘而浮。上虚下实,惊,有积气在胸中,喘而虚。名曰肺痹。寒热,得之醉而使内也。 青脉之至也。长而左右弹。有积气在心下,肢胠。名曰肝痹。得之寒湿,与疝同法
解读:五脏五色可以看见,红色脉,喘,为心痹。白色脉,浅喘,肺痹
灵枢_热病第二十三
汗出则泄。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热病七日八日,脉口动,喘而短者,急刺之,汗且自出,浅刺手大指间。 热病七日八日,脉微小,病者溲血,口中干,一日半而死。脉代者,一日 ...死。 热病已得汗出,而脉尚躁,喘且复热,勿刺肤,喘甚者死。 热病七日八日,脉不躁,躁不散改,后看中有汗;三日不汗,四日死。未曾汗者,勿腠刺之。 热病先肤痛,窒鼻充面,取之皮,以
解读:热病七八天了,气短而喘,脉躁动,浅刺大指达到汗出热散。热病汗出但脉仍然躁动,喘又发热,不能刺,危险。
素问_大奇论篇第四十八
肝满、肾满、肺满皆实,即为肿。 肺之雍,喘而两胠满;肝雍,两胠满,卧则惊,不得小便;肾雍,脚下至少腹满,胫有大小,髀(骨行)大跛,易偏枯。 心脉满大,癎瘈筋挛;肝脉小急 ...日起。其从者暗三岁起,年不满二十者三岁死。 脉至而搏,血衄身热者死。脉来悬钩浮为常脉。脉至如喘,名曰暴厥,暴厥者不知与人言。脉至如数,使人暴惊,三四日自已。 脉至浮合,浮合如数
解读:肺脉雍滞,喘而且两肋满胀。脉来喘急,突然昏厥不能说话的叫暴厥
素问_示从容论第七十六
行,不在法也。 雷公曰:于此有人,四肢解堕,喘咳血泄,而愚诊之以为伤肺,切脉浮大而紧,愚不敢治。粗工下砭石,病愈,多出血,血止身轻,此何物也? 帝曰:子所能治,知亦众多,与此病 ...乱而无常也。 四支解堕,此脾精之不行也。喘咳者,是水气并阳明也。血泄者,脉急血无所行也。若夫以为伤肺者,由失以狂也。不引比类,是知不明也。 夫伤肺者,脾气不守,胃气不清,经气
解读:四肢倦怠无力,是脾经不能输布,气喘咳嗽是水泛滥于胃。
素问_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也? 岐伯曰:肾俞五十七穴,积阴之所聚也,水所从出入也。尻上五行行五者,此肾俞。故水病下为胕肿、大腹,上为喘呼、不得卧者,标本俱病,故肺为喘呼,肾为水肿,肺为逆不得卧,分为相输俱受者,
解读:水饮在肺,则喘,不能躺。
素问_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少阳绝骨之后。 腰痛挟脊而痛至头,几几然,目(盳盳)然僵仆,刺足太阳郄中出血。 腰痛上寒,刺足太阳阳明;上热刺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刺足少阳;中热而喘,刺足中出血。(少阴,刺 ... 腰痛上寒不可顾,刺足阳明;上热刺足太阴;中热而喘,刺足少阴。 大便难,刺足少阴;少腹满,刺足厥阴。如折不可以俛仰,不可举,刺足太阳;引脊内廉,刺足少阴。 腰痛引少腹控眇,不可以仰;刺腰尻交者,两髁胛上,以月生死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解读:腰痛时,内有热,气喘,针刺足少阴
灵枢_五乱第三十四
,则烦心密嘿,俛首静伏;乱于肺,则俛仰喘喝,接手以呼;乱于肠胃,是为霍乱;乱于臂胫,则为四厥;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 黄帝曰:五乱者,刺之有道乎?岐伯曰:有道以来,有道以去,审知其道
解读:气乱于肺,低头仰头都喘。
浏览 1162
黄帝问曰:足阳明之脉病,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钟鼓不为动,闻木音而惊何也?愿闻其故。
岐伯对曰: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土也,故闻木音而惊者,土恶木也。
帝曰:善。其恶火何也?
岐伯曰:阳明主肉,其脉血气盛,邪客之则热,热甚则恶火。
帝曰:其恶人何也?
岐伯曰:阳明厥则喘而惋,惋则恶人。
帝曰:或喘而死者,或喘而生者,何也?
岐伯曰:厥逆连脏则死,连经则生。
帝曰:善。病甚则弃衣而走,登高而歌,或至不食数日,逾垣上屋,所上之处,皆非其素所能也,病反能者何也?
岐伯曰:四肢者诸阳之本也。阳盛则四肢实,实则能登高也。
帝曰:其弃衣而走者何也?
岐伯曰:热盛于身,故弃衣欲走也。
帝曰:其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歌者何也?
岐伯曰:阳盛则使人妄言骂詈,不避亲疏而欲食,不欲食故妄走也。
笔记:此喘应为阳明实热,阳明经为多气多血,受邪多为实热证,热喘
素问_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曰:所谓从者,手足温也。所谓逆者,手足寒也。 帝曰:乳子而病热,脉悬小者何如? 岐伯曰:手足温则生,寒则死。 帝曰:乳子中风热喘呜肩息者,脉何如? 岐伯 ...曰:喘呜肩息者,脉实大地。缓则生,急则死。 帝曰:肠澼便血何如? 岐伯曰:身热则死,寒则生。 帝曰:肠澼下白沫何如? 岐伯曰:脉沉则生,脉浮则死
解读:乳子感受风热喘息有声,张口抬肩,脉象应该实大。如果实达缓和,㪰胃气,可生。弦急的,胃气一绝,就要死亡。
素问_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少阴太阳舌下血者,其变病刺郗中血者。 脾病者,身重,善饥肉痿,足不收行,善瘈,脚下痛。虚则腹满,肠鸣飧泄,食不化。 取其经太阴、阳明、少阴血者。 肺病者,喘咳逆气,肩 ...背痛,汗出,尻阴股膝髀腨胻足皆痛。虚则少气,不能报息,耳聋嗌干。 取其经,太阴足太阳之外,厥阴内血者。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
解读:肺有病则喘咳气逆,肩背痛等为实证。肾有病,气喘,腹部胀,咳嗽等,是实证。
素问_痹论篇第四十三
。 凡痹之客五脏者,肺痹者,烦满喘而呕。 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噎干善噫,厥气上则恐。 肝痹者,夜卧则惊,多饮,数小便,上为引如怀。 肾痹者,善胀
解读:痹症,肺痹气喘呕吐等。心痹,喘而心下满。
素问_太阴阳明论篇第二十九
伯曰: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故阳道实,阴道虚。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受之,食饮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则入六腑,阴受之则入五脏。入六腑则身热不时卧,上为喘呼;入五脏则瞋满闭塞,下为飧泄
解读:虚邪贼风,阳受之而入六腑,则发热气喘。
素问_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喘虚气逆,是阴不足阳有余也。表里当俱泻,取之下俞。 阳明脏独至,是阳气重并也。当泻阳补阴,取之下俞。 少阳脏独至,是厥气也。蹻前卒大,取之下俞。 少阳独至者,一阳
解读:气逆虚喘,阳多阴少。
素问_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曰今病。脏真下于肾,肾藏骨髓之气也。 胃之大络。名曰虚里,贯鬲络肺,出于左乳下,其动应衣,脉宗气也。 盛喘数绝者,则在病中,结而横有积矣。绝不至曰死,乳之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 ...。 颈脉动喘疾咳曰水,目裹微肿如卧蚕起之状曰水。 溺黄赤安卧者,黄疸。已食如饥者,胃疸。 面肿曰风。足胫肿曰水。目黄者曰黄疸。 妇人手少阴脉动甚者,妊子也
解读:胃经的大络虚里,如果搏动急促有时停顿,说明中气不守,病变膻中颈部之脉搏动过大,气喘急促咳嗽,是水肿病。
素问_标本病传论篇第六十五
半,夏日中。 肺病喘咳,三日而胁肢满痛,一日身重体痛,五日而胀,十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日出。 肝病头目眩胁肢满,三日体重身痛,五日而胀,三日腰脊少腹痛胫酸,三日不已死。冬日入,夏早食
解读:肺病先气喘咳嗽,三天不好传肝,再过一天传脾,再过五天传胃。
灵枢_杂病第二十六
痛者,取手阳明。 衄而不止,衄血流,取足太阳;衄血,取手太阳。不已,刺宛骨下;不已,刺腘中出血。 腰痛,痛上寒,取足太阳阳明;痛上热,取足厥阴;不可以俛仰,取足少阳。中热而喘,取足少阴腘中血络。
解读:感受邪热而咳喘的,腘窝刺血。
素问_刺热篇第三十二
己大汗;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汗出而寒。丙丁甚,庚辛大汗。气逆则丙丁死。刺手太阴阳明,出血
解读:肺受热邪,气喘咳嗽。
灵枢_癫狂病第二十二
始作,而引口啼呼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左强者,攻其右;右强者,攻其左,血变为止。癫疾始作,先反僵,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为止。 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
解读:癫狂病的气喘哭喊。
素问_阴阳别论篇第七
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 阴之所生,和本曰和。 是故刚与刚,阳气破散,阴气乃消亡。 淖则刚柔不和,经气乃绝。 死阴之属
解读:阳浮于外,汗出不止,四肢厥冷,下厥上逆,浮阳伤肺,喘鸣。
素问_脉解篇第四十九
。 所谓上喘而为水者,阴气下而复上,上则邪客于脏腑间,故为水也。 所谓胸痛少气者,水气在脏腑也;水者阴气也,阴气在中,故胸痛少气也。 所谓甚则厥,恶人与火,闻木音则惕然而惊者,阳气
解读:水气上犯肺脏,发喘。
灵枢_四时气第十九
其恶气,肿尽乃止。常食方食,无食他食。 腹中常鸣,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邪在大肠,刺肓之原,巨虚上廉、三里。小腹控睪,引腰脊,上冲心。邪在小肠者,连睪系,属于脊,贯肝肺,络心系。气盛则厥逆
解读:大肠受邪,邪气冲胸,发喘。
灵枢_卫气失常第五十九
黄帝曰:卫气之留于腹中,搐积不行,菀蕴不得常所,使人支胁胃中满,喘呼逆息者,何以去之?伯高曰:其气积于胸中者,上取之,积于腹中者,下取之,上下皆满者,旁取之。 黄帝曰:取之奈何?伯
解读:卫气运行失常滞留胸腹,会喘息气逆。
灵枢_本神第八
不休。 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 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五脏不安。必审五脏之病形,以知其气之虚实,谨而调之也。
解读:肺藏魄,肺气虚,气短鼻塞。肺气实则喘息‘
灵枢_胀论第三十五
畔界,其病各有形状。营气循脉,卫气逆为脉胀;卫气并脉循分为肤胀。三里而泻,近者一下,远者三下,无问虚实,工在疾泻。 黄帝曰:愿闻胀形。岐伯曰:夫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肺胀者,虚满而喘咳
解读:肺胀则喘咳
素问_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解读:感受暑邪,多汗伤阴,气随津脱,烦而且虚喘。
素问_厥论篇第四十五
,使人手足寒,三日死。 太阳厥逆,僵仆、呕血、善衄、治主病者。 少阳厥逆,机关不利,机关不利者,腰不可以行,项不可以顾,发肠痈不可治,惊者死。 阳明厥逆,喘咳身热,善
解读:阳明经腹厥逆证,气喘咳嗽身体大热。
素问_三部九候论篇第二十
? 岐伯曰:九候之脉皆沉细旋绝者为阴,主冬,故以夜半死。盛躁喘数者为阳,主夏,故以日中死。 是故寒热病者以平旦死。热中及热病者以日中死。病风者以日夕死。病水者以夜半死。其脉乍疏乍数
解读:所有脉为大、燥、数、且急喘者为阳,主夏,日中阳盛时危险。
素问_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帝曰:其痛或卒然而止者;或痛甚不休者;或痛甚不可按者;或按之而痛止者;或按之无益者;或喘动应手者;或心与背相引而痛者;或胁肋与少腹相引而痛者;或腹痛引阴股者;或痛
解读:喘息随手的按压而变化
素问_气交变大论篇第六十九
两胁下,少腹痛,目赤痛、眦疡、耳无所闻。肃杀而甚,则体重烦冤,胸痛引背,两胁满且痛引少腹,上应太白星。甚则喘咳逆气,肩背痛;尻阴股膝髀腨(骨行)足皆病,上应荧惑星。收气峻,生气下,草木敛,苍干雕陨,病 ...反暴痛,胠胁不可反侧,咳逆甚而血溢,太冲绝者,死不治。上应太白星。 岁水太过,寒气流行,邪害心火。民病身热烦心,躁悸、阴厥、上下中寒、谵妄心痛、寒气早至,上应辰星。甚则腹大胫肿,喘咳寝汗出
解读:金运太过,燥气流行,克肝木,会严重咳喘。金气突然亢盛,咳嗽气喘难治。
灵枢_经脉第十
肺,从肺系横出腋下,下循臑内,行少阴心主之前,下肘中,循臂内上骨下廉,入寸口,上鱼,循鱼际,出大指之端;其支者,从腕后直出次指内廉出其端。 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胀而喘咳,缺盆中痛,甚则交两手 ...而瞀,此为臂厥。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臑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汗出中风,小便数而欠。气虚则肩背痛,寒,少气不足以息,溺色变。为此诸病,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 ...动则病饥不欲食,面如漆柴,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坐而欲起,目(盳盳)如无所见,心如悬若饥状。气不足则善恐,心惕惕如人将捕之,是为骨厥。是主肾所生病者,口热,舌干,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烦心,心痛,黄疸
解读:肺经经气异常变动,会气喘咳嗽。腧穴主治咳喘等,经气不足时,气喘嘘嘘。
素问_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不下,膈咽不通,食则呕,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身体皆重。 岁少阴在泉,热淫所胜,则焰浮川泽,阴处反明。民病腹中常呜,气上冲胸、喘、不能久立,寒热皮肤痛、目瞑齿痛、(出页)肿、恶寒 ...,热淫所胜,怫热至,火行其政。民病胸中烦热,溢干、右胠满、皮肤痛,寒热咳喘,大雨且至、唾血血泄、鼽衄、嚏呕、溺色变,甚则疮疡胕肿、肩背臂臑及缺盆中痛,心痛肺(月真),腹大满,膨膨而喘咳,病本于肺,尺泽 ...于肠,上冲胸中,甚则喘,不能久立。 太阳在泉,寒复内余,则腰尻痛,屈伸不利,股胫足膝中痛。 帝曰:善。治之奈何? 岐伯曰: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折之,不足补之,佐 ...。 帝曰:愿闻病机何如? 岐伯曰: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气膹郁,皆属于肺;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诸热瞀瘈,皆属于火;诸痛痒疮,皆属于心;诸厥固泄,皆属于下;诸痿喘呕
解读:天地之气,内淫而病,会有气喘发生。比如岁少阴在泉,热淫盛,会喘。
素问_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汗,至今不复散发也。 肝脉搏坚而长,色不青,当病坠若搏,因血在胁下,令人喘逆;其软而散色泽者,当病溢饮,溢饮者,渴暴多饮,而易入肌皮
解读:肝脉异常时,会有气逆喘息。
素问_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不及则令人喘,呼吸少气而咳,上气见血,下闻病音。 帝曰:善。冬脉如营,何如而营? 岐伯曰:冬脉者,肾也。北方水也,万物之所以含藏也。故其气来沉以搏,故曰营,反此者病
解读:秋脉太过,气逆,呼吸气短喘。
素问_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 帝曰:法阴阳奈何? 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汗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汗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
灵枢_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解读:阳盛身热,会喘
大逆,上满于胸中,愤瞋肩息,大气逆上,喘喝坐伏,病恶埃烟,饲不得息,请言振埃,尚疾于振埃。黄帝曰:善。取之何如?岐伯曰:取之天容。黄帝曰:其咳上气穷拙胸痛者,取之奈何?岐伯曰:取之廉泉。黄帝曰:取之
解读:气逆严重,会喘
素问_疟论篇第三十五
;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食也。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
解读:阳盛外热,阴虚生内热,喘息而渴
素问_调经论篇第六十二
? 岐伯曰:按摩勿释,着针勿斥,移气于不足,神气乃得复。 帝曰:善。(气)有余不足奈何? 岐伯曰:气有余则喘咳上气,不足则息利少气。血气未并,五脏安定,皮肤微病,命曰白气
解读:气有余会咳喘
灵枢_本藏第四十七
,易伤于寒,易恐以言。心坚,则藏安守固;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心端正,则和利难伤;心偏倾则操持不一,无守司也。 肺小,则少饮,不病喘喝;肺大则多饮,善病胸痹、喉痹、逆气。肺高,则上气,
解读:肺体积小,饮水就少,不得气喘病
素问_五常政大论篇第七十
不终。其化成,其气削,其政肃,其令锐切,其动暴折疡疰,其德雾露萧飋,其变肃杀雕零,其谷稻黍,其畜鸡马,其果桃杏,其色白青丹,其味辛酸苦,其象秋,其经手太阴阳明,其脏肺肝,其虫介羽,其物壳络,其病喘喝 ...冰,其发机速。 少阴司天,热气下临,肺气上从,白起,金用,草木眚。喘呕、寒热、嚏鼽、衄、鼻窒、大暑流行,甚则疮疡燔灼,金烁石流。 地乃燥清,凄沧数至,胁痛、善太息,肃杀行,草木
解读:阳明燥金之气当令,病变肺肝,气喘呼吸困难症多见。如遇火气司天,克金则木平,病变就为咳嗽。少阴君火司天,火热下于地,人会有气喘等病发生。
素问_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故寅申之年,阳明升天,主窒天英,胜之不前;又或遇戊申戊寅,火运先天而至;金欲升天,火运抑之,升之不前。即时雨不降,西风数举,咸卤燥生。民病上热喘嗽,血溢;久而化郁,即白埃翳雾,清生杀气,民病胁满,悲伤 ...晚至,霜露不时。民病痎疟,骨热,心悸,惊骇;甚时血溢。 阳明不迁正,则暑化于前,肃杀于后,草木反荣。民病寒热,鼽嚏,皮毛折,爪甲枯焦;甚则喘嗽息高,悲伤不乐。热化乃布,燥化未令,即清劲未行
解读:寅申之年阳明升天火运先天而至,雨水不降,人病上热喘咳等病。阳明不迁正,暑化于前,草木反荣,人病咳喘。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