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业论文-临二班-张玉

行湿补气养血汤

 [出处]

万病回春

 [组成]

人参2.5g、白朮2.5g、白茯苓2.5g、当归2g、川芎2g、苏梗1g、白芍药2g、陈皮1.5g、厚朴1.5g、大腹皮1g、木通1.5g、莱菔子1.5g、木香1g、海金沙1.5g、甘草1g。

 [用法]

上锉散。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剂型]

汤剂

 [适用症状]

气血虚弱,单鼓腹胀浮肿。宜用于患鼓胀水肿之病,而气血倶虚,且身体衰弱,变为末期症状者。又可应用于腹水、鼓胀、慢性肾炎、肾变病、肝硬变症、慢性腹膜炎等。

 药解:

人参可以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白朮用来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茯苓的作用是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芍药是用来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川芎在本方中是用来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木通可以清热,利水通淋,泄心火,通血脉,通乳;

 厚朴用来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陈皮的作用是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莱菔子可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海金沙是用来利尿通淋;

 木香在本方中是用来行气,调中,止痛;

 甘草可以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大腹皮用来行气导滞,利水消肿;

 紫苏叶的作用是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单味药说明:

 人参

 [性味]

甘、微苦,微温

 [归经]

心肺脾

 [功效]

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临床应用]

1.用于气虚欲脱,脉微欲绝的危重症候 2.用于肺气虚弱的短气喘促,懒言声微,脉虚自汗等症 3.用于脾气不足的倦怠乏力,食少便溏等症 4.用于热病气津两伤之身热口渴及消渴等症 5.用于气血亏虚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

 [药性]

微温

 白朮

 [性味]

苦、甘,温

 [归经]

脾胃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固表止汗,安胎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气虚、运化无力的食少便溏、脘腹胀满、肢软神疲等症 2.用于脾虚失运、水湿内停之痰饮、水肿、小便不利等症 3.用于脾虚气弱、肌表不固而自汗 4.用于脾虚气弱、胎动不安之证

 [药性]

 茯苓

 [性味]

甘、淡,平

 [归经]

心脾胃

 [功效]

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临床应用]

1、水肿、小便不利2、脾虚诸证3、心悸,失眠

 [药性]

 当归

 [性味]

甘、辛,温

 [归经]

肝心脾

 [功效]

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诸证 2.用于血虚或血虚而兼有瘀滞的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等证 3.用于血虚,血滞或寒滞,以及跌打损伤,风湿痹阻的疼痛证 4.用于痈疽疮痈 5.用于血虚肠燥便秘

 [药性]

 芍药

 [性味]

苦、酸、甘,微寒

 [归经]

肝脾

 [功效]

养血调经,平肝止痛,敛阴止汗

 [临床应用]

1、用于血虚或阴虚有热的月经不调,崩漏等证2、用于肝阴不足,肝气不舒或肝阳偏亢的头痛、眩晕、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等证3、用于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的表虚自汗证

 [药性]

微寒 川芎

 [性味]

辛,温

 [归经]

肝胆心包

 [功效]

活血行气,祛风止痛

 [临床应用]

1、用于血瘀气滞证2、用于头痛3、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

 [药性]

 木通

 [性味]

苦,寒

 [归经]

心、小肠、膀胱

 [功效]

清热,利水通淋,泄心火,通血脉,通乳

 [临床应用]

热淋涩痛,心烦尿赤,水肿脚气。经闭乳少,湿热痹痛。

 [药性]

 厚朴

 [性味]

苦、辛,温

 [归经]

脾胃肺大肠

 [功效]

燥湿,行气,消积,平喘

 [临床应用]

1、用于湿阻中焦证2、用于肠胃积滞3、用于痰饮喘咳

 [药性]

 陈皮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脾肺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临床应用]

1、用于脾胃气滞证2、用于痰湿壅滞证

 [药性]

 莱菔子

 [性味]

辛、甘,平

 [归经]

脾胃肺

 [功效]

消食除胀,降气化痰

 [临床应用]

1、用于食积气滞证2、用于痰盛气喘证

 [药性]

 海金沙

 [性味]

甘,寒

 [归经]

膀胱小肠

 [功效]

利尿通淋

 [临床应用]

用于各种淋证

 木香

 [性味]

辛、苦,温

 [归经]

脾胃大肠胆

 [功效]

行气,调中,止痛

 [临床应用]

1.脾胃气滞证 2.大肠气滞,泻下后重 3.肝胆气滞证

 [药性]

 甘草

 [性味]

甘,平

 [归经]

心肺脾胃

 [功效]

益气补中,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药性

 [临床应用]

1.用于脘腹及四肢挛急作痛 2.用于药性峻猛的方剂中 3.用于热毒疮疡,咽喉肿痛及药物、食物中毒等

 [药性]

 大腹皮

 [性味]

辛,微温

 [归经]

脾胃大肠小肠

 [功效]

行气导滞,利水消肿

 [临床应用]

1、用于胃肠气滞证2、用于水肿,脚气肿痛

 紫苏叶

 [性味]

辛,温

 [归经]

肺脾

 [功效]

发汗解表,行气宽中,解鱼蟹毒

 [临床应用]

1、用于外感风寒证2、用于脾胃气滞证3、用于食鱼蟹中毒

 [药性]

>> 本方剂由具备如下功效的药对组成

[药对]

当归、川芎

[功效]

养血、活血、止痛。

[主治]

治疗:1.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妇人难产,产后瘀血腹痛等症; 2.疮疡肿痛,风湿痹痛,跌打损伤肿痛; 3.血虚、血瘀头痛,以左侧为甚者; 4.妇人妊娠,胎动不安,胎漏下血等症; 5.心肺功能失调,症见胸闷心悸、喘促、发绀等症。

[药对]

白朮、当归

[功效]

补脾养血。

[主治]

脾虚兼血虚便秘。

[药对]

白朮、茯苓

[功效]

补气健脾,燥湿利水。

[主治]

治疗脾虚湿盛证的大便溏泻,软便。

[药对]

茯苓、陈皮

[功效]

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主治]

治疗痰湿壅滞证。舌苔白腻而滑。

[药对]

人参、茯苓

[功效]

补气利水。

[主治]

治疗气虚证,或兼有水肿。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