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1班,黄伟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
卷第一
1. 上古天真论篇第一:
2. 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
3.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4. 金匮真言论篇第四:
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
————————
卷第二
5. 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黄帝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6. 阴阳离合论篇第六
7.阴阳别论篇第七
————————
卷第三
8. 灵兰秘典论篇第八
9. 六节藏象论篇第九
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五气入鼻,藏于心肺,上使五色修明,音声能彰。五味入口,藏于肠胃,味有所藏,以养五气,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
10. 五脏生成篇第十
白当皮,赤当脉,青当筋,黄当肉,黑当骨。
11. 五脏别论篇第十一
—————————
卷第四
12. 异法方宜论篇第十二
东方,砭石;西方,毒药;北方,灸焫;南方,九针;中央,引按蹺。
13.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14. 汤液醪醴论篇第十四
针石,道也。精神不进,志意不治,故病不可愈。今精坏神去,荣卫不可复收。何者?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㢮坏,营泣卫除,故神去之而病不愈也。
15. 玉版论要篇第十五
16. 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卷第五
17. 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卷第七
21. 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诊病之道,观人勇怯、骨肉皮肤,能知其情,以为诊法也。
暂无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