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内经中汗的笔记

【皇帝内经中汗的笔记】

              雅2-张宝琴

【全书查询结果】

[皇帝内经]--------汗:【素问】评热病论篇第三十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岐伯曰:人所以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今邪气交争于骨肉而得者,是邪却而精胜也。 精胜则当能食而不复热;复热者邪气也,者精气也,今出而辄复热者,是邪胜也,不能食者,精无俾也。 病而留者,其寿可立而倾也。 且夫热论曰:出而脉尚躁盛者死。


【笔记】:汗来源与水谷精微,邪正相交于骨肉,汗出热退,正胜;相反汗出复热,是邪胜,又不能吃东西,水谷精微无法补充,长此危也.


[皇帝内经]--------汗:【素问】风论篇第四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帝曰:五脏风之形状不同者何? 愿闻其诊,及其病能。

岐伯曰:肺风之状,多恶风,色皏然白,时咳短气,昼日则差,暮则甚,诊在眉上,其色白。

心风之状,多恶风,焦绝善怒吓,赤色,病甚则言不可快,诊在口,其色赤。

肝风之状,多恶风,善悲,色微苍,噎干善怒,时憎女子,诊在目下,其色青。

脾风之状,多恶风,身体怠堕,四支不欲动,色薄微黄,不嗜食,诊在鼻上,其色黄。

肾风之状,多恶风,面庞然浮肿,脊痛不能正立,其色炲,隐曲不利,诊在肌上,其色黑。

胃风之状,颈多,恶风,食饮不下,膈塞不通,腹善胀,失衣则(月真)胀,食寒则泄,诊形瘦而腹大。

首风之状,头面多,恶风、当先风一日,则病甚,头痛不可以出内,至其风日,则病少愈。

漏风之状,或多,常不可单衣,食则出,甚则身,喘息恶风,衣常濡,口干善渴,不能劳事。


【笔记】:五脏风、胃风、首风、漏风、泄风,均有汗出恶风的共同症状,但临床症状千差万别,辩证很重要.


[皇帝内经]--------汗:【素问】刺热篇第三十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肝热病者,小便先黄,腹痛多卧,身热。 热争则狂言及惊,胁满痛,手足躁,不得安卧。 庚辛甚,甲乙大。 气逆则庚辛死。 刺足厥阴少阳,其逆则头痛员员,脉引冲头也。


心热病者,先不乐,数日乃热,热争则卒心痛,烦闷善呕,头痛面赤,无。 壬癸甚,丙丁大。 气逆则壬癸死,刺手少阴太阳。


脾热病者,先头重、颊痛、烦心、颜色、欲呕、身热。 热争则腰痛,不可用俯仰,腹满泄,两颔痛。 甲乙甚,戊己大;气逆则甲乙死,刺足太阴阳明。


肺热病者,先淅然厥起毫毛,恶风寒,舌上黄身热。 热争则喘咳,痛走胸膺背,不得大息,头痛不堪,出而寒。 丙丁甚,庚辛大。 气逆则丙丁死。 刺手太阴阳明,出血如大豆,立已。


肾热病者,先腰痛胻酸,苦渴数饮身热。 热争则项痛而强,胻寒且酸,足下热,不欲言。 其逆则项痛,员员淡淡然。 戊己甚,壬癸大。 气逆则戊己死。 刺足少阴太阳,诸者,至其所胜日出也。


【笔记】:此篇讲述五脏有热的症状,按五行生克原理讲述愈后情况.


[皇帝内经]--------汗:【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饮食饱甚,出于胃。 惊而夺精,出于心。 持重远行,出于肾。 疾走恐惧,出于肝。 摇体劳苦,出于脾。 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


【笔记】:身体不同受损情形下出的汗不同:饱时---胃,惊时---心,负重---肾,疾走惊惧----肝,劳苦---脾


[皇帝内经]--------汗:【灵枢】_熱病第二十三


---------------------------------------------------------------------

热病三日,而气口静、人迎躁者,取之诸阳,五十九刺,以泻其热,而出其,实其阴,以补其不足者。 身热甚,阴阳皆静者,勿刺也;其可刺者,急取之,不汗出则泄。 所谓勿刺者,有死征也.


【笔记】:脉证不符,针刺宜慎重


[皇帝内经]--------汗:【灵枢】寒熱病第二十一


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藁腊。 不得,取三阳之络,以补手太阴。 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藁腊。 不得,取三阳于下,以去其血者,补足太阴,以出其汗。


骨寒热者,病无所安,注不休。 齿未藁,取其少阴于阴股之络;齿已藁,死不治。 骨厥亦然。 骨痹,举节不用而痛,注、烦心。 取三阴之经,补之。



【笔记】:邪在皮肤发寒热,毛发干枯,鼻孔干燥,就不出汗,;邪入于骨而发寒热,会出汗不止.


[皇帝内经]--------汗:【素問】刺疟篇第三十六


足太阳之疟,令人腰痛头重,寒从背起,先寒后热,熇熇暍暍然,热止出,难已,刺郄中出血。

足少阳之疟,令人身体解(亻亦),寒不甚,热不甚,恶见人,见人心惕惕然,热多出甚,刺足少阳。

足阳明之疟,令人先寒,洒淅洒淅,寒甚久乃热,热去出,喜见日月光火气,乃快然。 刺足阳明跗上。

足太阴之疟,令人不乐,好太息,不嗜食,多寒热出,病至则善呕,呕已乃衰,即取之。


【笔记】:六经疟的特征和针刺方法



[皇帝内经]--------汗:【素問】长刺节论篇第五十五


病风且寒且热,灵出,一日数过,先刺诸分理络脉,出且寒且热,三日一刺,百日而已。

病大风骨节重,须眉堕,名曰大风,刺肌肉为故。 出百日,刺骨髓出百日,凡二百日须眉生而止针。


【笔记】:风邪侵袭人体轻症和重症如何用针刺方法是发汗而愈.


[皇帝内经]--------汗:【素問】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笔记】:因于暑,则汗多,烦躁时喝喝而喘,安静时多言多语;若身体发高热,则像炭火烧灼一样,一经出汗,热邪就能散去.


[皇帝内经]--------汗:【灵枢】贼风第五十八


岐伯曰:此皆尝有所伤于湿气,藏于血脉之中,分肉之间,久留而不去。 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 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寒痹。 其有热则出,出则受风,虽不遇贼风邪气,必有因加而发焉。


【笔记】:素体有淤血或湿邪,旧因加新因如何引起疾病


[皇帝内经]--------汗:【灵枢】决气第三十


岐伯曰: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笔记】:汗就是津


[皇帝内经]--------汗:【素问】水热穴论篇第六十一


岐伯曰:肾者牝藏也,地气上者,属于肾,而生水液也。故曰:至阴勇而劳甚,则肾出,肾出逢于风,内不得入于脏腑,外不得越于皮肤,客于玄府,行于皮里,传为胕肿,本之于肾,名曰风水。所谓玄府者,空也。


【笔记】:逞勇力而劳动太过,汗出于肾,出汗时遇到风邪,汗孔突然关闭,汗出不畅,内不能入于脏腑,外不能排泄出皮肤,只能留在汗孔,形成浮肿.玄府就是汗孔.


[皇帝内经]--------汗:【素问】疟论篇第三十五


此令人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

【笔记】:夏季暑热内盛,使人腠理开,出汗应注意避风和洗澡.


[皇帝内经]--------汗:【灵枢】五癃津液别第三十六


黄帝问于岐伯曰:水谷入于口,输于肠胃,其液别为五,天寒衣薄,则为溺与气,天热衣厚则为,悲哀气并则为泣,中热胃缓则为唾。邪气内逆,则气为之闭塞而不行,不行则为水胀,余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生?愿闻其道。


【笔记】:溺、汗、泣、唾均来自水谷


[皇帝内经]--------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


岐伯曰:阳盛则身热,腠理闭,喘麤为之俛抑,不出而热,齿干,以烦冤腹满死,能冬不能夏。

阴胜则身寒,出身长清,数栗而寒,寒则厥,厥则腹满死,能夏不能冬。此阴阳更胜之变,病之形能也。


【笔记】:阳性之病无汗,阴性之病有汗都挺危险的.


[皇帝内经]--------汗:【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


岐伯曰: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阴气不足则内热,阳气有余则外热,内热相搏,热于怀炭,外畏绵帛近,不可近身,又不可近席。腠理闭塞,则不出,舌焦唇槁,腊干益燥,饮食不让美恶。


【笔记】:彻衣这种刺法,治疗的是阳气有余而阴气不足的病


[皇帝内经]--------汗:【灵枢】营卫生会第十八


黄帝曰:人有热,饮食下胃,其气未定,则出,或出于面,或出于背,或出于身半,其不循卫气之道而出,何也?岐伯曰:此外伤于风,内开腠理,毛蒸理泄,卫气走之,固不得循其道,此气慓悍滑疾,见开而出,故不得从其道,故命曰漏泄。


【笔记】:伤于风邪,会造成刚吃完,食物还没等消化,因卫气不固而汗出.


[皇帝内经]--------汗:【素问】阴阳别论篇第七


---------------------------------------------------------------------

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未藏,四逆而起,起则熏肺,使人喘呜.


【笔记】:阴阳失去平衡,阴盛于内,阳不能入内,而汗出不止.


[皇帝内经]--------汗:【素问】刺腰痛篇第四十一

会阴之脉令人腰痛,痛上漯漯然出。干令人欲饮,饮已欲走。刺直肠之脉上三痏,在蹻上郄下五寸横居,视其盛者出血。


【笔记】:会阴脉令人腰疼,痛则汗出,汗止就想喝水.


[皇帝内经]--------汗:【素问】脉要精微论篇第十七


肺脉搏坚而长,当病唾血;其软而散者,当病灌,至今不复散发也。


【笔记】:肺脉坚而长,搏击指下,为火邪犯肺,当病痰中带血;其脉软而散,为肺脉不足,当病汗出不止,在这种情况下,不可再用发散的方法治疗.


[皇帝内经]--------汗:【灵枢】逆顺第五十五


刺法曰:无刺熇熇之热,无刺漉漉之,无刺浑浑之脉,无刺病与脉相逆者。


【笔记】:刺法说:不要刺热太盛的病人,不要刺大汗淋漓的病人,不要刺脉象浊乱的病人,不要刺病的外部表现与脉象相反的病人.


[皇帝内经]--------汗:【灵枢】五邪第二十


邪在肺,则病皮肤痛,寒热,上气喘,出,欬动肩背


【笔记】:病邪在肺,就会皮肤疼痛,并发寒热,气上而喘,出汗,咳嗽时牵动肩背痛.


[皇帝内经]--------汗:【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第四


岐伯曰:诸阳之会,皆在于面。中人也,方乘虚时及新用力,若饮食出,腠理开而中于邪。中于面,则下阳明。中于项,则下太阳。中于颊,则下少阳。其中于膺背两胁,亦中其经。


【笔记】:阳经都会聚在头面部,一般病邪伤人,往往乘经脉空虚,以及劳累后,或饮食出了汗,腠理开泄,而被邪气侵入.


[皇帝内经]--------汗:【灵枢】五禁第六十一


黄帝曰:何谓五逆?岐伯曰:热病脉静,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着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乃后下血衄,血衄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笔记】:病与脉相逆.此处讲五逆.


[皇帝内经]--------汗:【素问】骨空论篇第六十

黄帝问曰:余闻风者,百病之始也。以针治之奈何?

岐伯对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出,头痛、身重、恶寒。治在风府,调其阴阳,不足则补,有余则泻。

大风颈项痛,刺风府,风府在上椎。

大风出,灸譩嘻,譩嘻在背下侠脊傍三寸所,压之令病人呼譩嘻,譩嘻应手。

从风憎风,刺眉头。


【笔记】:风邪从外侵入,使人寒战、怕冷、出汗、头疼,刺风府穴.


[皇帝内经]--------汗:【素问】藏气法时论篇第二十二


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憎风。


【笔记】:肾脏有病,则腹部胀大,胫部浮肿,气喘,咳嗽,身体沉重,睡后出汗,恶风.


[皇帝内经]--------汗:【灵枢】百病始生第六十六


岐伯曰:忧思伤心,重寒伤肺,忿怒伤肝,醉以入房,出当风伤脾,用力过度,若入房出洛,则伤肾,此内外三部之所生病者也。


【笔记】:忧思伤心脏,重寒伤肺脏,气忿恼怒伤肝脏,醉后行房事出汗,受风寒,伤脾脏;用力过度或行房后汗出沐浴,伤肾脏.


[皇帝内经]--------汗:【灵枢】五变第四十六


黄帝问于少俞曰:余闻百疾之始期也,必生于风雨寒暑,循毫毛而入腠理,或复还,或留止,或为风肿出,或为消瘅,或为寒热,或为留痹,或为积聚。奇邪淫溢,不可胜数,愿闻其故。


【笔记】:百病开始均生于风雨寒暑


[皇帝内经]--------汗:【素问】匮真言论篇第四


故冬不按蹻,春不鼽衄;春不病颈项,仲夏不病胸肋;长夏不病洞泄寒中,秋不病风疟,冬不病痹厥,飧泄而出也。


【笔记】:冬天不进行扰动阳气的活动,来年春天就不会鼻衄和颈项疾病,夏天不会发生胸胁病,长夏不会发生洞泄等里寒病,秋天不发生风疟,冬天也不会痹厥、汗出太多等.说明冬天潜阳很重要.


[皇帝内经]--------汗:【灵枢】痈疽第八十一


发于肩及臑,名曰疵痈。其状赤黑,急治之,此令人出至足,不害五脏。痈发四五日,逞焫之


【笔记】:生于肩部及臂臑的,叫做疵痈.其表皮颜色赤黑,应抓紧治疗.疵痈常使患者汗出至足部,但不致伤及五脏.宜在痈发四五日时,艾灸.


[皇帝内经]--------汗:【素问】举痛论篇第三十九


炅则腠理开,荣卫通,大泄,故气泄。


【笔记】:热能使人腠理开,营卫通畅,汗液大量外出,气随津泄,名气泄.


[皇帝内经]--------汗:【灵枢】五味论第六十三


辛与气俱行,故辛入而与俱出。


【笔记】:辛味食物令人汗出.


[皇帝内经]--------汗:【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笔记】:心之液为汗


[皇帝内经]--------汗:【素问】缪刺论篇第六十三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胁痛,不得息,咳而出。


【笔记】:邪气侵于足少阳经的络脉,使人胁痛而呼吸不畅,咳嗽汗出.


[皇帝内经]--------汗:【灵枢】经脉第十


---------------------------------------------------------------------

气盛有余,则肩背痛,风寒出中风,小便数而欠。


【笔记】:肺经气盛有余的实证,多见肩背疼痛,此因汗出时伤于风邪致风寒束表,小便频数,肺气不宣.


[皇帝内经]--------汗:【灵枢】癫狂病第二十二


骨癫疾者,顑、齿诸腧、分肉皆满而骨居,出、烦悗,呕多沃沫,气下泄,不治。


【笔记】:癫病深入骨的病人,腮、齿部的腧穴、分肉之间都胀满,而且骨肉分离,出汗,烦闷,呕吐,气下泄,不治之症.


[皇帝内经]--------汗:【灵枢】厥病第二十四


风痹淫砾,病不可已者,足如履冰,时如入汤中,股胫淫砾,烦心头痛,时呕时悗,眩已出,久则目眩,悲以喜恐,短气,不乐,不出三年死也。


【笔记】:患风痹久的病人会眩晕,眩晕一停就出汗,出汗时间长了又眩晕.


[皇帝内经]--------汗:【灵枢】四时气第十九


温疟不出,为五十九痏,风(疒水)肤胀,为五十痏。


【笔记】:患温疟病不出汗的


[皇帝内经]--------汗:【灵枢】九宫八风第七十七


太一移日,天必应之以风雨,以其日风雨则吉,岁美民安少病矣。先之则多雨,后之则多


【笔记】:太一交节过宫的日子,必有风雨相应.有风雨出现,吉利,好年景,少疾病;前一天有风雨,本年多雨;后一天出现风雨,本年会多旱.


[皇帝内经]--------汗:【素问】热论篇第三十一


凡病伤寒而成温者,先夏至日者,为病温,后夏至日者,为病暑。暑当与皆出,勿止。


【笔记】:暑病汗出,可使暑热从汗而解.


[皇帝内经]--------汗:【素问】病能论篇第四十六


有病身热解堕,出如浴。恶风少气,此为何病?


【笔记】:酒风病:全身发热,腰体懈怠无力,汗出多得像洗澡,怕风,呼吸短而不畅.


[皇帝内经]--------汗:【素问】诊要经终论篇第十六


岐伯曰: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乃出,出则死矣。


【笔记】:太阳经脉气绝时,病人两目上视,身背反张,手足抽搐,面色发白,出绝汗而亡.

[皇帝内经]--------汗:【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


水形之人,比于上羽,似于黑帝,其为人,黑色面不平,大头廉颐,小肩大腹动手足,发行摇身下尻长,背延延然。不敬畏善欺绍人,戮死。能秋冬不能春夏,春夏感而病生。足少阴汗汗然。


【笔记】:阴阳二十五人之水形人,属足少阴肾经,身上常汗津津的.


[皇帝内经]--------汗:【灵枢】终始第九


太阳之脉,其终也。戴眼,反折,瘈瘲,其色白,绝皮乃绝,绝则终矣。


【笔记】:手足太阳经脉,在其将绝时,会出现眼睛上视不能转动,腰肌强直,脚弓反张,手足抽搐,面色苍白,绝汗暴出而死.


[皇帝内经]--------汗:【素问】本病论篇第七十三(遗篇)


又遇惊而夺精,出于心,因而三虚,神明失守。又遇饮食饱甚,汗出于胃,醉饱行房,汗出于脾,因而三虚,脾神失守,脾为谏议之官,智周出焉。


【笔记】:惊吓汗出自心,饮食过饱汗出子胃,醉以入房汗出于脾


[皇帝内经]--------汗:【素问】至真要大论篇第七十四


湿上甚而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为故而止。


【笔记】:湿郁化热,治以苦温,佐以甘辛,以汗出病去为止.


[皇帝内经]--------汗:【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


暴痈筋繻,随分而痛,魄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俞。


【笔记】:急性的痈肿,筋肉挛缩,随着痈肿的发展而疼痛加剧,痛的厉害,汗出不止,这是膀胱经气不足,应该刺其经的腧穴.


[皇帝内经]--------汗:【素问】八正神明论篇第二十六


正邪者,身形若用力出,腠理开,逢虚风,其中人也微。


【笔记】:正邪,人在劳累时汗出腠理开,偶遭虚风.


[皇帝内经]--------汗:【灵枢】寿夭刚柔第六


黄帝曰:药熨奈何?伯高答曰:用淳酒二十斤,蜀椒一斤,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种,皆嚼咀,渍酒中,用绵絮一斤,细白布四丈,并内酒中,置酒马矢熅中,封涂封,勿使泄。五日五夜,出绵絮曝干之,干复溃,以尽其汁。每渍必晬其日,乃出干。干,并用滓与绵絮,复布为复巾,长六七尺,为六七巾,则用之生桑炭炙巾,以熨寒痹所刺之处,令热入至于病所,寒复炙巾以熨之,三十遍而止。出以巾拭身,亦三十遍而止。起步内中,无见风。每刺必熨,如此病已矣。


【笔记】:药熨之法


[皇帝内经]--------汗:【素问】平人气象论篇第十八


臂多青脉曰脱血,尺脉缓涩,谓之解(亻亦),安卧脉盛谓之脱血,尺涩脉滑谓之多汗,尺寒脉细谓之后泄,脉尺粗常热者谓之热中。


【笔记】:臂多清脉,乃血少脉空,由于失血.尺肤涩而脉象滑,阳气有余于内,故多汗.


[皇帝内经]--------汗:【灵枢】邪客第七十一


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复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


【笔记】:半夏秫米汤,新病一杯愈


[皇帝内经]--------汗:【素问】玉机真藏论篇第十九


岐伯曰:浆粥入胃,泄注止,则虚者活;身汗得后利,则实者活。此其候也。


【笔记】:能够吃粥浆,大便泄泻停止,则虚者可以痊愈;身热无汗,现在有汗,二便不通,现在通了,实证可以好.





暂无回复

请在登录后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