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浅析
记得林老师的归纳整理法中,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归类为柴胡剂的,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中有桂枝,我在想是否也可以把它归类为桂枝汤家族谱系呢?然后我又在想一个问题,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按六经病分类的话,是否为太阳病的处方,还是少阳病处方,还是太阳少阳合并的处方,甚至为厥阴病的处方。
这是我今年在精一书院,从林师身上学到的整理归纳法。毕竟整本《伤寒论》说的病、脉、证、治,就是从这四点出发的,先分什么病,再看什么脉,接着找有哪些证,最后就是处方的治法。这就是病脉证治。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在《伤寒论》的第107条,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
柴胡(四两)龙骨 黄芩 生姜 铅丹 人参 桂枝 茯苓(各一两半) 半夏(二合半) 大黄(二两) 牡蛎(一两半) 大枣(六枚)
首先,条文说道伤寒八九日,下之,也就是数,这个病是由伤寒病误下所致,内陷至少阳,或者少阳合并太阳。这就是一个少阳病或者太阳及少阳合病。那有什么证呢,胸满,有心烦心惊,还有小便不利,谵语,一身重,不能转侧。身重可理解为表证。胸闷心惊,这是里症,准确的说应该是半表半里症,在三焦网膜的这些区域有淤堵,因为这是伤寒证被下之后,或痰或热淤在三焦的位置。所以用小柴胡汤的半表半里症,小柴胡汤症我个人认为是最轻的半表半里热结的症,但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这种淤积比小柴胡的热或者淤积要严重一些,所以加用牡蛎,用于攻坚,龙骨敛阳。用半夏祛痰,茯苓去水通利三焦,桂枝如果是因为还有表证的话那我觉得为什么不用麻黄呢,实际上前头已经说了,是伤寒病误下八九日,伤寒应该用麻黄才对,这里用桂枝,我觉得是为了强心的作用,心力不够,则药力就不能达到病灶。
铅丹我不知道是什么,临床上都是用磁石代替铅丹。用磁石或者铅丹这类金石类药物都有重镇安神的作用,我在别的医家类书籍上解释到,磁石或者铅丹可以改变原本身体内部的磁场,从而让身体内部舒适。
还有一个就是患者谵语,这里的谵语并不是承气汤类的阳明热气燥屎内结的矢气入脑,这里应该是三焦经路不通导致的神经症状。现代医学上应该是副交感神经这一块。还有一种可能就是心脏的问题,心主神志,当心力不够,或许也会有谵语的症状,如果用五行理论中的木生火的原理,也可以解释,因为肝的少阳气是支撑心脏火气的,所以有些肝胆经不通的人也有出现心脏病的症状。
我记得林师的课里提过,柴胡剂是调节我们下丘脑激素水平的良方。还说,现在的人一般很难兴奋副交感神经,以中医的角度来说,交感神经属阴,是耗损元气的,副交感神经属阳,是长养元气。如果长时间交感神经紧张的人,他的脉也就会很弦很紧。这时候用柴胡剂也能起到放松交感神经的效果,那就意味着柴胡加龙骨牡蛎实际上是兴奋副交感神经的。现在的生活方式和活动都是刺激交感神经,所以很多元气就被消耗了,人的体质也就越来越虚。还有就是很多男人的阳痿,阳痿常常是肝胆之气郁结,所以疏肝可以让男人性功能恢复正常,所以柴胡剂调节人体的下丘脑,从而调节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很多名家医案用柴胡龙骨牡蛎来治疗一些男性早泄的疾病,我想也跟这类交感神经得不到放松有关吧。
林师的整理归纳法,我觉得确实很实用,比如柴胡加龙骨牡蛎,和桂枝加龙骨牡蛎二者的临床运用区别是什么?我个人是这样运用的,比如二者都可以用于比较紧张的这类人身上,所以容易紧张用柴胡龙骨牡蛎让病人放松下来。如果这个病人容易紧张比较虚,是心慌心悸的那种,我一般就用桂枝龙骨牡蛎,特别是甲状腺有问题的也是用桂枝龙骨牡蛎。所以我很佩服林老师的归纳整理法。
暂无回复